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培养具备前瞻光电技术与跨领域能力的人才
产学展望系列(II)

【作者: 廖專崇】2006年07月06日 星期四

浏览人次:【2997】

光电产业最近几年蓬勃发展,因应产业需求,国内也在短短几年中成立了许多光电研究所,清大光电所成立于2003年,不过该校在73年也就是将近二十年前就已经在电机所内的固态组进行光学领域的相关研究,87年进一步将其独立为光电组,三年前又扩大成为专门的系所。由于在传统的学科分类之下,光电技术需要许多跨学门的知识,所以清大光电所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陶冶学生具有开阔的眼界与能力。


《图一 清大所开发的光芯片》
《图一 清大所开发的光芯片》

光电技术过去在清华大学的研究分布于电机所、电子所、通讯所、物理所、化学所、动机所、材料所、化工所、原科所、工科所、生科所等研究所,研究领域包括光电物理、光电化学、光电材料、光电元件、光通讯系统及生医光电。以目前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状况而言,光通讯、光显示、光储存是产业应用较为成熟的领域,业界对相关的人才需求量也颇大,所以目前清大光电所人才在就业市场相当受欢迎。


《图二 研究生以仿真程序来进行实验测试与设计制作》
《图二 研究生以仿真程序来进行实验测试与设计制作》

拥有广泛深厚的基础科学知识才能掌握光

相较于现阶段高科技产业在物理能量上的应用,大多是「电」的特性延伸与发展,半导体就是个最明显的例子,但是我们对于「光」的了解其实还极其有限,甚至连光的传输介质都还没被发现,学界定义了一个虚拟的介质称为「乙太」,然而在我们所惯称的「光电科技」上,却不是如中文字面所理解的,是光与电的技术,清大光电工程研究所教授兼所长赵煦表示,从英文字的表现上来看比较容易理解,光电科技就是「Photonics」,而相对于电子学,中文的翻译应该是「光子学」在意义上更为适切。


目前人类的科技对于光的特性应用还非常有限,赵煦说明,也就是因为我们对于电的了解与应用较为深入,所以未来五年光的应用研究开发,应该会集中在与电子半导体的结合上,部分电子元件用光元件来代替,并且透过光与电的转换让某些光特性表现较电更为优越的部份,可以更充分的被利用。从基础的电机、物理、材料科学范畴来看,光的技术并不单纯属于某一领域,也不适宜独立成为单一学科,钻研光的应用必须拥有良好且广泛的基础科学素养。


《图三 清大黄衍介教授说明其雷射波长研究成果》
《图三 清大黄衍介教授说明其雷射波长研究成果》

光电所林立非绝对必要

所以就教育长远的角度来看,光电科技领域的研究,是一们相当专门而广泛的学科,就像武侠小说中深奥的功夫一样,要练就一门绝世武功,就要拥有深厚的基础内力与身体条件,要将基本功打好才能成就,过去光电相关的研究分散于不同系所的现象,赵煦认为,这不全然是不好的现象,目前国内竞相成立光电研究所,甚至有的大学部已经成立光电系,固然可以应付现今产业的需求,不过对于人才的培育与国家整体学术水准的提升并没有绝对的帮助。


在光电技术领域水准领先台湾甚多的美国,也没有出现光电研究所林立的现象,可见集中的研究系所,并不见得是发展与提升光电学术水准必然的做法。不过,独立集中的系所可以建立中央实验室,在经费争取与某些通用技术如光积体电路方面的发展倒是有其综效。另外,清大研究的学风一向以开放著称,所以在研究领域的发展上,所方并没有特定规划的方向,以教授为主导,更何况国家产业发展政策也会对其产生导引的效果。


培养全人教育的人才

学校研究方向本来就较为前瞻,大部分已经产业化的技术,不会是研究所主要研究的方向,但此类做法会不会对产业界与学术界的衔接产生窒碍?赵煦表示,站在教育与培养人才的立场,学校希望让学生有更宽广的视野,与提升整体学术水准,尽管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就投入业界为产业服务,学校所学并不见得能直接派上用场,但是学校培养的是研究的态度与方法,大部分产业所需的技能只要有坚实的基础,一定能很快的熟悉,并不会产生冲突。


赵煦进一步说明,学校就是提供自由的环境、良好的研究设备让学生充分的发展,在产业需求与学术发展的天平上,其实并没有倾斜的问题,只要在眼光上做部分的调整,眼前的利益与长远的利益并没有取舍的困难。因此,学校教育与在职教育的衔接就可以非常顺畅,对于产业与学术发展其实都是相当好的一件事,尽管其中还是有部分差异存在,但是可以在各自的功能定位上扮演适当的角色,就是一件相当好的事了。


《图四 清大光电所所长 赵喣教授》
《图四 清大光电所所长 赵喣教授》

结语

台湾光电产业的发展起步较欧美日等先进国家地区落后,不过在最近几年产业应用得推波助澜之下,表面上看起来为台湾的产业竞争力贡献相当程度的提升,但是实际上,不深厚的基础,相当不利于长远的发展,清大光电所非常体认此一隐忧,所以在研究发展方向上,并未特别为服务产业而规划,也是希望为台弯的高科技产业打下可长可久的基础,前瞻的研究目标、全人格的视野培养、自由的学术风气,也让产业界在专注于市场竞争的同时,能获得更多属于未来的竞争力新血。


  相关新闻
» 资策会与大众电脑开发AI热成像警示系统 确保全天候行车安全
» 工研院、友达强强联手结伴 聚焦4大领域产业抢商机
» DELO 启用峰值输出功率为 1.7兆瓦的太阳能系统
» 宇瞻导入胆固醇液晶全彩电子纸看板应用 开拓绿色显示市场
» 林业保育署屏东辖区以太阳能建置打造绿能环境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56DOUTWCSTACUKO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