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电子书-进入阅读新体验时代
 

【作者: 魏裕昌】2003年09月25日 星期四

浏览人次:【8836】

面对建构知识社会大潮流下,新的资讯科技开启了全新阅读视野,让我们重新体验认知人类历史经验的一场知识飨宴已然开始。二十一世纪的阅读与出版,电子书是谈论的焦点,电子书的问世,无疑地将掀起一波阅读革命。


根据近年来研究结果,发现超过93%资讯是以电子形式创造出来,面对大量数位内容产生,使得电子书的发展愈来愈受重视,然而电子书产业的发展却仍存在着诸多障碍,一部成功的电子书取决于数量、品质、制作成本以及阅读感受等因素,此外,数位著作权保护的问题也仍待解决。仅管如此,电子书的未来展望仍然是乐观而值得期待的。


电子书的发展历程

Step1

电子书发展的历史背景可追溯至二次大战时期,在1940's年代后期,由维内瓦‧布希(Vannevar Bush)提出一个新构想,建立一部名为「MEMEX」的装置,能快速且便捷的查询个人书籍、记录、信件等大量资料,并以网状联结方式处理资讯,且会与原有已建资料结合成完整的资讯体系,提供辅助扩大人类思维脉络的通路。此一构想开启电子文件技术(Electronic Document Technology)发展的里程碑,也可视为电子书技术的滥觞。


Step2

1968年,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Douglas Engelbart)在旧金山电脑会议(FJCC)上,发表了「线上系统」(On Line System;NLS)的研究成果,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人与电脑连结(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构想的初始研究,如今被称为超文本(Hypertext)系统。这项技术提供许多前所未见的功能如线上编辑企划、超文本链结、电传会议、文书处理、电子邮件、使用者编译程式等,配合这些功能的发明有滑鼠、单手输入键盘、视窗软体、线上咨询、公用人机介面等重大成果。


超文本(Hypertext)的具体化则是于1962年时,由泰德‧尼尔逊(Theodore Nelson)完成,利用电脑萤幕上文字或图形标记作为索引,直接用滑鼠点选连结至相关的文章或图画。而超文本(Hypertext)系统普及化,却是在1987年以后,才逐渐推展开来,主要是因为个人电脑与网际网路技术的关系。


Step3

接着是个人电脑的概念,亚伦‧柯(Allen Kay)于1977年时发表了“Personal Dynamic Media"一文,提出“Dynamic Book”的构想,它是一部能像人类一般作视觉与听觉上选择的机器,不受资料量的限制,甚至可动态模拟,随时更新再储存,并且轻薄短小,便于携带,视讯、音讯品质均达到人类可接受的标准。世界上最早的个人电脑-ALTO,是由全录公司PARC研究中心制作出来,后由苹果电脑公司(Apple Computer Co.)引进技术,并于1984年改良后推出「麦金塔」(Macintosh)电脑,正式引发「桌上出版」(Desktop Publishing)革命的风潮,但当时出版品仍以印刷形式为主流。


苹果电脑公司于1987年运用Hypertext技术开发出Hypercard软体,并成为麦金塔电脑的标准配备软体,正式将Hypertext技术与个人电脑结合。 1991年菲利普公司推出互动式光碟(Interactive CD;CD-I) 后,光碟电子书(Electronic book or CD book)便成为当时电子书的主要形式,1992年日本便运用Hypertext技术出版光碟版「世界大百科事典」。


Step4

随着美国政府将国防部使用的网路系统(ARPANT)移转至学术及商业用途,自1993年迄今,以ARPANT为基础,运用超文本语言(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HTML)加上网路通讯协定(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al;HTTP)结合个人电脑所建立的全球资讯网(World Wide Web;WWW) 席卷全世界,一时之间网际网路(Internet)成为专有名辞,新兴的概念如网路图书馆(netLibrary )、网路出版(Net Publishing)与网路电子书(eBook)成为最热门的议题之一。


软硬体研发及技术规范成焦点

电子书技术的研发更成为业界重点科技项目,吸引许多软硬体厂商投入研发,见(表一),遂引发了有关如何建立网路上内容格式(Content Format)与文件交换(Document Interactivity)标准的重大课题,如Adobe PDF、Microsoft LIT、HTML、RTF及DOC等格式。而在华文出版市场中,中文电子书的发展,除了中文化PDF、HTML、RTF及DOC等格式外,另有朱邦复开发EBK格式以及北大方正Apabi系统,但目前仍未见中文网路电子书的标准。


1998年,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结合硬、软体业界成立一个开放电子书研究会(Open eBook Forum) ,于1999年9月制定了开放电子书出版品架构规范(Specification of Open eBook Publication Structure;OEBPS) ,但仍未能解决标准问题,目前最新发展是以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相关技术为基础来建立标准,并于2003年提出新的规范(ebXML for OEBPS),已渐为电子书技术的发展趋势。


表一 电子书阅读器与内容格式
阅读器/浏览器 内容格式
Acrobat Reader PDF
AportisDoc AportisDoc format
MobiPocket Reader OEBPS, HTML, DOC, PCF
Microsoft Reader OEBPS, HTML, LIT
Palm Reader PDB
EveryBook Viewer PDF, RTF
Eroket OEBPS, RoketEdition
朱邦复 eBook Reader(中文) EBK
Founder Apabi Viewer(中文) Apabi format, OEBPS
Japan eBook Reader OEBPS, JepaX
Korea eBook Reader EBKS
资料来源:Lee, K.H, Guttenberg, N & McCrary, V. (2002). “Standardization aspects of eBook content formats”, Computer Standards & Interfaces, 24, p.p. 227~239.

电子书技术现况与新阅读体验

创造截然不同的阅读经验

超文本(Hypertext)技术为电子书带来功能性、加值化的阅读方式,能透过内容的超连结(hyperlink),不断地让读者进一步去发掘更详细的资料,并进行知识汇整与诠释。当内容数位化后,经过适当的分类编码程序,所有的内容字句就能跳脱传统纸本书固定章节的限制,让读者可依个人不同需要,予以重新组合,不再只局限在传统书本的篇幅。电子书便是一个知识库,知识库里的资讯彼此关连,读者透过使用各种搜寻、重组的功能,本身也成为了编辑,在编码重组的弹性中,不断重构文本,使得读者藉由超连结阅读方式参与主题意义的创造。


例如2003国科会数位典藏科技计划成果发表会中,元智大学罗凤珠教授所开发「以XML可延伸式标注语言建立文章标志系统研究-以苏轼诗词为范围」,有系统地掌握苏轼一生的来龙去脉,所有作品的详细资料,甚至配合地图资讯系统提供苏轼十一次出游的路线图,构建出一个文学时空,读者便可以透过点选的方式,深入体验苏轼作品创作缘由与背景,提高阅读乐趣与深度。


适用于网路时代

一般来说,电子书较纸本书在资料储存量、转换与传输效率与近用性等方面具有优势。电子书因数位资料可以被压缩,就实体载体容量而言,比同尺寸的纸本书资料容量大的多,而且除了文字外,还可以与多媒体(Multimedia)与超文本(Hypertext)的资料型式连结,增加内容呈现的丰富性及脉络性。由于电子书可透过网路下载或线上阅读,近用性很高,作为提供大众使用的资讯媒介的确非常适当,随着资讯通讯科技之精进,未来图书馆便可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来提供电子书的远距服务,如正推动中的线上图书馆(Online Library)、顾登堡计划(Project Gutenberg)等皆然。


电子书发展遭遇难题

目前电子书发展仍存在一些技术障碍,如下说明:


  • (1)阅读习惯-一般读者仍无法接受长时间从电子书阅读器萤幕读取资讯,受限于显像品质、解析度、反差、使用弹性、成本及易用性等因素的影响。


  • (2)缺乏标准-由于电子书制造厂商各有技术专长,造成不同厂家的电子书版本格式未能完全相容,使得知识流通受到阻碍。


  • (3)数位著作权保护-数位内容加密技术(Encryption technolgy)的使用愈来愈盛行,同样的缺乏标准,反而降低介面易用性,不利于读者使用。


  • (4)付费机制-一般作者因网路下载及复制太容易,很难追踪,恐无法获得合理版税报酬,因此裹足不前。



其他发展议题

此外,电子书内容格式标准化的发展,除功能性(Functional)与技术性(Technical)需求外,还包括格式化程度(Formatting capability)与逻辑结构(Logical structure)上的要求,特别针对交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延伸性(Extensibility)、应用性(Applicability)及开放性(Opennes)等重要议题。


发展电子书的第一步为创造丰富的内容

90年代初电子书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市场首先想到的是开发掌上型的电子书阅读器。最典型的是日本,日本文部省推动电子书发展计划,将出版社联合起来提供内容,透过卫星传递内容,然后让用户下载到掌上型阅读器阅读。但是计划并未成功,主要原因就是对电子书的概念是狭义的,以为有了阅读器,自然读者就会使用,市场也就形成,但事实上即使有了阅读器却没有足够电子书内容可供选择,软硬体的配套不足,导致供需失衡,因此日本的电子书产业没有发展起来。为了吸取了日本电子书产业的教训,美国、欧洲与亚洲在分析问题后,发现没有必要一开始就去发展掌上型电子书阅读器市场,因为目前的笔记型电脑其实是非常好的行动阅读平台,而以桌上型电脑为平台的电子书阅读市场反而发展非常快。当务之急是先将电子书的内容丰富之后,才会刺激读者去买掌上型电子书阅读器,让电子书可与纸本书一般便于携带,又能无线上网搜寻资讯,进入真正的行动阅读(Mobile Reading )时代。


电子书产业发展模式与经营分析

电子书的内容与载体究竟是什样的概念?基本上电子书有两种观点,狭义的电子书指的是阅读器。广义的电子书是指从写作、编辑、出版、发行到阅读的一个完整的数位出版产业(图一)。电子书既可以使用阅读器上浏览,也可以在电脑萤幕上阅读。电子书不仅能展现纸书上的文字、图片内容,保持纸书的原版原式,同时还可以增加音讯、视讯等多媒体内容(图二)。



《图一 电子书的特点》
《图一 电子书的特点》数据源

表意 Digital Paper 的实现形态


分类 平面型 卷轴型 书本型 Paper型 资料装置 内藏 附属 附属 连接其他装置 连接其他装置 优点 可即时获得 单一资料 阅读性良好 媒体像纸一样 所需资料 可小型化 缺点 小型化 ​​一次只能阅读 体积较Paper型 阅读大量资料 有限制 单一画面 厚重 需要多页

为知识加值

数位出版(Digital Publishing)中最关键的部分就是知识加值化过程,透过知识工程技术,如资料探勘技术(Data Mining Technology),将知识库中分散的内容,可以依主题意义整合在一起,提供读者最有价值的阅读内容。目前国家推动数位典藏科技计划,主要便是要运用后设资料(Matadata)技术重构一个世界通用的知识库架构,目前还是初始阶段,有待长时间的累积,才能广为应用。出版业者凭借新资讯传播科技建立新商业模式来改变价值链,传统编辑、排版、印刷、装订、出书、行销、读者服务的繁复人工流程逐渐自动化与网路化,行销和读者服务将是获利的关键,必须要重新定位为知识产权的管理者,思索如何将作品知识价值不断提升,才是经营之道。


随选出版

当书刊的内容数位化后,读者可以藉由网路与出版社直接互动,选择想阅读的内容,而出版社则可依篇幅大小、作者知名度、文章受欢迎程度,向读者收取不同的价格,不仅让读者以合理的价格,取得他们真正需要的资讯,也同时鼓励了出版物型态的多元化,这就是所谓的选随出版(On-demand Publishing)。网路随选阅读(On-demand Reading)的概念也备受重视,作者可将著作放到网站上,并自行订定售价,读者可透过网站购书,先选定主题,再指定想阅读的页数及内容的深浅度,挑选出适合的文章。另外有一些网站提供出版品编排的服务,作者可以运用网站上的各项软体工具,完成以往可能要借助专业人士才能完成的版面设计及绘图技巧。这种个人出版(Personalization)的模式,不仅让出版型态更具多样性,同时也开启新市场。


电子书在台湾的发展

台湾网路书店在面临网路产业从2000年4月大幅度的衰退,仍蕴酿发展电子书与线上出版,同时将市场从B2C跨入B2B,争取企业订单、机关学校的团购。台湾电子书的发展最早要追溯至1999年10月,由网路家庭(PChome Online)尝试推出Decobook网站,不过由于数位著作权交易、加密技术未臻成熟的情况下,于2000年3月宣布关站。台湾第一个电子书网站的生命不到半年,但Decobook却为台湾电子书发展播下种子,出版业开始思考电子书有可能为出版界带来革命的模式,如博客来、华文网、远流纷纷投入角逐电子书市场。


自2001年以来,由于数位著作权交易渐起,加上多项用户终端阅读产品的推出,不同格式的加密软体的出现,及数位著作权管理机制(Digital Right Management;DRM)的推出,使得电子书的发表不断。具有加密的电子书,除了公共版权的书籍以及部分知名作家尝试性的推出原有著作的电子书版本外,配合个人出版的服务纷纷推出,网路原生的内容也渐渐成为主流。同时,分章节销售的概念以及将杂志内容线上销售也成为新的行销包装。


智慧藏、华文网跟博客来电子书商品多是使用优硕开发的电子书格式,然而到目前为止,业者仍各使用不同的机制,有自行与软体公司合作或是使用目前已经发表的,如朱邦复所开发电子书格式(EBK)、方正资讯的Apabi系统等,台湾电子书市场仍在摸索阶段。至于电子书的价格至今还有争议,所认定的成本结构不一,从跟实体书的定价相同,或是定价的3成到6成不等,但电子书的销售额占总营业额的比例仍是很低的。虽然电子书被视为不可忽略的发展趋势,但电子书功能与格式、数位著作权的取得、加密机制的技术等,都还在研发以及讨论中。博客来网路书店更在2003年3月宣布退出电子书市场。


从美国出版协会发表销售统计,2003年4月份电子书成长268.3%,销售金额达90万美金,过去一年则成长160.8%。总体而言,虽然整体出版市场销售额是下降的,电子书市场却成长快速,但相较其他书类总销售额还是很低的。因此,电子书的发展仍处于初步阶段,仍有待持续的投入资源来逐步推展。


表二 台湾电子书制造厂商与技术
厂商名称 开发产品 功能特色
优硕 Neovue eBook System 128 Bit AES 加密、整合电子书制作、数位版权管理
汉世纪 古腾堡数位出版平台 PDF/XML技术、数位版权管理、在线离线阅读、跨资料库/平台整合
矽纬 Ark Builder电子书精灵 2048 bit加密、保护多种档案格式、可透过其他媒体
诺亚方舟数位出版系统 (CDROM)传递、内容分级功能
威锋数位(华康) DynaDoc 4.25 可携式文件软体,具整合、搜寻、表格等功能
棣南 文电通 2.0 PDF格式文件发展工具
资料来源:工业局数位内容产业推动办公室

结语

电子书产业因应网际网路之趋势,必须要面对上述课题。未来电子书阅览器结合特定的软体来读取数位化内容,随着技术的成熟,可以让萤幕阅读呈现出和纸张印刷一样细腻的品质。应用软体产品的持续进步发展,将促使出版业者推出更多能以电子书形式阅读的数位出版品,有助于电子书的进一步普及。当一切内容都数位化后,透过网路的下载,读者可以更方便地、以更低的价格取得阅读的内容,并且以更有效的方式来储存这些内容。透过电子书阅读器,阅读也不再仅止于平面的文字与图片,而将结合更多影音声光的素材,未来的阅读会有更多的感官体验,甚至是娱乐的效果。电子书最深刻的影响,在于它将改变我们对资讯的概念及形成资讯的方式。


这波数位阅读的浪潮,逐渐形成一种新的阅读行为,如何结合多媒体环境下电子书的影音刺激与传统纸本书在纯文字内容的感动人心?如何透过将随选阅读将读者们对于文本的不同体验,形成公共的评论与思想的交流分享?当电子书所提供的功能性阅读,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形成过程,而这种新阅读体验,如果可以诱发人的深层思考,提升人文素养,引导更进一步的社会发展,电子书的未来展望仍然是乐观而值得期待的。(作者现为中国文化大学资讯传播系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长)


延 伸 阅 读

中文电书工业总集
这是由朱邦复工作室所发表的电子书技术文件,内容详载了对中文电子书工业的分析,以及电子书系统设计规格的介绍,包括中文CPU的设计、系统软体的设计,以及对苍颉EBK规格及电子书网路通讯协定(EML)的说明等等,是一份对电子书设计来说相当有帮助的文件。

以XML建置诗的内容标志在诗学研究上的发展性与局限性
----以苏轼前期诗为例

这是由元智大学罗?珠教授主导的研究计画,以XML建立文章内容标志系统(Content Markup System),以XTM(XML Topic Maps)主题图的方式,建构有效呈现知识的理想环境。以XML可延伸式标注语言建构的知识结构,再与文字之形音义结合,建构语文知识网路,可以建立具备人工智慧的检索基础,是电子书发展的一大特色。
催生数位著作权集体管理机制
这是由赖文智律师所提出的文件,他指出数位著作权集体管理机制的构想,主要是先透过资料库建置著作权交易资讯,将著作权资讯上网,以线上即时/离线的方式选择授权方案,并结合金流机制提供使用者认证付费。在这个大的架构下,数位著作权集体管理机制运作的良窳,与其组织架构有非常大的关系。
The Future of Annotation in a Digital (Paper) World(电子书注释的未来发展)
这是一篇由知名实验室Xerox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所提出的论文,作者Catherine C. Marshall首先对电子书的注释进行各种角度的定义,进而提出现阶段及未来可行的电子书注释介面技术与应用,例如VIKI的智慧分析技术及Information Triage实验等,是对电子书技术进阶认识的好文章。
相关组织网站
智慧藏百科线上
华文电子书
优硕电子书阅读器PC Reader版(CNET下载专区)
美国开放电子书研究会(Open eBook Forum)
国外电子书推荐网站-Baen Books
相关文章
SOAP - 让程式畅行于网路间
打造Web行动应用系统平台
数位家庭之互通关键 - UPnP应用分析
网页发展的未来 – XHTML 2.0
小世界的朋友网路 - FOAF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Fortinet资安报告:96%企业??心云端安全 单一云地整合管理平台成解方
» 宜鼎推出 iCAP Air 智慧物联空气品质管理解决方案 透过即时空品数据自主驱动决策
» 达梭系统携手CDR-Life 加速癌症治疗科学创新
» 宜鼎独创MIPI over Type-C解决方案突破技术局限,改写嵌入式相机模组市场样貌
» 鼎新电脑串连生态系夥伴 数智驱动智慧低碳未来制造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54AECXQASTACUK6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