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垂直式交易市集的未來
B2B交易另一章

【作者: 黃建智】   2001年09月01日 星期六

瀏覽人次:【9647】

前言

面對大環境的低迷景氣,扮演上一波網路經濟推手的資訊業者,如今紛紛改變市場策略。這個轉向可以從業者今年主打的產品獲得驗證,今年全球各大廠的產品重心,強調諸如顧客關係管理(CRM)、協同式電子商務(Collaborative E-Commerce)、供應鏈整合(SCM Integration)、企業入口網站(Enterprise Information Portal)等。


可以發現這些資訊科技應用的重點,除了與網際網路結合之外,更重要的是強調企業經營效率的提昇。事實上,在網際網路興起時,B2B交易市集正是被視為企業經營的效率提昇利器。不僅在過去短短兩年之間出現600多個交易市集,更衍生出許多交易市集的「軍火供應商」。此外,許多企業更汲汲於探尋加入交易市集的機會,以跨入「電子化企業」(E-Business)的經營。


垂直市場的誕生

在B2B交易市集中,「垂直式交易市集」(Vertical Marketplace)指的是對某特定產業提供買賣雙方交易的促成,不同於提供企業一般需求的「水平式交易市集」。由於過去在企業上下游的供應鏈通路中,存在多層的中間商,對企業而言,供應鏈效率的缺失,正是企業競爭的最大障礙。垂直式交易市集的出現,主要訴求即在於「去中介化」(Disintermediation),擴大賣方接觸的廣度,讓價格透明,降低買方搜尋成本。


在眾多垂直式交易市集中,許多是屬於獨立式垂直交易市集(Independent Vertical Marketplace;IVM),這些 IVM 憑藉著各自的利基點,在不同的產業成立。然而,由於網路熱潮起來得快,退得更快。在缺乏奧援之下,短期內大量供給的結果,就是一個接著一個的消失。AMR Research 就指出,經過一番倒閉、合併之後,每個產業大概只會剩下2到3個交易市集,由此可想像的到IVM處境之艱難。


交易量為市集存活關鍵

對一家想要擁抱E-Business的企業而言,通常都會採用多元策略。從早期使用EDI開始,而後轉為電子化採購(E-Procurement)。另一方向則是在於選擇加入交易市集的模式:參加IVM、聯合相關業者成立ISM(Industry Sponsored Marketplace)、或是與自己的供應鏈體系成立私有的交易市集。


從以上可知,IVM應了解到,自己在衣食父母中的地位,並非不可取代,而是許多選擇中之一。IVM必須提供足夠的價值,才得以吸引到買賣雙方。基本上,IVM目前最大的問題在於交易量不足,此乃由於商業模式並未考慮到現實問題。


1.中立性與價格透明化

首先,由於IVM向來強調其中立、價格透明化、降低成本的能力。對買方而言是好事,然而賣方卻不盡然會欣然接受。在價格為主要考量下,賣方往往擔心其陷入價格競爭,並且在一個匯集各方供應商的交易市集中,有可能淹沒了賣方原有的品牌。就廣義而言,IVM不僅沒有達成「去中介化」,反而成了新的中間商。


供應鏈的連結

其次,IVM過於自我中心的概念,而忽略供應鏈中的其他連結,以及如何與買賣雙方原有的系統及流程連結。缺乏周詳架構的後果,徒增買賣雙方參與市集的障礙。再者,許多IVM打的如意算盤是,先擴大交易量、再開發出獨特或高價位的服務。但這通常陷入一種惡性循環,因為交易量實際成長的速度不如預期,加值服務的提供遙遙無期,於是就更缺乏吸引人的特色。請參考(圖一)。



《圖一  獨立式垂直交易市集IVM功能演進》
《圖一  獨立式垂直交易市集IVM功能演進》

除了內生性的問題之外,IVM更面臨來自外在的競爭。因為IVM無法提供足夠的利益,一些傳統產業的大廠乾脆自己跳下來做,產生如Covisint、Transora、Aerospan之類的交易市集。另一方面,許多技術提供者為替自己的產品找一個最佳的展示平台,也透過結盟或自力成立交易市集。使得IVM的生存空間,雪上加霜!


面對困境衍生新模式

目前企業對於交易市集的要求,早已從單純的產品目錄及交易撮合服務,演變成整體供應鏈效率的提昇。過去IVM剛剛問世之時,許多IVM業者總認為它可以完全取代中間商的角色,然而只要一提起許多供應鏈中的基本功能,往往令業者捉襟見肘。例如金流與物流方面的解決方案,或是與企業本身既有的SCM、CRM、或ERP系統的連結。


為彌補這方面的缺點,IVM透過策略聯盟方式合作,或是以購併方式買下一些企業應用系統整合商(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EAI),提供更完整的功能。有些更直接尋求買方或賣方的奧援,逐漸納入產業供應鏈體系的一環,成為ISM。


IVM 的經營模式

在這種艱困的環境中,IVM欲維持一完全中立性的交易市集已不可能,因此衍生出幾種不同的經營模式。


1.Master Distributor

IVM 仍然位於買賣雙方的中間,並且負責包括品管、銷售報告、訂單彙整、回收處理等傳統經銷商的工作。同時,往來的賣方規模亦縮減,這種型態的IVM強調價格之外的競爭因素,例如品質與交期。請參考,(圖二)。



《圖二  Master Distributor的模式》
《圖二  Master Distributor的模式》

Supplier Roll-up

假如該產業由少數賣方佔有大多數的交易量,則可以考慮成立一個中心將這些賣方集合起來,多個交易網站連結至此,買方則統一透過此中心完成採購。請參考,(圖三)。



《圖三 Supplier Roll-up的模式》
《圖三 Supplier Roll-up的模式》

3.Parent/Child Linked Marketplaces

位居中間的 IVM 將依據其產品及服務的提供能力分為兩層(Two-Tier Structure),接近買方的 IVM 負責一部分的產品及服務,並將剩下的部分再交由第二層的 IVM 來完成。第二層的 IVM 在其面對的買賣雙方可能是屬於完整功能。請參考,(圖四)。



《圖四 Parent/Child Linked Marketplaces的模式》
《圖四 Parent/Child Linked Marketplaces的模式》

上述的三種模式,共通點在於並不強調消滅供應鏈,反而在於減少或消除供應鏈各環節之間的成本,使其達到最佳化。由此觀之,IVM必須對該特定產業的知識相當了解,並且以更專注的策略定位參與交易市集的經營。


專注特定領域經營方為上策

雖然交易市集的熱潮稍歇,卻是另一波趨勢的開始。現今IVM的發展,除了從交易的觀點出發外,協同式交易市集正當道。因為在產品必須快速上市的壓力、高品質低存貨低成本的要求之下,企業必須將供應鏈有效的整合起來,資訊的流通不只到達第一層的供銷夥伴,甚至到第二層。


「協同式」商務的意義不只在於銷售資訊的流通,更重要的是結合第一二層供銷夥伴的預測所得到的生產及需求資訊,並且共同參與產品的設計,縮短產品開發時程。


這種深度的經營模式,正是目前許多IVM所缺乏的。猶如一般經營B2C或ICP網站常說的,必須製造網友的黏性(Stickiness),協同式的電子商務正是IVM為企業製造黏性的重要特點。另一方面,從上述描繪亦能感受出協同式電子商務的複雜度。對於目前大多數自顧不暇的IVM而言,「專注」(Focus)仍是策略的最高指導原則。


相關文章
高效能與低功耗雙軌併進 工業MCU注入智能工廠新動能
體現智慧與MES的雲端移轉
電子與傳統產業跨界醫材轉型
經AOI蒐集全製程資訊 加速傳產數位化轉型
軟體結合生管流程客製化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展碁國際代理TeamViewer 推大改版全面提升遠端支援功能
» RS Components推出改良版專為行動裝置最佳化的網站
» MIC: 80%消費者有意願使用行動支付
» APEC代表共同參與「2016亞太電商峰會」推升台跨境電商實力
» 大聯大電子商務平台正式推出Intel Genuino 101開發板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118.1.63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