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专利智慧结晶 该属于谁?
 

【作者: 鄭妤君】2004年04月05日 星期一

浏览人次:【2124】

近年来由于全球各地对保护智慧财产权的观念日益重视,有关科技与产品专利权的议题成为电子产业界的热门焦点之一,除了常见厂商之间因专利侵权问题相互控告的情况,日本接连传出多起半导体大厂离职员工向老东家索赔专利技术权利金的案件,也让研发专利权究竟属于公司或个人的争议浮出台面。


在这些案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今年1月东京地方法院判决日本日亚化学工业公司,必须支付200亿日圆给该公司发明蓝光LED的离职员工中村修二,创下了赔偿权利金的最高纪录;法官针对此案件提出说明表示,日亚化学因蓝光LED之发明至少获利1200亿日圆,而其中应有一半(600亿日圆)属于发明人,但中村仅要求200亿日圆的权利,因此法院判决日亚化学必须付出此一代价。


该判决的公布,对于在发明蓝光LED当时只获得2万元奖金的中村是一大胜利,也激励了其他日本厂商员工争取权利的勇气;日立制作所前员工,因发明CD读取装置向日立要求2亿5000万日圆权利金,获赔1亿6500万;半导体大厂东芝(Toshiba)的一名离职员工,亦透过法律途径向东芝追讨10亿日圆(约910万美元)的快闪记忆体(Flash)研发权利金;而在东芝案件之前,也曾有三菱电机离职员工,向公司追讨2亿日圆快闪记忆体权利金的类似事件。


据外电报导指出,在日本的传统企业文化中,员工在职期间的研发成果依惯例被认定属于公司所有,发明专利技术或产品的员工仅能获得公司颁发的微薄奖金,若其后该专利技术或产品产生庞大利润,发明人也只能干瞪眼。以上的案件,让向来循规蹈矩的日本企业员工开始重视自身权利,日本企业主则开始思索,是否过去对于公司专利权的策略随着智慧财产权议题的抬头,也必须有所调整。


国内的IC设计业者在专利申请的脚步上,较欧、美、日等先进国家晚,但近年来为竞逐国际市场、提升竞争力,各家设计业者也开始重视专利权的相关问题,除鼓励公司内部研发团队提出专利案件,也积极建置公司内部的专利知识库,或寻求专利法律相关专业人士的支援。针对日本业者与员工之间因为专利权归属产生争议的问题,业界人士表示,目前对于研发团队所提出的专利案,设计业者多会与员工达成协议,以签署让渡书等方式来厘清专利权的归属的问题,并透过高额奖金、分红制度等方法,让研发人员也能与公司同享研发成果所带来的利润,因此应该不会发生类似日本的争议案件。


与日本业者专利技术动辄上千亿日币的庞大获利相较,国内的IC设计业专利技术或许“微不足道”,也很难发生像日本员工索赔高额权利金的问题,但对台湾IC产业界来说,日本的案例却是珍贵的借镜。过去台湾工程师对于自身研发成果可获得的权利多较不注重,像日本员工为争取权利与公司对簿公堂的状况当然不是国内乐见的现象,但或许能鼓励台湾研发人员对智慧产出多一份关注与投入,并让业者更重视与研发团队间的合作关系建立与员工福利,而借此刺激我国业界的研发风气,提升整体竞争力。专利可说是业者与员工结合彼此力量共同创造的资产,台湾未来在此一方面的发展情况,值得持续观察。


相关文章
视觉化 Raspberry Pi 数据:轻松用 Arduino Cloud 掌握物联网装置
一美元的TinyML感测器开发板
建筑业在无线技术基础上持续发展
环境能源物联网将为资产追踪带来革新
功率循环 VS.循环功率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智慧随行年代 联发科技展示无所不在的AI
» 黄仁勋:新的运算时代正在启动
» 中华精测在国际电动车晶片测试领域拓新局
» AMD:强化AI算力 持续推动下一代高效能PC
» CGD与工研院合作开发氮化??电源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648PCIJSSTACUK4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