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工厂管理还是知识管理
 

【作者: 陳浩彰】2005年09月05日 星期一

浏览人次:【2584】

公元两千年的网络梦已经回归平淡,知识经济的名词却深留人心,尽管许多人不清楚知识经济是什么?工厂管理倒是很容易理解的,经济模型通常会以投入的资本、劳力与生产的技术来描绘与产出的关系,而着重于劳动力工时的现代工厂管理架构也因应而生。


不过这样的管理方式与公司经营概念,却逐渐地捉襟见肘,我们不断地听到产业界对于半导体人力的缺乏,对于光电人力的缺乏,对于IC设计人力的缺乏,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劳力市场亦是一个交易市场,当需求超过供给时,照道理就业薪资应该上扬弥补供需缺口,然而我们看到的是产业界不断地需要工资较便宜的科技新鲜人,便宜的科技新鲜人永远嫌不够,有经验的科技业劳工却由于工资认同的差距而乏人问津。


这些问题的解答应该回到公司管理的本质:现代的企业仍旧因循着工业时代的工厂管理,而非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管理!这话怎么说呢?相信大部分的人都认同一个现象,同样职级的科技业员工薪资报酬很难超过一倍,但工作的贡献度却往往超过好几倍。这个现象就反映出管理方式的缺陷,工厂管理的方式量化的标准是工时,机器数目和员工数目,而知识经济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是有创造力的劳工,而有创造力的劳工却没办法用工时,机器数目与员工数目来衡量。这样的现象造成了许多科技公司的管理出现问题,当同职级的员工所获得的报酬无法反应工作贡献,而升迁又往往取决于年资长短或相对学历时,科技业的员工心中的无奈是可想而知的。你永远都可以看到科技业员工茫然地加班到晚上九点以后,而永远看不到工作表现优良的员工可以一星期只上三天班,因为公司的管理仍旧是工厂管理,管的是你的工时,吃完晚餐九点后走的员工,永远较五点准时下班的员工获得老板青睐。一个例子更可以说明公司抗拒知识管理,公司通常要求新进的员工,签下放弃专利权利的协议书,而仅以固定的奖金来『奖励』发表专利的员工,如此的专利质量是可想而知的,公司会得到一大堆可以量化的专利数目,而有用的专利却如大海捞针般稀少。


知识管理并非只是专利文件管理,能有效反应工作表现的管理才是知识管理。当知识管理的理论略具雏形后,科技公司的管理才能迈向真正的知识管理,摆脱工厂管理的科技业员工,也才能早早下班,获取应得的工作报酬,也才能享受符合人性的家庭生活;同样地,科技公司也会蒙受利益,当公司少了许多空转的机器(产出低落的员工)后,公司的支出成本才能真正发挥效益,同时落实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管理!


相关文章
打开讯号继电器的正确方式
生成式AI助功率密集的计算应用进化
AI赋能智慧制造转型
生成式AI刺激应用创新 带动软硬体新商机
台湾AI关键元件的发展现况与布局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矽响先创结合AI与足态感测为穿戴式装置加值
» 达发聚焦高毛利晶片、欧美市场 拓展高门槛技术布局
» imec推出基地站与手机ADC元件 推动超5G通讯发展
» 联电首推22eHV平台促进下世代智慧型手机显示器应用
» 筑波医电於台湾国际医疗展展示Spark手术麻醉系统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6O2CQH1CSTACUKV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