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人机介面是科技对人类的正向推力
蒙恬科技集团董事长 蔡义泰:

【作者: 巫姿惠】2004年02月25日 星期三

浏览人次:【3644】

本刊总编辑黄俊义(以下简称黄):提到蒙恬科技,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蒙恬笔」,也就是手写辨识工具,蒙恬科技在「智慧型人机介面」的研究上相当有名!我想请问蔡博士,您个人是因为怎么样的背景与理念而选择投入这个领域?您想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蒙恬科技董事长蔡义泰博士(以下简称蔡):


我最初的工作有十年是待在工研院,做系统软体方面的工作,在那个时候,我就已经觉得利用电脑来做人的手写字辨识、还有语音辨识,是非常有趣的事情,但说要开发产品还言之过早,不过也因为这份兴趣而去深入研究、受训,以至于后来我修读博士学位,也是把手写辨识技术的研究当成论文的题目。


后来我到元智大学任教,仍然觉得人机介面的领域很有趣,因缘际会之下成立了蒙恬这家公司,因为兴趣将我带到实际经营企业的路子,当时除了教课、其他时间都投入在蒙恬的发展上。个人兴趣是我成立蒙恬最重要的基础,


蒙恬在1991年成立,最初是研究手写辨识,到了1994年,在手写辨识技术方面逐渐站稳脚步之后,才开始思考蒙恬所要投入的第二个技术线是什么?因而开始做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也就是光学文字辨识,97年再加入语音辨识、语音合成(TTS)等相关的技术研究,到了2000年,投入Embedded System,才慢慢形成了智慧型人机介面这样的概念。


从七、八个人的小公司、逐步演进到现在一百多个人的规模,蒙恬并不是一开始就设定「智慧型人机介面」这个定位,而是经由一个个技术的投入慢慢累积而来,到目前的规模,现在则投入在人脸辨识等更新的技术。


人机智慧无止尽 语音辨识具潜力

Computing Power年年成长,才使得我们研发的软体能够发挥功能,以前我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现在都一一实现变为可能的,这是一个长期的投资跟累积。我常形容手写辨识是一个「无底」的智慧,未来也将持续地发展下去。


黄:在可见的未来,您认为人机介面会走向什么样的境界?如果用想像的方式来说,会是什么样子?


蔡:目前的人机介面技术尚停留在解决人机互动上,比如说让它更好用。有少数技术分已经延伸成为生活的一部份,例如Smart Phone结合语音命令的功能,让开车的用户可以利用Voice Command、免持听筒来拨打电话;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到居家的用途,我觉得语音命令会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未来发展空间很大。


另外如「语音合成」,文字转音目前才做到「听得懂」的程度,但未来的技术将可能做到模拟某个特定语者的声音,先录制一段好听的嗓音,再去分析它的声音资讯,藉由电脑合成出极为相近的声音,到时候就可以用这个音色将E-mail读出来。而人脸辨识的装置也可能出现在一般家庭的门禁设施,我想这些假设都是可能成真的。总括地说,我认为人机介面的进展对于人类生活品质的提升,是一个正面的作用力。


科技不足之处有方法弥补

黄:您刚刚提出了对人机介面的正面看法,我想以负面的角度来看,在容错性的问题上,目前的科技应用可以藉由多个步骤来容错,而未来技术进步了以后,省却了许多步骤,会不会因为容错性太差而产生不好的影响?


蔡:就人脸辨识来说,电脑当然有可能认错人,而为了提升安全性,加上其他技术来辅助是可行的,例如配合指纹的辨认,或是输入安全密码。


目前人脸辨识的使用分为两种方式,第一个是Outdoor的使用,也就是任何人都可能需要通过辨识机器,让电脑作辨识,这个方式会搭配安全密码使用;其二是Indoor的使用方式,出入的人在经由电脑辨识之前,应该会先通过警卫室,至于应该采行何种步骤则必须考虑使用需求。


以人的智慧来说,人无法做到的极限,也无法要求电脑做到,电脑的优点在于它的记忆可以超越人、容量也超越人,但是人所拥有的细微知觉,电脑却没办法做到,例如一对双胞胎穿一模一样的衣服,不要说电脑了,一般人都很难辨别,双胞胎之间细微的差异应该只有他们的母亲可以立刻分辨出来吧!因此也有人问我,当人脸辨识系统遇到双胞胎的案例时要怎么办?我想连人自己都很难辨别,就只好仰赖密码来做处理。科技本身的局限性,其实可以用一些其他的方法来弥补它。


黄:SunMicro的创办人曾经说过,他认为科技的发展中有三样东西可能使人类毁灭,第一个是机器人、第二个是基因科技、第三个是奈米科技。如果以人机介面的角度来请教您对机器人的想法,我认为人机介面应该是帮助人与机器沟通,依照人的需求来让机器人做事情,但机器人未来真的会对人类生活造成威胁吗?


蔡:我认为「机器人」是被渲染出来的,未来的社会是不是真的出现机器人,在目前还是一个很大的疑问,电影当中出现的机器人情节只是要达到娱乐效果,写出这些剧本的作家通常也不会是科技人,他们发挥了无限的想像空间,也让电影深具启示性,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情节也是一种误导。


拿著名的科幻小说「美丽新世界」、「1984」为例,这些书都在描述未来的机器人长什么样子,但在目前,机器人的实用功能、可以拿到市场上做贩卖的,也只是一种地板的吸尘器,前阵子日本机器人「Aibot」虽然在台湾造成一股旋风,但它的智慧离人类真实的情况仍有很大的差距。


《图一 以人的智能来说,人无法做到的极限,也无法要求计算机做到,计算机跟人的差别在于,计算机的记忆能力超越人,但是它不能像人一样「思考」。》
《图一 以人的智能来说,人无法做到的极限,也无法要求计算机做到,计算机跟人的差别在于,计算机的记忆能力超越人,但是它不能像人一样「思考」。》

@内文:人类的类神经网路经过几千万年的进化,人体的构造跟基因都是很复杂的,以目前的科技,机器对于人的大脑如何思考仍旧所知有限,因此机器人要做到人类真实的情况来是很难的。机器人最重要的进展还是在「智慧型人机介面」上,例如听得懂人类说话,甚至跟人类对话、表达。


人类大脑的智慧是由一、两岁就开始学习,电脑如果也要以同样的方式学习,实现的那天离现在还很遥远。人与电脑的差异在于,人类是以三度空间或四度空间来思考,尤其在「创造」这个部份,电脑只能在既有的Database里面查询,人却可以吸收资讯之后创造出新的。因为电脑很难做到「思考」这件事情,没有思考就很难拥有更高的智慧。


科技无罪 法律为必要规范

黄:科技的进步是为了提升人的生活品质,但由反面来看,却有可能让人好逸恶劳,人的需求是无限的,科技依照人的需求进步,但是不是有可能让人类因此怠惰而走向毁灭呢?


蔡:我想,生命会找到自己的出路。人是很聪明的,会去思考可能发生的问题,然后找出解决的办法。人机介面的研究算是比较单纯的,它的目标是提升人的生活品质,让人可以更亲近电脑,是朝向正面意义的。而科技的出现是不是会导致人走向毁灭?我持保留的态度。我认为整体上看来应该不至于,但可能的状况是起因于人的权力与野心,例如因为政治野心造成战争与毁灭。


《图二 许多发明在一开始是无害的,但重点是人使用工具的心态是什么?科技的研究与发明应回到法律的规范,不能任由科技像脱缰的野马般不停地试验下去。》
《图二 许多发明在一开始是无害的,但重点是人使用工具的心态是什么?科技的研究与发明应回到法律的规范,不能任由科技像脱缰的野马般不停地试验下去。》

若是环境出现任何可能的危机,社会及人文领域的学者会提出警告,自然的演进遇到了任何关卡,人都有足够的智慧去做应对,包括基因这一类的研究。对于科技,我采取正面的看法,比较不受控制的问题可能出现在政治方面,例如握有权力的人利用科技去达到某些目的。


但是,科技本身是无罪的,有许多发明在一开始是无害的,例如炸弹。工具本身无害,根本的问题在于人,人使用工具的心态是什么?发明者可能想得到发明的后果,但还是应回归法律面的规范,采取配套措施,像基因、复制羊这类的议题对人类影响很大,我们不能让科技像脱缰的野马不停地试验下去。


黄:您的工作是发明让人更方便的工具,但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发明出现了以后,人反而变得更忙碌! ?电脑运算的速度越来越快,但是人却需要学习更多东西,这样的变化真的是正面的改变吗?


蔡:就理论上来说,发明越多,人的生活品质就越提高,但是老实讲,拿我自己的生活来看,如果拿十年前当教授的生活来与现在相比,生活品质一定好很多,但重点是:人追求的是什么?因为有竞争,因为每个人、每个企业都要生存,不进则退,竞争应该被正面看待。


工具对于使用者的意义,就在于它帮助人做出更好的发挥,工具使人忙碌没错,若没有轮子、飞机的发明,人可能还停留在农艺社会里,但是人们到底幸不幸福,其实是很哲学的问题,如果我们将幸福当成一个指数来比较,五百年前人类的幸福指数跟现在相比,很难去将绝对值比出个高下。以提升生活品质来说,工具的发明绝对是正面的,但是由另一个角度来看,工作时数变长是不是不好?这个问题留待哲学家去思考。


黄:有人说,台湾的软体产业做得不够出色,发展不像其他高科技产业那么好,贵公司从事的是软体的研发,并且结合硬体,我想请您跟我们分享一下,从事软体研发工作、以及与硬体厂商合作的心得。


蔡:台湾软体业的路走得很辛苦,蒙恬还好是因为还有硬体的配合,不仅软体可以受到硬体的保护,消费者也因为软体与硬体结合,而愿意多花一点前来购买产品,蒙恬的产品在扩展至两岸三地的过程中,多亏有硬体的保护。


以软体公司而言,最需要的是懂得市场趋势与行销的人才。此外,软体业必须投入许多成本来开发新版本,而软体的缺点是,当某项新技术兴起,马上就会有竞争与排名出现,第一家投入的公司也许在市场上还没站稳脚步,第二家、第三家公司就已经加入竞争,获利立刻就减少了。


举例来说,有些软体公司朝向密集的技术发展,专注某个领域,而这个领域在一开始可能没有人注意到,例如趋势科技跟讯连科技都是很成功的例子。


人要找寻出路,企业也要找寻出路,总归一句话:「努力」。蒙恬在大中华市场的发展算是成功的,但这套成功的模式是否可以复制到大中华以外的其他地区,则是另一个挑战。


(摄影╲欧敏铨;整理╲巫姿惠)


相关文章
手持设备输入技术新风貌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TXOne Networks揭示工控资安3大挑战 展出最新SageOne整合平台
» Fortinet资安报告:96%企业??心云端安全 单一云地整合管理平台成解方
» 宜鼎推出 iCAP Air 智慧物联空气品质管理解决方案 透过即时空品数据自主驱动决策
» 达梭系统携手CDR-Life 加速癌症治疗科学创新
» 宜鼎独创MIPI over Type-C解决方案突破技术局限,改写嵌入式相机模组市场样貌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5EBIZIQMSTACUKU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