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双网发展的理想与现实
 

【作者: 黃教益】2004年09月27日 星期一

浏览人次:【2133】

双网的课题,主要先要确立的是那二个网;为了推动通讯产业,工业局下有个双网办公室,推动的是WLAN+GSM,大陆现在比较流行的双网是CDMA+GSM,台湾的大众电信现在也在推PHS+GSM,有些人则是说以实体线路及无线作为双网。


以曜正科技的观点来看双网,谈的是比较接近双网办公室所推的WLAN+GSM;即使双网的定义相同,可是从发展的过程来看,也会有整合深浅及内容的差异;今年四月曜正与台湾大哥大曾合推双网,谈得是资料传输Datacomm,希望使用者在曜正的热点,如麦当劳或三皇三家,能使用WLAN上网,而在移动中或其他非Hotspots地区,可以使用GPRS,虽然行销上有些合作,给予消费者优惠,但是在实际的资料传输却是二个不同的系统,而在帐单方面也有着不同的商业模式,曜正采预付卡方式,而台湾大哥大采一般的月付制,因此从技术的角度,实际上并没有因为行销合作而作任何改变。


若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虽然可以随时因不同的场所或需求来选取上网的方式,但要设定二种不同的上网方式,可能会是一个梦靥;据调查约四成五的WiFi使用者,在第一次设定时感到十分困扰,GPRS的设定恐怕又比WiFi的设定更难,因此算不上是一个很理想的双网。


从今年起,大家所谈的WLAN+GSM的双网,重点又从Datacomm回到Voicecomm,原因很简单,因为Datacomm的需求目前没想像中的大,VoIP的生存技术逐渐成熟,价格似乎有切入市场的竞争力,因此大家又十分期待属于Voicecomm双网的成熟。


个人从此观察,理想中的WLAN+GSM的语音双网有几个重要的课题:


  • 1. 商业模式:要不就是GSM平台自己建置WLAN环境,否则无法不面临二个商业团体间商业谈判的棘手问题。


  • 2. PWLAN环境:需要更多的PWLAN环境来促成。


  • 3. 漫游:如何做到无缝式的漫游,是十分艰难的工程。


  • 4. 认证:以目前的技术,二者的认证方式有些差异。


  • 5. 末端设备:现行的设备显然都不合适。


  • 6. 法令:目前电总对尚未对VoIP作出完整的规范,更遑论在Hotspot推VoIP。@大標:双网的理想模式



对消费者而言,他不会在乎技术的内容或多复杂的商业整合,他的理想是以单一个设备,能轻松地在任何时候,以最适当的方式来使用语音或资料传输。


有人曾提出个人网路闸道器的概念,所有个人使用的设备都透过这个闸道器来连上网,他是一个独立的东西,手机中原有的通讯模组就拿掉,手机只剩拨号及通讯录等功能,透过短程无线的技术,如蓝芽,来传输语音,而当简化式手机、电脑或PDA靠近时,也透过它来上网或使用VoIP;个人闸道器则能智慧的选择它要的网路,譬如GSM、GPRS或WLAN,而这个闸道器或许只要装个SIM卡,就可以开始使用了,使用者不需要知道任何复杂的设定,只要设备有电、插入卡,上个月帐单有缴,就可以随时上网,不论是语音或传资料都可以。这样的环境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有许多末端设备都要改变,商业模式也大不同,但是看起来是不错的方向,相信也是消费者会期待的方式。


如果不以另类概念来看,而以目前呼之欲出的双网手机来看,理想的作法,会需要硬体制造商及电信服务业者一起来配合。一个方向是由手机加上VoIP+WiFi的方式,如Moto CN620;一个方式是原本已具备WiFi的PDA加上手机的功能,如以HP 6315为例,最佳的作法会是再将内建的拨号及发话软体与VoIP整合在一起,使用者只用单一的SIM卡做认证,使用GSM系统时,按原GSM的架构去认证及发话,但在使用VoIP时,由拨号软体经API读取SIM卡中的资料,然后在后台建立一个对​​照表,认证时要向大哥大的后台取得认证,得知这个客户的合法性及帐务情形,再由VoIP系统的Broadband RAD认证并给予通话,并做通时记帐。


这样的整合模式,只要写VoIP这段程式的人能藉由某些API去读取SIM卡上的资讯即可,其他的认证工作就交给系统去作,二种系统间的后台只要能做好二台认证主机间的凭证认证,在月底在依二边的帐务清单来对帐及拆帐。架构如(图一)。这样的架构真得要努力的重点如下:


  • 1. 修改及整合二个种拨号及通话软体


  • 2. 二个系统间的认证程序对应


  • 3. 拆帐模式及流程



但是这样的方式,还不可能有所谓的无缝式漫游,只能说得上是最容易实现的双网手机架构,无缝式的漫游要谈得有二种系统间的漫游,也有同系统间的漫游,GSM自己的漫游已不是问题,WLAN自己的漫游则要系统能支持Mobile IP才有可能实现,最难的是二种系统间的无缝式漫游,因为WLAN的连接时间过长,不容易在GSM讯号瞬间衰减时立刻衔接上,还有待通话软体及WLAN技术的持续发展。


《图一 GSM+VoIP的双网架构(以SIP部份的认识为例)》
《图一 GSM+VoIP的双网架构(以SIP部份的认识为例)》

双网的现实挑战

目前的现实环境是VoIP尚未有正式规范,国内的PWLAN环境尚未达到质变阶段,认证方式二种尚无法整合。那有没有机会作双网,答​​案还是有的,个人以为三个条作​​成熟了,双网就能有最初步的成果。


第一个条件是末端设备:双网手机如果能有一定的量,价格能介在最顶级手机与一般手机间,就有机会。 HP在美国与T-Mobile合作上架了,Moto的双网手机也可能在明年初在国内看到,国内品牌在半年内应该会有所谓的双网设备问世,虽然有些只是在原本的智慧型手机上加个WLAN CF卡(譬如明碁、神达等),但是如果使用者自行采用不同的系统服务商,就可以达到双网的目标;譬如使用者买了神达的双网手机,他可以插入原有的SIM卡沿用自己的GSM系统服务商,然后再向WLAN服务商申请VoIP帐号,安装一个VoIP的拨号软体,就可以正式使用双网的语音服务,只是这样的服务,使用者必须有二份帐单,二种设定,自己选择GSM或VoIP来使用。


第二个条件是法规:如果电总能正视问题,而不必等欧美或日本制订法令完再开始来制订,谁说我们不能先制订规范及标准?我十分肯定也相信电总有能力为我们台湾制订VoIP相关的规范。目前电总对VoIP是采开放的态度但保守的作法,并不能正式的营运,只能实验性的尝试,所以如果以现行的管理办法,除非是搭配ADSL或GSM的服务做搭配,譬如SeedNet的WagalyTalk,或东森固网的iTalk。所以目前的行销模式都是以固网业者为主,纯粹的VoIP是不能销售的。我想电总思考的不只是如何平衡原有系统服务的市场,还有如何对这种服务有完整的管制,包含监听,这部份唯有等电总有一套完整的配套才能有答案。


第三个条件是WLAN环境:PWLAN的环境部份,包含民间业者自营的Hotspots、全省17个无线示范点、北有台北县市的网路新都、南有高雄无线网路共同平台,南北都将在年底前展现成果,因此会有不少的Hotspot及Hotzone;而使用者自行在家安装的WLAN也很多,所以这个条件也不难达到。


个人判断这三个条件应该都在半年内成熟,VoIP+GSM的简单双网应该就进入营运的规模。


结论

双网或多网,愈多网对7年级或8年级生,应该会有种上瘾的感觉,但是对我们这种5年级的同学而言,会觉得愈简单愈好,不论有几网,最好只是一大网,商业及系统的整合由业者间去伤脑筋,消费者只是拿了一个比以前更炫的手机,它自动地会选择合适的网路来上网或传输资料就好,如果形成这样的双网或多网环境,才会真得鸁得他们的青睐。未来当双网语音成为手机主流后,其他更烗及更多样的行动商务才可能实践。


"


延 伸 阅 读
在中国,媒体对小灵通和WLAN的热炒,基本代表了大多数消费者对廉价无线通讯的渴望,的确,小灵通基本能满足人们对语音通讯上的需求,而WLAN(要有足够大的覆盖范围)能满足人对数据收发的需要。在IT产业走向低潮的特殊背景下,它们的出现和快速发展反映了消费者的普遍心理。相关介绍请见「廉价的无线消费时代
」一文。
新世代网际网路电信carrier要求系统提供高服务品质及产品稳定度,布建以Softswitch 技术的核心网路,以进入Telecom 时代,是个技术门槛较低且时机正好的产业技术。你可在「B3G网路-新世代网际网路电信技术」一文中得到进一步的介绍。
在手机挤进了更多的影音、视讯多媒体功能后,接下来,结合GSM/WLAN双网功能,进行VoWLAN的语音传输应用,似乎已开始成为业者讨论的话题。现在来看或许还有点太早,不过这股趋势却已经在隐隐成形当中。在「VoWLAN将是手机的下一波杀手级应用?」一文为你做了相关的评析。
相关组织网站

无线网路智慧卡协会官方网站

OMA开放行动通讯协会
曜正科技官方网站
T-Mobile官方网站
相关文章
用Arduino 打造机器人:循迹、弹钢琴、下棋都行!
树莓派推出AI摄影机、新款显示器
智慧充电桩百花齐放
充电站布局多元商业模式
以爆管和接触器驱动器提高HEV/EV电池断开系统安全性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台达推出5G ORAN小型基地台 实现智慧工厂整合AI应用
» 欧洲航太技术展在德国盛大展开,全球吸睛 镭洋推出卫星通讯整合方案,目标抢占庞大的欧洲卫星商机
» 经济部促成3GPP大会来台争话语权 国内外大厂共商5G/6G新一代技术标准
» 经济部支持跨国研发有成 台欧双方分享B5G~6G规划
» 达梭系统收购IQMS扩展3DEXPERIENCE平台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59BYEFI8STACUKY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