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们单纯用网络日志(Web Log)一词来解释Blog,显然很难让人明白这个在台湾新兴的玩意儿到底葫芦里卖的是甚么药。不过我们假如不把Log以非常技术性的「纪录档」一词作为解释,那么我们就可以用网络日志来替Web Log正名了,在Wiki百科全书(http://www.wikipedia.org/)有着对Blog更清楚解释。
网络日志Blog的定义
Blog是一种可以由特殊网志程序维护的个人网志、网上日志或手札,例如LiveJournal等,而这些Blog网志会尽量让没有太多经验的用户,能够轻易地建立起属于自己的Blog,并修改版面和发布消息。人们能够利用Blog来抒发自己在日常生活里的经验、发发牢骚、写写诗和散文,甚至是邪门歪道的想法都可以发表在Blog上,而Blog的版主通常也欢迎其他人参与和分享。基于这样的特性,似乎符合了全球信息网发明者Tim Berners-Lee最初将全球信息网(World Wide Web;简称WWW)视为大众协作媒体想法的部分延伸。
网络日志Blog的由来
根据比较详细的纪录来看,1998年时,Jesse James Garrent开始收集与整理Blog列表,算是比较正式的Blog起源,不过因为那个时候的Blog进入门坎较高,只有网络的重度用户才会有撰写Blog的习惯,但真正让Blog普及化的是第一家Blog服务Blogger.com的诞生,而这也是在Jesse整理Blog列表后的第二年。虽然在初期,Blog主要总是被拿来纪录生活或工作中的琐事,不过却因为一些重大事件都经由Blog揭露,使得Blog开始声名大噪。特别是在911的事件发生时,Blog就发挥了实时性的报导效果,并藉由网络的特性而引发持续的观察与讨论。又例如柯林顿的绯闻事件以及美国入侵伊拉克的战争事件,Blog都能够达到近距离观察,并实时报导的功能。
Blog的架构
能够引发这种震撼的Blog到底有甚么神奇之处呢?其实Blog在技术的层面来看,几乎毫无新意,他所凭借的主要还是共同的规格。基于如此,Blog的神秘之处只在于简单的个人网络出版加上能引发风暴的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而所谓的RSS其实就是XML的延伸运用;Blog的用户利用XML的卷标方式,订定出适合作为文本交换的规格。因为格式的标准化,让所有依照规定所产生的RSS档案都能够很轻松的让程序阅读与处理,虽然Blog是一种接近去中心化的个人出版系统,但却依然能够藉由RSS的串连而产生出惊人的力量。而适当的引用与链接也是Blog的特色之一,利用RSS中所清楚描述的字段,Blog藉由引用可以达成一个在不同网站,却针对同样一个主题的讨论串。
因为Blog经常被拿来作为个人网页,但是根据Blog会随着时间不断进展的特性,要方便且正确地浏览旧数据,也是整个Blog架构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档案集(Archives)对于Blog的重要性就不言可喻了。Archives的形式大多可以分为依照日期、月份或目录,而基于这样的特性,就能够让许多初来乍到的人很快地进入状况。
Blog的重要是在于信息串连的概念,换句话说是实作XML在于文本信息交换的突破。除了原来的RSS串连之外,根据这种标准规格而产生的ping跟trackback也能够帮助Blogger产生全新的力量。
Blog在网络世界的发展
Blog已经受到许多国家非常大的重视,也可以说是激起了不小的涟漪。因此投入以Blog形式书写的人越来越多,范围更是远远超出写写个人生活琐事或是工作备忘录,许多人并以此作为个人的出版平台,发布自己生活周遭的新闻事件,或是发表对于政治与社会的评论,甚至传统的主流媒体也必须经常注意许多Blog的动态,以正视这股由个人工作者所汇聚起的力量。
Blog在不同领域的发挥作用
Blog的应用范围也渐渐不再限于个人的出版平台,许多组织以Blog作为他们知识交换或汇整的工具,也有一些以此作为组织发声的平台。有些国外的学校将Blog拿来作为学生学习工具,每个学生可以利用Blog作为个人学习的笔记与心得,而汇整所有的学生Blog后,就可以很容易地让学生达到学习经验交换的目地。
易于出版与方便汇整的特性,让Blog作为企业内部运用也有很大的空间。一直到目前,许多公司内部的知识资产几乎都是一个个Word档案,更别提甚么Intranet,当所有人需要数据时,就必需要到共享的档案夹内去找寻自己所需的数据内容,这时档案的管理或搜寻的效率就非常值得商榷,因此Blog就显得意义非凡。Blog的工具提供了方便的Intranet架构,并让所有人可以用更容易的方式来进行数据的整理,而高度具有条理的汇整方式,也就自然增加了搜寻的方便性。
Blog在政治的运用几乎是引起主流媒体关切的起因,因此政治评论家大量地运用Blog,似乎也就不足为奇。而政治或法律议题在Blog的使用上面一直占有相当的人口。不仅如此,许多社会运动组织,或在主流媒体无法找到发声管道的组织也渐渐地开始利用Blog作为传达自己理念的平台。
Blog新闻的发布
Blog被作为新闻发布的运用显然非常符合其特性,暨实时的发布与去中心化的审核。就像我们之前所提到引爆Blog在主流媒体地位的柯林顿绯闻事件样,就是由一位Matt Drudge在自己的Blog中率先发布,虽然当时新闻周刊早就得到相关的新闻,却因为政治考虑而没有发布这则新闻,并阴错阳差的让Drudse.com炒红了Blog。目前许多著名的Blog中也有不少是记者个人的Blog,例如曾经任职于英国的几家主要报纸媒体Andrew Sullivan的个人Blog,或是定期为华尔街日报写专栏的Glenn Reyolds,都非常有名气的Blogger。
目前Blog的发展似乎渐渐地往更快速与更实时的方向发展。今后每个人只需要利用Email就可以写Blog,而且Blog的内容也会更多采多姿,因为影像与声音将会成为Blog的强力新工具,并也是吸引更多人愿意使用Blog的卖点。不过更让人感觉兴奋的将会是结合行动上网或手机的多媒体功能,能够让人随时随地发现素材后,就立即可以发送Blog。
Blog在台湾的轨迹
国外在1998年时,就开始有人认真地注意并整理Blog的数据,但是一直到2000年底前,虽然国内有极为少数的人关心国外的Blogger持续发行的内容或曾经试图报导Blog这种新兴趋势,但却没有人实际架设起Blog,更遑论推广了。
目前ilya(http://ilyagram.org)应该算是台湾目前最早的Blogger,并且在ilya的指导下,笔者架起了台湾第一个Blog收集网站(http://Blog.elixus.org/),这时已经是2001年春天了。从此台湾才开始进入的Blog年代,一群Blogger便开始以口耳相传的传统形式推广Blog,不但为Blog取了中文名字「部落格」,也开始推广目前比较方便使用的Blog工具-Movable Type,并由一群网络上的朋友动手进行Movable Type的中文化工作。例如digdog跟Jedi的接口中文化,而Jedi负责的官方文件翻译等等,并且有许多人在成功安装之后也分享了他们自己的心得。除了在中文化有成外,其他人的努力也让进入的门坎持续地降低,例如台湾著名的Perl黑客Autrijus开始将Movable Type包装为可以在Windows上使用的安装档,并进行程序代码中部份因为中文化而产生问题的补缀。
在此同时,也有许多人在进行着对于Blog不同方向的贡献,例如tcc进行另外一套以Java写成的Blog系统的中文化、chihchun实验着以PHP为架构的Blog系统,以及acer也持续不断的进行外交,发挥传教士的精神。最显著的成果就是让http://Blog.elixus.org/在短短的几个月内,收集多达数十个清单。也因为这些拓荒者的耕耘,所以产生了一些效果。目前有几家出版社开始提出Blog相关书籍出版的企划,并且随即付诸实行,台湾也因次出版了第一本中文相关的Blog书籍,并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版第一本关于Movable Type的相关书籍。
总结
随着逐渐蓬勃发展的Blog,原来的时刻表也改变定位,作为讯息公布以及汇整的地方,原来的收集功能则改交由http://meerkat.elixus.org/接手,而利用Blog特性而产生的部落格杂志,也正式在http://www.Blognet.org上线。许多组织与学校也纷纷开始使用Blog进行知识交换与分享的平台,例如以破报为主的台湾部落格、蜂报、快乐学习教改连线,以及台北护理学院听语所等等。
虽然台湾的Blog发展与国外还有相当大一段距离,不过基于整个世界的Blog趋势也持续地大步向前迈进,相信再过不久就会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以及更广泛的运用。
|
|
Blog跟明日报个人新闻台的差别,ilya曾经说过一些,两者虽然都算是web log,但明日报个人新闻台在概念上,受到较多的中央控管,用户没办法轻易整个将自己的东西带走,Blog相形之下会因为更有个人色彩而更接近公共领域。,相关介绍请见「Blog vs明日报个人新闻台:多一点弹性和自由」一文。 |
|
Zope 以提供 WWW 运算环境开始,是内容管理系统(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简称CMS),也是应用服务器(Application Server)。虽然没在主流列车上(Java、.Net),但也获得 Linux Journal 2002 编辑首选企业应用服务器(Enterprise Application Server)的肯定。并可在多种 FreeBSD、Linux、Mac OS X、UNIX,以及Windows等平台上执行,你可在「介绍Zope管理系统的ZopeZen网页」得到进一步的介绍。 |
|
「说故事的执照应该到处分享。」台大新闻所原是有特权地,发说故事执照的组织,面对「说故事的执照应该到处分享」的说法,与面对网络科技与新媒体的态度,交错复杂。经过近一年的实做与检讨,新闻所参与(信息电子科技整合研究中心)的成果为建立了软硬件的基础建设与新闻产制测试,然而,更重要的经验与心得在于了解台湾大学新闻所。在「前瞻性新媒体新闻实验自评报告的部落格」一文为你做了相关的评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