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身份辨识工具市场与产品报导
 

【作者: 陸敬民】2000年08月01日 星期二

浏览人次:【8763】

前言

「身份辨识」的概念与需求自古便有,从身份辨识工具的种类来看,刚开始传统的「印信、」「虎符」、「票契」、「指纹」,到工商业发达的「卡片」等都是;若从应用面来区分,则可概分为「门禁」、「交易」与「存提」等,总之,「你是谁」与「你能做什么」这两大要素是身份辨识工具所要做的事情。


在专属系统大行其道的金融市场,透过身份辨识工具、以封闭界面进行上述应用时,或能确保交易的安全性,但随着使用者透过网际网路进行电子交易的急迫性,身份辨识工具成了一项亟需被妥善解决的课题。不过,在细谈身份辨识工具前,吾人应先厘清「身份辨识工具」与「身份认证系统」的不同。


身份辨识工具不是认证系统

「身份辨识工具」指的是︰「身份认证系统」可透过该工具,对该使用者进行身份确认的工作。担任该「身份认证系统」的单位可以是营利厂商(对自有会员的身份认证)、金融单位(对交易者的身份认证),或者是客观的第三者(分别对厂商与使用者的通讯进行身份认证,以确保通讯过程的安全性),以目前的发展看来,透过所谓「客观的第三者」如︰网际威信、台湾网路认证中心等进行认证工作是较为可行的(即使确切的可行性仍是见仁见智的问题)。至于该认证中心所持有的技术与方式,即是目前所常听到的「私钥」与「公钥」机制(PKI)。


即使如此,认证中心透过PKI这样的方式来遂行身份辨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仍不足以说服绝大多数的网际网路使用者安心地透过网路进行交易,细究其因,相对于仅在键盘上键入帐号与密码,使用者必须持有某种实体的、可见的、并可用于网际网路电子交易的身份辨识工具,即使是使用者身上的特征─这样的方式才能令其感到安心。您可视其为实体世界的习惯性延伸(没有人是两手空空走到提款机前,仅按下帐号、密码便可提款的,至少还得有张卡片),或者是对安全性的更一层确保。因应此一情形,身份辨识工具在网际网路电子商务时代益发显出其重要性。


常见的身份辨识工具

身份辨识工具何其多,按照种类,约可区分为「软体工具」、「硬体工具」,以及「生物特征」等三种︰


软体工具

指的是透过纯软体方式达到辨识来者身份的目的,例如PKI的公/私钥。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毋需硬体工具,成本低廉,同样地,它也必须冒着被破解的风险,即使加解密技术无论被宣称为多么高超。


硬体工具

指的是透过某种可以「持有」的身份辨识工具来达到辨识的目的,它同样得面临被破解的风险,但风险性比起前者已大为降低(在同样程序下,硬体工具多了一个硬体的关卡)。常见的硬体工具如下︰


●磁卡︰不具晶片、仅具磁条的卡片,大小如一般的金融卡。


●Smart Card︰即晶片卡,大小如晶片型电话卡。


●USB Device︰如宽华网路科技(QIC)代理Rainbow公司的iKey,大小如一般的钥匙圈(图一),可直接插入电脑的USB埠,使用者端毋需添购读取设备。


《图一 宽华代理的iKey,该产品如同钥匙圈一般便于携带》
《图一 宽华代理的iKey,该产品如同钥匙圈一般便于携带》

●其他︰其他卡式或非卡式设备。


除非该硬体工具可与使用者的电脑扩充埠直接连结,否则均需额外购置读取设备。


生物特征

所谓「生物特征」即使用者的生理特征,常见的如︰指纹、掌纹、声纹(语音)、瞳孔(虹膜)、颜面(脸部)、血液(DNA),以及笔迹(签名)等。生物辨识技术的特色在于︰它通常无法被冒用(即使双胞胎也不会一模一样)、随身携带(你总不会忘记带你自己吧!)。它亦具备与硬体工具类似的功能(多一项辨识关卡),且风险性比起前者又降低许多,但是它的缺点比起前者则显得较为严重,例如︰当生物特征遭到毁坏或改变,以及使用者在非自愿的情况下进行身份辨识等。兹就指纹、颜面与笔迹等三种常见的生物辨识技术介绍如下︰


●指纹︰指纹辨识技术的发展源远流长,所被公认的可信度也相当高,如耳目科技(Avlinx)所代理的U.are.U指纹辨识器(图二)。


《图二 耳目代理的U.are.U指纹辨识器,该读取设备外观可以是任何形状》
《图二 耳目代理的U.are.U指纹辨识器,该读取设备外观可以是任何形状》

●颜面︰颜面辨识技术可分为平面技术(2D)与立体技术(3D),两者所需的读取设备并不相同,前者仅需一般常见的PC Camera(CCD)即可,后者则须特殊的立体读取装置。由星创科技(Symtron)所开发的「辨脸2000」(FaceOn 2000)属于前者,不过该产品利用特殊的资料库技术,能分析PC Camera所读取2D影像内画面的远近深浅,达到近似于3D的功能,如(图三)。


《图三 星创的FaceOn 2000辨脸技术,一般PC Camera即可做为读取设备》
《图三 星创的FaceOn 2000辨脸技术,一般PC Camera即可做为读取设备》

●笔迹︰笔迹(签名)辨识技术,其发展时间与指纹辨识技术同样长久,由爱佩斯国际(ATC)代理以色列WonderNet公司的Penflow(笔流)产品则较为特别,它不仅记录使用者书写笔迹,同时还参考使用者在书写时的各项参数,故其辨识率及安全性均远较传统的笔迹辨识技术来得高,如(图四)。



《图四 爱佩斯代理的Penflow笔迹辨识系统,可以手写板或PDA输入,应用领域相当广》
《图四 爱佩斯代理的Penflow笔迹辨识系统,可以手写板或PDA输入,应用领域相当广》

各项身份辨识工具的评估

爱佩斯国际产品行销经理罗忆铃表示,该公司所代理的Penflow笔迹(签名)辨识系统在以色列已获金融机构采用,它的特色是记录了使用者在书写时的各项参数,包括书写的韵律(笔顺)、握笔(笔尖与手写板所形成的)角度、(笔尖接触手写板的)压力、书写的速度与(在转折处的)加速度等,所以,依照常理判断,使用者每次所书写的笔迹必然不可能一模一样,而该软体会撷取参考值(误差值)供真伪判断,所以,对于系统而言,使用者每次书写即代表输入一组全新的「密码」,就好比用过一次即丢的密码(One Password)般,这也是该产品的技术所在。值得一提的是,该产品也能防止使用者在「非自然状态」下(如酒醉、遭受胁迫)的认证行为(因为届时的签名误差值将远较自然状态下来的大)。


目前爱佩斯将该产品推广至国防部、中科院,以及国内外银行等,罗忆铃表示,除国内公家机关相当适合使用该产品外,她希望该应用在电子签章法通过后的未来,使用者在网路上交易能像实体世界使用信用卡刷卡签名一样的方便。


代理U.are.U指纹辨识系统的耳目科技专案经理陈和杰指出,指纹辨识经过10多年来的发展,技术早已成熟,且观念上最易为消费者所接受。另外,他并不认为所谓的压力签名技术是真正的生物特征辨识技术,他认为生物特征辨识应局限在「人体上的特征」。 U.are.U的特色在于,使用者可以任何角度将手指放在机器上、由机器扫瞄,且均能辨识成功。目前耳目推出「e指神差」差勤管理系统,且亦配合各大楼推出门禁管理,陈和杰表示,目前该公司已与认证中心洽谈,等国内电子签章法通过并实施后,即可切入网际网路电子商务市场。


宽华网路科技产品经理刘敏慧指出,该公司在资讯安全设备已有10年以上的经验,之所以代理Rainbow公司的iKey,主要是看好iKey在美国市场的优异表现,以及iKey在使用上的便利性。刘敏慧表示,Rainbow的iKey获美国国防部采用,专门用于极机密事务之身份辨识场合。 iKey本身仅简单记录使用者的些许资料,真正进行使用者身份控管的机制在于后端的QIC RADIUS(身份辨识伺服器),这也是整套系统的核心所在。


目前宽华的客户包括监察院,另外,该公司正积极与各大入口网站(Portal)与认证中心进行洽谈,无非也是看好电子商务的庞大商机。至于各身份辨识工具产品的比较请参见(表一)。



《表一 各项身份辨识工具的评估》
《表一 各项身份辨识工具的评估》

结语︰电子签章法是关键

无论笔迹(签名)、指纹也好、iKey也罢,各家厂商在推广产品时均密切注意的两件事情︰国内电子签章法的通过将对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直接正面的帮助;全球金融机构在网际网路上的交易运作是否将身份辨识工具纳入体系?以及将采用何种工具?这些均将为厂商带来巨额利益。这其中,要以电子签章法的通过最受关注,目前国内电子签章法仅止于草案阶段,尚未通过,相对于美国已于6月通过,并将于10月实施,在时程上可说是犹未晚也。相关厂商的产品配合认证中心供广大消费者使用将是其如意算盘,能否顺利实现,端看厂商系统是否肯采开放式架构,让更多厂商可以参与以做大市场。


相关文章
还萤幕完整风貌 屏下镜头手机真的来了!
拇指姑娘与人脸的战争
智慧型手机指纹辨识发展分析
辨识技术落伍了?全板萤幕也能指纹辨识
打造新世代半导体制程 SEMI 雷射国际论坛剖析趋势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NETGEAR引进Wi-Fi 7无线路由器 发挥AI平台最大效益
» 台达推出5G ORAN小型基地台 实现智慧工厂整合AI应用
» 工研院携手欧洲6G-SANDBOX 助产学研抢进欧盟研发平台
» 经部领军台厂重回MWC 秀5G电信与系统商最隹夥伴实力
» 经济部支持跨国研发有成 台欧双方分享B5G~6G规划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7S1HE53USTACUKR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