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SmartAuto / 新闻 /
Uber用大数据颠覆传统商业模式
推出送餐服务

【CTIMES / SMARTAUTO ABC_1 报导】    2016年11月14日 星期一

浏览人次:【9532】

大数据已然颠覆传统的商业服务模式,透过更庞大的资料量与更绵密数据分布,全球商业出现完全不同的产业地图,在全球新兴产业中,Uber是站在浪头上的顶尖玩家,透过普及的行动网路,落实共享经济,除了原有的载客服务外,现在还将触角伸及食物快送,「UberEATS美食外送服务」将于11/15正式在台湾上线。

Uber将于11/15开始推出送餐服务,反应虽两极,但的确又成功制造话题,标示着数位经济正加速翻转整个传统产业。
Uber将于11/15开始推出送餐服务,反应虽两极,但的确又成功制造话题,标示着数位经济正加速翻转整个传统产业。

尽管先前被交通部开罚引发争议,但这些争议仍不能阻止Uber持续扩展商业版图,合法问题还未解决,Uber在台营运依旧不畏压力,现在更进一步宣布将于11/15明日正式引进「 UberEATS美食外送服务」,以机车载运方式结合国内知名餐厅提供民众外送服务,首波合作对象包括知名餐厅茹丝葵牛排、新都里怀石料理、鼎王麻辣锅等。从媒合平台起家,Uber倚靠背后拥有庞大使用者信息资料库的技术平台作为后盾,进而衍生各种创新服务,目前更持续进化与扩展中,未来势必将会在现有的商业模式中再添新战场。

UberEATS是Uber所推出的餐饮外送服务,目前已在美国14个城市以及巴黎、墨尔本等城市服务,近月才在香港、日本、新加坡上线。消费者可在UberEATS中选择合作餐厅的菜单,下单后餐厅即媒合邻近的司机取货将餐送到顾客手中。

虽然有部分Uber爱好者叫好,但恐怕这回又得跟交通部杠上,交通部强调招募机车族送餐与先前载客一样都形同违法营业,只要该项服务上路就会依法取缔开罚5万到15万元,UberEATS是否能顺利上路恐还是未知数。

撇开纷扰的合法问题不谈,近年Uber的生意的确越做越大,版图扩增速度惊人,以叫车媒合平台起家,但后期多尝试与不同产业结合,让服务不只局限于计程车服务,还能带动周边各个面向的商机,脑筋可谓动的非常快。工研院IEK分析师陈右怡分析,Uber的成功便是靠着其背后强大的技术平台作为支撑为企业达到永续经营,她认为,像Uber这样的协同共享服务背后必须要有平台运作,并且创造平台价值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否则前仆后继的新创公司很快就会被淘汰。

陈右怡进一步表示,Uber原本只是提供叫车服务,利用App作为媒合工具的同时,事实上也一直不断地搜集使用者的习惯与资料,从叫车地点,司机前来接你花费的时间,整趟路程的行进距离、路径与总时程,最终抵达的目的地等。经由上亿趟次载运累积起来的巨量资料,也让 Uber成了一家大数据公司。

掌握庞大使用者信息资料库的当下,Uber还衍生出许多创新服务,除了送餐之外,还有快递服务、房地产服务,甚至保安服务也来分一杯羹。但这些衍生服务也非全球通用,而是Uber透过在地实验与测试,进一步了解当地需求才去实行。而根据观察,陈右怡表示,未来Uber的目标更将会着眼于解决城市交通物流问题,发展全球都市运筹生态系统。

尽管政府与传统计程车业者对Uber仍旧持反对态度,但不得不说,Uber的成功的确带来新兴商业模式崛起,也注入一股新的创新活力活络旧有产业,在全球民间开始掀起一股以协同共享的模式发展新市场,Uber效应仍然不容小觑。

關鍵字: 数位经济  Büyük veri  APP  媒合平台  巨量数据  Uber  一般网际终端软件 
相关新闻
2024中华邮政大数据竞赛广纳全台42校AI创意
NetApp高效能系统加速关键区块储存工作负载
Hitachi Vantara透过混合云平台 改变企业管理和利用资料的方式
台东大学与国卫院携手促进偏乡与部落数位健康福祉
甲骨文与Uber建立为期7年的策略云端合作关系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文章
» 英特尔FPGA助力微软智慧搜索应用
» 新型开放原始码计画加速电信边缘云部署
» 自驾车主要业者发展分析
» 多功能嵌入式系统新未来:从Android到Raspberry Pi 3
» 以开放平台为核心 建构完整生态体系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BJCCUEZCSTACUKV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