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小而美
半导体储存技术将颠覆消费性产品目前的定位与想像。

【作者: 廖專崇】2005年10月01日 星期六

浏览人次:【4472】

苹果电脑近期推出新款iPod,是撘载Flash(快闪记忆体)并拥有彩色显示萤幕的iPod nano,秉持Apple一贯的风格,该产品的外型令消费者心动,体积更是让人惊艳,加上绝对让人蠢蠢欲动的价格,在产业人士认为iPod传奇即将从绚烂归于平淡之际,硬是再掀一波高潮,该产品在日、港等地上市时造成的排队抢购,与竞争对手因为太过震撼而将产品停售的现象,着实令人吃惊;更重要的是,iPod nano的市场策略与表现,让人感觉半导体储存技术颠覆消费性产品目前的定位与想像,就在不远处。


采用快闪记忆体的iPod nano容量为2GB和4GB,拥有彩色萤幕,具备完整的音乐、图片、行事历、联络人、时钟、小游戏等功能,可连续播放十四个小时的音乐,浏览照片四小时,与iPod Shuffle一样防震、防摔,机身面积为8.9×4公分比Suffle稍宽,不过厚度只有一支铅笔般的0.68公分。台湾售价2GB为6900元、4G为8600元。相较目前市面上的MP3 Player一线品牌1GB的机种都在8000元以上,512MB也要6、7000元,iPod nano的价格相当有杀伤力,再加上Apple强势的品牌知名度,不久前在香港上市时,引发其他品牌MP3全面停售的现象。


iPod nano采用的是Samsung的快闪记忆体,该产品因为与iPod mini市场定位颇接近,所以Apple也宣布将停产iPod mini,过去1G以下的MP3大多采用快闪记忆体,而采用微型硬碟的MP3多从4G起跳,iPod nano等于正式打破此一市场区隔,对于听音乐来说4G的iPod nano可以储存1000条歌曲,算是相当够用,所以看起来微型硬碟往后的市场空间大概必须从10G起跳。再加上快闪记忆体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Samsung 16Gb的快闪记忆体已经导入量产,日前更已发表128Gb采用50奈米制程的产品,微型硬碟的市场空间不断遭受压缩。


根据这样的发展态势,Samsung半导体部门的主管也大胆的表示,硬碟的时代正在逐渐结束,快闪时代即将来临。与微型硬碟相较,快闪记忆体具有体积小、耗电量低、耐震等特性,对可携式产品具有致命的吸引力,快闪记忆体成为可携式产品储存方案主流应是相当明确的趋势。Samsung正计划在不久后推出以高容量快闪记忆体作为NB的储存装置代替传统的硬碟,目前已采用16Gb快闪记忆体制作成8GB的快闪硬碟(Flash Hard Disk)原型(Prototype),而未来将会有更高容量的型号,只要成本具备竞争力,产品很快就会出现在市场上。


再从可携式产品的外观此一角度观察,撘载快闪记忆体,具备高储存容量而更轻薄短小的可携式产品,因为减少了硬碟的空间,就可以在产品的外观设计上更自由的发挥,以NB来说,目前入门级的产品,20GB的储存空间就已经足够,主流的产品也在40~80GB左右,当2.5吋的硬碟背快闪记忆体取代之后,1公斤以下的NB未来将会到处都是,甚至几年前推展不顺的Table PC都有咸鱼翻身的可能。


除了快闪记忆体之外,目前也还有多种半导体的非挥发储存技术在发展当中,不管这些技术未来的发展状况如何,半导体储存技术将成为电子产品主要的储存方案;但是,硬碟的磁式储存技术也不会很快就消失在市场上,单位储存价格低与高容量仍然是其市场竞争的主要方向,硬碟阵营明年也将推出「垂直录写」的新储存技术,将有超高容量的效能表现。因此硬碟与快闪记忆体在储存市场的争霸,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相关文章
出囗管制风险下的石墨替代技术新视野
用Arduino 打造机器人:循迹、弹钢琴、下棋都行!
树莓派推出AI摄影机、新款显示器
智慧充电桩百花齐放
充电站布局多元商业模式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IC Grand Challenge正式启动 以晶片创新应用向全球徵案
» NXP与和硕成立联合实验室 共同开发软体定义汽车应用
» E Ink元太彩色电子纸Spectra 6获SID最隹显示科技奖
» 友达Micro LED技术再突破 SID展出创新应用产品
» R&S在关键通信世界CCW 2024展示测试方案 协助成功过渡至任务关键宽频通讯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5EAKTR90STACUKQ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