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硅晶圆产业2000年瞭望
 

【作者: 李慶超】2000年02月01日 星期二

浏览人次:【6530】

硅晶圆(Silicon Wafer)是制造半导体的关键基础材料,几乎所有的半导体都必须以硅晶圆为底材,经过氧化、扩散、光罩、蚀刻、测试、晶粒切割、打线、包装等一连串制程,才能做成半导体组件。由于做为唯一底材的用途,硅晶圆产业的发展自然与半导体产业的兴衰演变息息相关。此外,就如同全世界排名前20家半导体公司占了其总营业额之七成左右,目前全球约有14家硅晶圆制造商,其前六家主要厂商,现为信越、MEMC、WACKER、住友、三菱、小松等约占全球供应量的85%,可见其属于中度集中型的寡占市场结构。


中德开启新纪元

国内硅晶圆材料的制造,早在1980年代即有中美硅晶、大同硅晶及汉磊等公司在营运,不过当时的产品系以二极管晶体管用之小尺寸晶圆材料为主,国内使用在MOS组件的硅晶圆材料,长久以来都是仰赖国外进口。有鉴于此,中钢公司基于工业材料供应者的多角化发展,及建立国内半导体用硅晶圆材料的自主性,在经过几年的审慎评估后,于1994年与美国MEMC公司在新竹科学园区内合资成立国内第一家8吋硅晶圆材料厂-中德电子材料,并于1996年2月成功地产出国内第一根8吋硅晶棒,始为我国半导体用硅晶圆材料产业开启了一个新纪元。


紧接着中德电子之后,日本信越(Shin-Etsu)半导体也在台湾投资成立「台湾信越」,并自1997年第二季开始生产8吋硅晶圆材料。此外合晶科技也在1998年底试车,生产4至6吋抛光硅晶圆。至于国内第三家8吋硅晶圆材料厂-台湾小松,位于麦寮的六轻厂区,则于1999年初正式运作,这是目前台湾投入厂商的发展现况。


一贯制程目前有中德及台湾小松

在目前国内的抛光晶圆(Polished Wafers)材料制造商中,中德电子材料与台湾小松同为具备有长晶(Crystal Pulling)、切片(Slicing)、研磨(Lapping)、抛光(Polishing)、清洗(Cleaning)等一贯制程的8吋硅晶圆专业厂。而台湾信越虽同为8吋硅晶圆厂,但仅从事硅晶圆的后段的抛光、清洗等加工制程,并未生长硅晶棒。目前这三家公司的产能分别为中德16万片/月、信越12万片/月、小松5万片/月,但三家的厂房最终设计产能均可达到25~30万片/月。


至于国内的硅磊晶(Epiaxial Wafers)制造商,目前有中德电子材料、汉磊、与嘉晶等三家公司。其中中德电子材料的产品为8吋CMOS用磊晶,汉磊为4吋与6吋的Bipolar用磊晶,嘉晶的初期产品则以5吋与6吋磊晶为主,参考(表一)。



《表一 表一 台湾晶圆材料厂商一览表》
《表一 表一 台湾晶圆材料厂商一览表》

硅晶圆的荣与枯

从Dataquest的历史数据来看,全球硅晶圆的产量从1985年至1998年的年平均成长率为9.2%,但它也随着半导体产业的荣枯而有相当大的景气循环。近期而言,自1993年至1996年,由于电子、计算机相关产品的蓬勃发展,对半导体的需求大增,8吋IC制造厂不断建成及扩充,使硅晶圆材料供不应求。由于市场的缺料及对未来需求的乐观估计,硅晶圆厂家乃大肆投资增加产能,尤以8吋硅晶圆最为热门。国内的中德及信越即在此期间陆续开工。


不幸到1996年中,由于全球DRAM的供需失衡,导致价格大幅下滑,半导体市场开始衰退,加以1997年屋漏偏逢连夜雨地遇上亚洲金融危机,日、韩半导体产业更遭受到不景气的打击,使1997年半导体的营收仅成长了3.6%,1998年更跌到谷底,营收首度衰退了8.4%,1998年几乎无一8吋新厂完工。在这种经营压力下,半导体厂商只好极尽所能地降低成本,一则经过技术的提升,由0.35微米线距的制程能力,提高至0.25、0.20、0.18微米,使每片硅晶圆的生产力大增;二则尽量降低原物料的采购成本。前者使硅晶圆需求的成长大为趋缓;加上1995、1996年之过度扩充,终使产能供过于求,而来自半导体的议价压力,也使硅晶圆售价一落千丈。1996年一片8吋抛光硅晶圆(Polished Wafer)售价约为145美元,至1998年底已惨跌至60美元左右,使硅晶圆业者的经营陷于极端之困境。


自1999年第2季开始,半导体景气开始复苏,对硅晶圆的需求才逐渐成长,目前国内厂家虽皆已在满载阶段,但是价格仍不太有起色,仅在1999年第4季有小幅调涨,价格仍不足以使硅晶圆厂获得较合理的利润。由于3年多来的苦撑,更遑论未来扩充产能,甚至迈入12吋硅晶圆量产所需的投资也不易筹措,长期而言,对国内半导体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会有所影响。依据Dataquest的估计,公元2000年至2002年硅晶圆的需求会有二位数的成长,且由于过去2、3年采取关厂、停止扩建的策略,供给面极少增加,业界均预测2000年底、2001年必将面临供不应求的情况,而硅晶圆价格调整至较合理的价位应可预期。


硅晶圆业者应把握这一波机会

硅晶圆产业所面临的另一重要转折点是12吋(300mm)硅晶圆产线的投资,事实上,主要国际硅晶圆业者在1996、1997年均配合半导体客户的技术发展途径,而投入大量资金成立12吋的先导工厂,并一直在供应12吋的产品给半导体厂做制程开发,以及半导体设备厂做试机使用。但在不景气的打击,以及顺利提升8吋厂的制程能力下,主要半导体厂均延迟了12吋的发展时程至大约2002~2003年。目前已知全球有6家12吋IC厂的建厂计划,其中包含我国台积电、联电、茂德的12吋计划,大约2001年底即可开始商业运转。如何善用已经拮据的资金及已投入的先导技术,甚至推动业界的合作发展,以期及时供应12吋硅晶圆,已是硅晶圆业者面临的最大挑战。(本文作者目前任职中德电子材料公司副总经理)


相关文章
最新超导量子位元研究 成功导入CMOS制程
PLC串起物联网智慧制造
技术与产品齐备 工业物联网蓄势待发
晶圆代工之争方兴未艾
普及率再提升 电动车的进击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工研院主办VLSI TSA研讨会登场 聚焦异质整合与小晶片、高速运算、AI算力
» 国科会扩大国际半导体人才交流 首座晶创海外基地拍板布拉格
» SEMI:2023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况 出货微降至1,063亿美元
» 经济部估受惠HPC与AI需求 今年台湾积体电路业产值可??转正
» TrendForce:台湾强震过後 半导体、面板业尚未见重大灾损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4S32034SSTACUK1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