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黄光技术力求突破
迎接0.13微米时代 铜制程新挑战

【作者: 李志武】2001年09月01日 星期六

浏览人次:【12132】

若有机会置身在晶圆厂中,走过蚀刻(Etch)、炉管(Diffusion)、离子植入(Implant)等制程部门,可能还不会有什么特别感觉,但是当看到厂房内有一部门,其灯全是黄色灯光,房间内仿佛洗底片之暗房般,而该部门称之为「黄光」,就不免让路过的人产生好奇心。


黄光,即是为避免产品曝光,产品在黄光下进行一连串的半导体微影(Lithography)制程动作,目前已有的微影技术为Visible(可见光)、NUV(Near Ultra-Violet,近紫外光)、MUV(Mid UV;中紫外光)、DUV(Deep UV;深紫外光)、VUV(Vacuum UV;真空紫外光)、EUV(Extreme UV;极短紫外光)、X-光等,至于G -line之436奈米以及I-line的365奈米,目前已渐渐为业界所淘汰。


随着奈米技术出现,黄光在半导体制程中亦显重要,因此如何利用黄光技术来克服线宽问题,为所有光罩代工厂及晶圆厂的共同目标。不过,目前业界真正能量产的是0.18微米的光罩,0.15微米光罩只有少量产出,0.13微米则是所有光罩代工厂研发进展的共同目标,究竟何时0.13微米才能真正成为光罩主流,仍是未知数。


@大标.13微米微影技术


事实上,0.13微米制程的技术瓶颈,主要问题就是在光罩。由于0.13微米光罩的良率不比0.18微米的良率好,使得好的光罩较难产出,0.13微米光罩在供不应给下,身价水涨船高,价格贵如黄金。


曾听闻一位IC设计业者指出,目前0.25微米光罩价格约新台币1000万元,0.18微米光罩价格高达新台币3000万元,基于经济考量,该公司宁愿用8吋0.35微米制程生产产品,未来才慢慢计画朝0.25微米发展,至于0.18微米则完全不急着切入。


产品价格反应出现有技术的困难,换言之,光罩价格之所以高居不下,原因为当IC线宽越来越小时,微影技术要求就越来越严格,投入光罩生产设备的资本就会越来越大,加上良率不易稳定,使得光罩厂在追求0.13微米制程的同时,制程成本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后这些成本压力都反应到光罩上来,造成长期以来光罩价格居高不下的因素。


黄光技术主流

依黄光技术来看,目前以DUV(Deep UV;深紫外光)为业界之技术主流,以248奈米及193奈米为主,其中业界利用248奈米搭配PSM(Phase-shifting mask;相移图罩)及OPC(Optical Proximity Correction;光学微距校正),达到0.13微米制程效果。当制程达到0.10微米时,也可以利用193奈米搭配PSM,即可有效缩小线宽。


极短紫外光

EUV(Extreme UV;极短紫外光)的波长为157奈米,由于EUV存有技术瓶颈问题,为光穿过步进机(Stepper)的透镜镜头到达光阻时,光阻问题即被彰显出来,因此有些人在光阻上涂盖(coating)一些东西,有些则仍使用现有的光阻材料。 157奈米在使用现有光阻材料的同时,可能发生薄膜缺陷,而且薄膜越薄缺陷将越多,导至制程更困难的境地,因此157奈米光阻的材料选择,也成为产学业界的研究课题之一。


193奈米

同样地,193奈米也有光阻材料使用上的问题,但情况不比157奈米严重。目前美国德州奥斯汀大学威尔森研究团队,即针对193奈米做研究,其改善以脂环族(alicyclic)为主的光阻曝光后的稳定性,所得的效果,也是曝光及显影制程中容许的延迟时间,为过去光阻的五倍。


X-光微影

X-光微影中,硬X-光的解像度为0.01~0.2奈米,软X-光为0.2~0.25奈米,同步辐射X-光为0.8奈米。 X-光虽然具有波长短,解像度高,且符合目前半导体产业走向奈米制程的要求,但是X-光的能量高,影印速度太慢,制程成本太高,加上设备制作上有困难,使得X-光一直处于实验室用技术,很难达到业界要求的量产目标。


设备成本过高

光罩技术由于相当前瞻,其设备之研发及成本,都需要一笔惊人的资本投入。台湾光罩厂包括台积电、台湾光罩、翔准、中华杜邦、中华凸版,目前为配合0.13微米制程需求,已积极投入0.13微米光罩的开发。有光罩业者表示,为抢攻0.13微米市场,各家厂商不断购入相关的生产设备,平均一台0.18微米光罩设备价格为新台币3亿元,0.13微米光罩设备价格高达新台币4亿元,设备每月折旧率为新台币600万元,都是相当可怕的数字。


抢攻前的准备

光罩代工厂为抢进0.13微米市场,均积极采购0.13微米制程用之雷射、E-beam设备,以便来日景气复苏时,能有承接大量订单的能力。依光罩设备来看,由于雷射设备之专利权为美商所掌握,大多光罩厂皆采用美商ETEC雷射机;至于E-beam机台,由于日本制的E-beam之生产速度较快,所以厂商多用日商如Hitachi及JEOL。


由于设备价格非常高昂,急于抢占市场的光罩厂,若在景气不佳时坚持扩充产能,其烧钱速度相当快,同时提高经营风险,都是相当危险的事。某家光罩厂就曾因今年景气不佳,忍不住对媒体要求声援,希望能透过媒体向上游晶圆厂要求多多下单,否则在现有设备折旧摊提的压力下,光罩厂的成本回收期势必将延长更久。


结论

随着黄光技术的发展,业者对于NGL(Next General Lithography)也抱持不同的态度。不过就目前所知,大多业者仍看好EUV的157奈米,并预计157奈米可以取代193奈米,成为新一代的光罩技术主流。然而157奈米不光只有光阻问题有待克服,目前已有许多业者利用248奈米搭配OPC或PSM,以延长248奈米技术的寿命,加上193奈米也开始搭配PSM,除非157奈米能创造出新的经济规模,否则很难真正取代193奈米。


黄光技术发展上,X-光的发展,也成为业者的笑话之一。犹记曾有一位业者表示,二十年前X-光是万众嘱目的NGL,二十年后它还是研发中的NGL,能否成为真正的NGL相当令人质疑。当然,不能否定的是学者专家及业者对X-光的努力,但X-光的发展的确严重延迟,其高能量、高成本、低产出等问题一直无法获得解决,因此是否还有研究的价值,值得业界深思。


另外,今年正逢不景气的半导体产业,光罩厂为力拼高档光罩市场,台湾光罩、翔准、中华杜邦等仍疯狂的抢购生产设备。到目前为止,台湾光罩已对外宣布暂停引进设备,但翔准及中华杜邦仍不间歇继续扩产,因此在此时到底要不要扩充产能,已成为光罩厂矛盾的心结。 0.13微米光罩市场虽是块大饼,但仍存有许多技术面及市场面问题,都需要厂商一一克服,所以究竟是谁能占尽市场商机,就待这波景气复苏时见分晓了。


相关文章
解析锂电池负极材料新创公司:席拉奈米科技
高级时尚的穿戴式设备
巴斯夫Ultrasim结合Moldex3D发挥最大效益
PLC+HMI整合人机加快数位转型
确保装置互通性 RedCap全面测试验证势在必行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应材发表新晶片布线技术 实现AI更节能运算
» 工研菁英奖6项金牌技术亮相 创新布局半导体、5G及生医新市场
» SEMICON Taiwan将於9月登场 探索半导体技术赋能AI应用无极限
» 工研院探讨生成式AI驱动半导体产业 矽光子与先进封装成关键
» 工研院IEKCQM:制造业趁势AI成长6.47% 半导体产值2024年首破5兆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7H2DGKTKSTACUKC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