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半导体料材技术动向及挑战
 

【作者: 陸向陽】2006年11月23日 星期四

浏览人次:【25439】

铜导线材

在半导体技术发展初期的50年代,主要是以锗元素为材料,不过锗元素的耐高温性不足、抗辐射能力差,以致在60年代后逐渐由硅元素取代其地位,硅在抗热、抗辐射等表现上都优于锗,适合用来制做大功率的集成电路。


到了近年来,随着制程技术的不断细密化,到了0.25um以下,集成电路在线路上的电阻电容延迟(RC-Delay)效应已增大到成为问题,使线路信号难以更快速传递,亦即晶体管导通、关闭的速率难以更快,并且线路间的串音噪声干扰(Cross Talk Noise)也增加,这些问题约在频率近1GHz时就会产生。


为了克服此一阻障,必须更换半导体信号线路的材料,从过往的铝(Aluminum;Al)材换替成铜(Cooper;Cu)材,换材之后线路的电阻值降低,铝的阻值为每公分2.8微奥姆(2.8uOhm/cm),铜则是1.7uOhm/cm,如此寄生RC问题获得延缓,使芯片的时钟速率可进一步推升。同时,铜线路也有较佳的抗「电子迁移」能力,使芯片可以更久耐地运作。


在换材外,制造过程(制程)方面也必须搭配改变,过去铝线是使用溅镀方式制作,换成铜导线(Copper Wiring)后则使用电镀方式制作,如此在程序成本上也更为精省。此外,由于铜的反应较为活泼,因此容易渗到硅基材中,也容易污染无尘室,这也使得制造过程中需要更多的谨慎控制。


《图一 》
《图一 》

<注:图注:1998年IBM公司使用自有的CMOS 7S制程技术来产制芯片,图中的芯片具有六层电路,并使用上铜导线技术,其中晶体管的信道长度仅0.12um。(数据源:cc.ee.ntu.edu.tw)>


硅绝缘材

芯片电路不断缩密后,除了有前述的延迟问题外,另一个问题是漏电问题,漏电问题愈来愈严重的结果,是使芯片的功耗攀升,若举实例而言,过去Intel的Pentium 4处理器,其总体功耗的1/4皆为漏电,只有3/4的用电是真正投入运算工作。


很明显的,过去的硅基板绝缘层(Silicon on Silicon;SOS)已难以抑制漏电,需要换用新的绝缘材来强化,如此业界提出了硅覆绝缘(Silicon on Insulator;SOI)技术或是上覆硅技术,以二氧化硅(SiO2)为绝缘材,减缓漏电率的成长。


善用SOI技术的结果,可以降低芯片50%左右的功耗,今日不仅外用的行动电子产品讲究省电,就连机房端的重度运算也讲究省电,电力成为数据中心(Data Center)营运中,仅次于薪资的第二大开销,因此在芯片日益强调省电特性下,SOI技术的重要性也持续增高。


《图二 》
《图二 》

<注:图注:IBM为日本任天堂(Nintendo)的新世代电视游乐器:Wii所设计、产制的中央处理器:Broadway(百老汇)即有使用上SOI制程技术。图为IBM的无尘室工作者正在检视Broadway芯片。(数据源:IBM)>


比较特别的是,业界也有人对SOI技术抱持不同看法,虽然硅绝缘抑制了漏电,但连带也阻碍了热消散,原因在于二氧化硅的热传导率低于50W/mk,而硅则是120W/mk,既然热消散不易,也就连带限制了芯片频率的提升,因为更高频率的运作会加速热的产生。再者,绝缘的氧化物具有离子化倾向,受辐射所影响则容易诱发出额外的电流,使芯片内噪声增加。


因此,也有人提出以钻石为绝缘层的作法,称为SOD(Semiconductor on Diamond),钻石的本质为碳(Carbon;C),绝缘性佳(每公分阻值为10的16次方奥姆)、热传导率高(大于1200W/mk),可有效绝缘又可有效散热。虽然如此,但SOI仍是一项具变革性的新材料作法,目前SOI主要是用氧植入(Separation by IMplantation of OXygen;SIMOX)法或氢植入法,其中氢植入法以法国Soitec的Smart Cut技术为主。


低介电质材

前面已述,铜导线技术在于降低RC-Delay效应,而铜线主要是降低R值,但对线路与线路间的C值却没有改善,为了改善线路间的绝缘效果,人们开始思索用新的绝缘材料来替代原有的SiO2绝缘材料,此方面的替代方案称为低介电质(Low-k dielectric)技术。


所谓低介电质,其k值(介电系数)愈低则绝缘性愈高,SiO2的k值约在3.9~4.5间,而换替的可行材料包括氟硅玻璃(Fluorinated Silicate Glass;FSG)、黑钻石(Black Diamond)、BLOK(Barrier Low k)等。


以FSG而言,事实上还有不同的制成方法,以化学气相沈积法(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CVD)产生的FSG材质,可使k值达2.6~3.1;而使用旋转式涂布法(Spin-on Dielectric;SOD)的FSG材质,则更可低至2.0。无庸置疑地,最佳的低介电质是真空,其k值为1,干燥的空气则接近1,但因为不是固态物而无法使用。


高介电质、应变硅

除上述外,为了让芯片有更快的效能,因而提出了高介电质(High-k)与应变硅(strained silicon)等技术,高介电质材料主要是替换原有位在闸极金属电极与硅基板间的SiO2绝缘材,如此可使晶体管的导通、关闭更加快速,推估可比传统SiO2作法快上60%,此外闸极的漏电也能降低(将绝缘层加厚),降低漏电就能减少功耗与发热。不过目前高介电质技术仍有些方面不易突破。


至于应变硅方面,应变硅技术并非更替材料,晶圆基板材料依旧是硅,但却改变硅原子结构的间距,使电子移动的速度增快,进而提升芯片的运作效率。


《图三 》
《图三 》

<注:图注:Intel在其开发者论坛上提及用High-k材料取代现有的SiO2,做为晶体管闸极的绝缘层,使用High-k材料不仅可让晶体管运作更快速,也有助于减少漏电。(图片来源:www.intel.com)>


太阳能板

由于石油将在数十年后用尽,使人们增加对太阳能发电、太阳电池(Solar Cell,或被称为Photovoltaic Cell、PV Cell)等技术的关注度,其中太阳能发电中的太阳能板也是用半导体材料所制作。


目前太阳电池最广泛使用的为硅材料,并可分成晶硅(Crystallin)与非晶硅(Amorphous;a-Si),其中晶硅还可再分成单晶硅(Single Crystalin)与多晶硅(Poly Crystalin),如此即有三种类型的材料: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三种材料的光电转换效率也各有差异,分别为12%~24%、10%~19%、1%~13%,而真正较常运用的是单晶与非晶,前者的转换效率高而受青睐,后者则是成本低、制造容易而受用。


《图四 德国西门子公司(Siemens)用单晶硅材料制成的太阳能基板》
《图四 德国西门子公司(Siemens)用单晶硅材料制成的太阳能基板》

要注意的是,非晶硅除纯硅之外,也有化合性质的作法,如碳化硅SiC、锗化硅SiGe、氢化硅SiH、氧化硅SiO等等。


除了硅为主体的太阳能基板,也有非硅的化合物作法,一样区分成单晶类与多晶类,单晶类的材料为砷化镓GaAs、磷化铟InP;多晶类则有硫化镉CdS、碲化镉CdTe、铜锗化铟CuInSe、二锗铜化铟/镓Cu(In,Ga)Se2等等。非晶硅材料或化合物材料多用在薄膜技术制成太阳能板中。


附带一提的,还有一种初展露、尚在研发的有机(Oganic)太阳能电池、奈米(Nano)太阳能电池,使用的材料为二氧化钛TiO2,然而因为光电转换率仅1%~4%,离实用化仍有一段距离。


无线射频

无线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集成电路、微波功率电路等所用的材料,必须从形成的基础构造来讨论,这包括晶体管(Transistor)、异质接面双极晶体管(Heterojunction Bipolar Transistor;HBT)、金属半导体场效晶体管(Metal-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MESFET)、以及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HEMT,另称为异质结构场效晶体管,Heterostructure FET;HFET)。


在具体材料上,晶体管用的是硅,HBT的基板部分使用SiGe、GaAs,其上的生成层则用AlGaAs、InP、InGaP,此外宽能隙(Wide-bandgap)的材料也备受瞩目,如GaN、InGaN;MESFET则是GaAs、InP、SiC(从未使用纯硅);HEMT则是以「GaAs与AlGaAs」或「AlGaN与GaN」所构成。


除了材料外,基础结构也有所不同,以Si为主材料若用于射频电路中,多半实行BiCMOS的基础结构,即是结合BJT与CMOS的结构特点而成,此称为Si BiCMOS制程技术,射频电路实行SiGe、Si BiCMOS等作法,在高频运作时有较佳的表现。


另外,与HEMT相关的还有pHEMT(pseudomorphic HEMT)、mHEMT(metamorphic HEMT)等,使用的基板主材是GaAs,缓冲层则是AlInAs,信道材料则是GaInAs。


发光二极管

过去一般人认为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仅做为状态灯号之用,但其实这只是可见光的部分,不可见光的红外线LED、紫外线LED也各有用途,红外线LED用于遥控器、保全装置,紫外线则用于钞票鉴识器、树脂硬化、光催化等,最新的超短波长的远紫外线LED则可望用在污染物分解、新型光储存媒体读写、奈米科技等。


《图五 运用红光LED的照射使植物(农作物)增长,此种作法未来有可能运用在太空中生产食物。》
《图五 运用红光LED的照射使植物(农作物)增长,此种作法未来有可能运用在太空中生产食物。》

更进一步的,由于蓝光技术成熟后,白光也成为可行,加上亮度表现的不断提升,使LED的应用范畴逐渐提升,包括液晶显示器的背光、电子照明等开始陆续实行LED。以下列出常见的LED发光材料:


  • ●AlGaAs:红光、红外光


  • ●AlGaP:绿光


  • ●AlGaInP:高亮度的橘光、橙光、黄光、绿光


  • ●GaAsP:红光、橘光、黄光


  • ●GaP:红光、黄光、绿光


  • ●GaN:绿光、草绿光、蓝光


  • ●InGaN:近紫外光,蓝绿光,蓝光


  • ●ZnSe:蓝光


  • ●C(钻石):紫外光


  • ●AlN:远紫外光~近紫外光


  • ●AlGaN:远紫外光~近紫外光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为了因应LED持续提升亮度的需求,在(蓝光LED)基板材料上也进行了多番变革,包括碳化硅SiC、蓝宝石(Sapphire,三氧化二铝,Al2O3)等,此外纯硅的材料也相当受到关切,尤其基板不仅要与发光体搭配,还必须达到最高的透光率,以免阻碍发光体的亮度发挥。


《图六 今日蓝光LED所用的基板材料主要为碳化硅(SiC)或蓝宝石(Sapphire,Al2O3),图为蓝宝石。》
《图六 今日蓝光LED所用的基板材料主要为碳化硅(SiC)或蓝宝石(Sapphire,Al2O3),图为蓝宝石。》

当然,以上主要为无机类的LED,与LED相关的雷射二极管(Laser Diode;LD)、以及有机类的OLED、以及发光所用的荧光质、为增加亮度所嵌入的银质等,则不在以上讨论之列。


结论

当然,以上主要为无机类的LED,与LED相关的雷射二极管(Laser Diode;LD)、以及有机类的OLED、以及发光所用的荧光质、为增加亮度所嵌入的银质等,则不在以上讨论之列。


相关文章
FDX技术良性回圈的开端
65到45:半导体制程微细化技术再突破
SOI制程让摩尔定律不失效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意法半导体新推出运算放大器 瞄准汽车和工业环境应用
» 见证IC产业前世今生 「IC积体电路特展」多元化呈现
» IEK: 台湾智慧制造生态系规模底定 加速半导体等关键产业应用扩散
» SEMICON Taiwan 2018国际半导体展暨IC60大师论坛即将登场
» 工研院AIoT!席卷产业新革命:智慧车辆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6MB4FOHYSTACUKZ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