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个人行动通讯产业之市场与技术展望
 

【作者: 蘇建元】2002年09月05日 星期四

浏览人次:【8829】

近年来,在网际网路与无线通讯兴起,电信法规大幅松绑等市场因素推波助澜下,加以全球商业活动的日益多样化以及生活及工作品质的提升,用户对于资讯需求大幅提升,且渴望享有更多样化的通讯服务,因而引发庞大的数据传输量,随着通讯网路上IP(Internet Protocol)应用的普及,未来新世代通讯网路(Next Generation Network),将会以IP技术为核心,结合各类无线宽频传输技术(如UWB、802.11、W-CDMA等),使网路传输具备高效率、可扩充性(scalability)及弹性化的频宽配置功能,以期提供各种不同的通讯应用服务,来满足应用与市场的需求。以下将针对个人无线通讯相关之市场与技术发展加以归纳总结,以俾读者参考。


全球行动通讯产业的现况与困境

全球行动服务市场发展现况

随着行动通讯技术的日渐成熟,消费大众对于行动通讯产品的接受程度也逐渐提高。根据ITU的统计,2001年底全球行动电话用户数达9.41亿户,较2000年增加了2.22亿用户数,成长率达30.78%。其中最大的区域市场是中国大陆的1.45亿户,而GSM系统仍是现今行动通讯系统的发展主流,占全部使用人口的67%,而受到广大关注的3G系统用户则仍处于萌芽初期,规模不大。由于行动通讯的快速普及,许多国家的电信发展脚步也日新月异,相较于1998年至2000年每年约五成的成长率,全球行动电话用户成长规模已开始趋缓,Dataquest预测未来行动电话用户数的成长率更将大幅下滑,估计2002年全球行动电话用户数将达11.11亿户,成长率约为18%,如(图一)所示。



《图一 全球移动电话历年用户数及成长率〈数据源:ITU、Dataquest、工研院经资中心,2002/03〉》
《图一 全球移动电话历年用户数及成长率〈数据源:ITU、Dataquest、工研院经资中心,2002/03〉》

2001年全球行动电话用户数有9.4亿户,普及率达15.​​48%,在各区域市场的发展方面,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为亚太地区,用户总数约3.29亿户,西欧地区的用户数约2.85亿,排名第二,北美地区则以2.85亿位居第三,其次依序为拉丁美洲、东欧、中东及非洲。而在各国发展部分,中国大陆以1.45亿的行动电话用户人口,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其次是美国的1.27亿户,及日本的7300万户。若以成长率来看,西欧、北美等市场接近饱和的国家,成长幅度均不到两成,反观东欧、非洲、亚太、拉丁美洲等行动通讯推动较晚的国家,成长的幅度则相对较高,约有四~八成的成长。 2002年4月,全球手机用户总数已超过10亿,若以此成长速度,预估2002年底全球行动电话用户规模将可突破11亿。若以目前市场每日增加42.2万用户的成长幅度预测,全球手机用户总数将在2009年底达到20.8亿,届时全球手机普及率将达30.47%。(表一)则是2001年及2000年全球行动通讯普及率排名前十大国家。


《表一 2000及2001年全球各国移动电话普及率排名〈数据源:ITU、工研院经资中心,2002/07〉》
《表一 2000及2001年全球各国移动电话普及率排名〈数据源:ITU、工研院经资中心,2002/07〉》

全球行动电话手机市场发展现况

根据Dataquest于2002年3月的统计资料显示,2001年全球手机销售量达3.99亿只,较2000年的4.12亿只的销售规模虽仅有3%的衰退,但相较于众人在2001年初所预期的五亿只以上成绩,实在是令人大失所望。自1996年到2000年,全球手机的销售量便不断成长,年平均复合成长率达60%,但是2001年的景气不佳,不但使得红极一时的手机产业出现问世以来的首度负成长,也打乱了手机厂商对于新一代手机产品推出的时程安排。


(图二)是2000及2001年全球前十大手机厂牌市场占有率的分配图。比较各厂商的成绩表现,Nokia虽然未达成市场占有率四成的预期目标,但仍以35%的市占率取得手机市场的龙头宝座,较2000年上升了5%;而与Sony结盟的Ericsson (新公司为Sony Ericsson),却未因此扳回节节下滑的劣势,市占率反而跌至6.7%,退居第五;韩国Samsung的成长比率最高,市占率由5%成长至7.1% ,位居第四位。 Motorola及Siemens则分别占居二、三名。自2000年第四季各厂商超水准的表现之后(第四季手机出货量达1.25亿只),2001年手机市场均未再有更突出的成绩,各季中除第四季的出货量达1.07亿只,其余三季出货均未超过9800万只。前十大手机厂商中除了Nokia及Motorola分别有35%及13%的市占率,其余厂商均分剩下的市场,维持已久的手机三强(Nokia、Motorola、Ericsson)鼎立的局面已不复见,参见(图二)。


造成2001年手机市场负成长的原因,除了2000年的手机库存过多之外,原先预期下半年开始的换机市场能够成为市场成长主力,却因新推产品未能有真正吸引消费者目光的新功能,使得已不热络的手机产业更加地雪上加霜。


《图二 2000及2001年全球各手机品牌市场占有率分配〈数据源:Dataquest、工研院经资中心,2002/03〉》
《图二 2000及2001年全球各手机品牌市场占有率分配〈数据源:Dataquest、工研院经资中心,2002/03〉》

当各国电信业务因语音通讯服务成长出现瓶颈,而不断推出创新之数据服务应用的同时,手机产品的功能也将因而有更推陈出新的组合,不论是彩色萤幕、数位相机、多媒体通讯等各类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功能都有可能陆续出现。而在各国3G执照开放后,3G服务也将随之问世,目前虽然日本地区在3G服务的推出时程较其他地区快,但无庸置疑的其他地区国家对于3G的安排也将相继问世。


(图三)是IEK针对各通讯系统对全球手机市场规模所作的预测,估计2002年全年的手机出货量将可达4.2亿只,其中GSM系统手机仍位居主流地位,而GPRS则将有较明显的突破;由于3G系统​​建置经费过高,又无明显刺激需求的应用服务出现,预计将到2004年甚至2005年之后,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来带动3G手机的成长;而在这个阶段,能提供更完善数据服务的2.5G系统手机将有机会逐年取代传统语音通讯的GSM系统手机,成为市场主流。



《图三 全球手机市场规模预估(单位:千只)〈数据源:工研院经资中心,2002/03〉》
《图三 全球手机市场规模预估(单位:千只)〈数据源:工研院经资中心,2002/03〉》

行动通讯技术发展趋势

在个人行动通讯发展上,众所周知的新一代行动通讯系统3G已在亚洲与欧洲地区展开,包含WCDMA与CDMA2000等,另有中国大陆在第三代行动通讯标准中,亦相当的积极。其所提出TD-SCDMA技术,不但列为IMT2000的标准之一,也在2001年3月被3GPP正式列入标准规格之中。该项技术棌用分时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以及较低的编码(Chip)速率,适合在高用户密度、高话务量以及无线上网之非对称资料流量等场合使用,与适合较大区域使用的W-CDMA 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形成互补。由于受到中国广大市场的吸引,TD-SCDMA也因此受到国际厂商的关注。


此外在行动通讯核心网路(Core Network)方面,则由传统的以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为主的交换及传输网路,逐步往以IP为基础的封包交换(Packet Switch)发展。目前GPRS以及3G核心网路均使用以IP为基础的网路平台,在核心网路使用了SGSN(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及GGSN(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两个服务节点,以连结网际网路提供无线封包的服务能力,并往All IP方向发展。


基于对无线通讯科技的需求,以及以更新的技术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一些国际大厂己开始投入比3G更为先进的技术研发,可以通称为3G Beyond技术。这些技术将加强3G不足之处,例如提高频谱的使用效率、增加传输的频宽、提高传输速率、分时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全球漫游服务以及高服务品质等。例如利用具有零符间干扰(Inter Symbol Interference;ISI)窗口特性的正交(Orthogonal)展频码的设计,以提高频谱使用效率的LAS-CDMA(Large Area Synchronous-CDMA)技术;以及利用正交分频多工(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技术,以提高无线电频率使用效益、抗杂讯能力,而适合高速数据传输等等都属之,甚或结合公众无线区域网路(Public WLAN)系统以及其他多种宽频无线传输的皆属于下一代(B3G、4G)行动通讯网路。


而为因应越来越复杂的通讯网路环境,利用软体技术提供多元化(多模/多频)无线通讯亦是未来发展之重点,此类软体无线电(Software Defined Radio;SDR)技术将使一机漫游全世界的梦想得以实现,让行动通讯服务不因所采用的系统不同而限制其服务的普及与拓展。由于3G及更先进的行动通讯的发展,加上各式各样通讯标准充斥,多模行动电话、多模基地台系统等设备将更形需求强烈,因此利用软体无线电技术,藉由一般硬体架构以及可随时更动的软体,已达成多模服务的目的。因此,藉由SDR技术以发展更具有弹性,更容易升级的无线通讯核心网路,也益形重要。同时因应SDR的发展,将会连带促成终端产品设计与使用方式的改变,亦会牵动高频元件与线路的设计,所以SDR的发展应多重视。


当然,结合各类长/短距离的无线通讯技术,以随时随地提供任何人最佳接取服务的诉求,已成为无线通讯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Always Best Connected(ABC;最佳化的连结),如(图四)所示,即是结合行动电话、无线区域网路、蓝芽等技术,让一般使用者在任何情况之下选择最佳化的连结,因此整合式产品就此因应而生,如(图五)所示。目前已有Nokia与Ericsson开发出结合GPRS与WLAN的使用者终端设备,同时也有多家IC设计业者着手开发WLAN/Cellular双模产品,预计未来2~3年间,类似产品将会相当普及,而带动SDR(包含软体与通讯协定)与SoC技术的发展。


《图四 ABC网络示意图〈数据源:Ericsson,工研院经资中心整理〉》
《图四 ABC网络示意图〈数据源:Ericsson,工研院经资中心整理〉》

《图五 整合产品发展趋势〈数据源:工研院经资中心〉》
《图五 整合产品发展趋势〈数据源:工研院经资中心〉》

而在多媒体讯息服务(Multimedia Message Service;MMS)的发展方面,MMS已成为2.5G行动通讯发展重点,同时也让手机的设计产生极大的变化,例如彩色显示幕,多音轨合旋的声音,动画/影片的处理能力等等,都成为新一代手机设计所必须考量的重点,所以在行动网际网路技术发展逐渐成熟,应用逐渐多元的趋势带领下,个人行动通产业发展将会更具潜力。


国内厂商在行动通讯产业的机会与挑战

我国产品开发现况

2001年受到全球性景气不佳,及大厂积极消化库存而减少产量规划的波及,国内新进业者的市场表现虽突破2000年少量生产的阶段,但成长不如预期,(图六)为我国手机生产规模预估。 2001年全年的手机出货量达1300万只的市场规模(含海外生产300万只),产值为新台币300亿元(含海外生产55亿元),出货量较去年约成长近三成,但低于去年预期的两倍成长。


《图六 1999~2005我国手机出货规模预估〈数据源:工研院经资中心,2002〉》
《图六 1999~2005我国手机出货规模预估〈数据源:工研院经资中心,2002〉》

2001年上半年我国手机厂商出货表现较为冷清,展望未来,受到手机低价化趋势的带动,大厂基于成本竞争的考量,为求巩固市场占有率,必定陆续增加代工比例以增强其竞争能力,待新服务市场需求转强,国内厂商仍有争取大厂订单的空间。另外,随着政府「戒急用忍」政策的松绑,取消手机产品赴大陆生产的限制,我国手机厂商的大陆相关政策也可化暗为明。估计2002年我国海内外手机出货将可达3300万只的市场规模;而依国内业者对大陆的规划看来,IEK估计2003年,我国手机制造在海外生产规模将逼近国内生产。


回顾2001年上半年的产业环境,除了全球景气不佳,消费者多为保守采购,而预期的GPRS服务效应也未能即时发酵,再加上面临经营团队异动而被迫调整产品Roadmap等内忧外患的考验。去年上半年我国手机厂商出货表现较为冷清。 2001年我国手机出货量约占全球市场约有3.6%的市场占有率,预估2002年将可达7.8%以上,如(图七)所示。


《图七 我国手机出货及市占率预估〈数据源:工研院经资中心,2001/06〉》
《图七 我国手机出货及市占率预估〈数据源:工研院经资中心,2001/06〉》

目前国内手机厂商仍是以GSM系统之双频手机为主要的产品线,而由于数据通讯需求的增加,以及无线宽频服务(如GPRS、3G)的相继问世,GPRS手机的需求也将随之上扬,国内厂商的生产规划也朝向此类产品迈进,但量产出货的时程则须视大厂对未来产品规划,预估2002年下半年开始陆续有产品接单出货,而第三代(3G)行动通讯,由于主流技术如W-CDMA、cdma2000或是TD- SCDMA皆未臻成熟,也未达商用化阶段,厂商仍处评估、试验期,藉由国际间合作,及成立研发单位的方式,加强自身进军第三代行动通讯的实力。目前我国量产出货的手机厂商包括明碁、大霸、致福、华冠、仁宝、华宝、广达、英华达等,其发展整理于(表二),而陆续还包括鸿海、东讯、奇美通讯、兴门、宏达国际、华硕等厂商陆续加入。


表二 2001年我国手机厂商产品线及自有品牌
Company 现有产品线 自有品牌
明碁 GSM、 CD​​MA、 Smartphone WAP Acer(2001年11月已更名BenQ)
大霸 GSM DBTEL
致福 GSM、CDMA GVC
华冠 GSM _
仁宝 CDMA、GPRS Palmax
华宝 GSM _
广达
GSM

Giya(已改组为TCC)
英华达 GSM、
OKWAP
兴门 GSM
Santec
资料来源:各大厂、工研院经资中心,2002

我国行动电话产业SWOT分析

就目前我国行动电话厂商的投入时程可分为第一阶段长期深耕通讯领域的厂商,如明碁、大霸、致福,多在初期即切入行动电话产业,并耕耘多年;以及第二阶段由资讯领域跨入通讯领域,如广达、华冠(华宇转投资)、华宝(仁宝转投资)、英资达、宏达国际、华硕等,凭借长期在PC领域中所累积的生产研发实力,在面临PC产业成长趋缓之际,挟带雄厚资本快速转换跑道。


我国行动电话产业开始迈进成长阶段,面对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我国业着究竟具备哪些竞争上的优劣,以及需要考量的关键?以下则是我国行动电话产业的SWOT分析。


优势(S)

1.具OEM/ODM设计能力

手机产业不似PC产业有明确的标准架构主导(Wintel),在系统演变与产品整合上均较PC产业复杂,各家业者在生产设计上的弹性与应变能力,是在争取大厂委外订单时不可或缺的条件。


2.量产、商品化经验丰富

随着手机产品需求与日剧增,产品平均单价也相对下滑,为克服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的情况,我国业者延续过去在PC产业环境下,所累积的量产及商品化能力,是面对市场竞争时的利器。


弱势(W)

1.关键零组件掌握度低

我国业者在手机关键零组件的射频与利润较高的晶片组部分,多仰赖国外大厂提供,不但自主性低,厂商获利也只能由毛利较低的制造部分获得。未来在面对其他竞争者(CEM厂、大陆厂商、韩国厂商)的追赶,生存空间可能受到挤压。


2.通讯技术人才不足

我国通讯产业早期发展受限,厂商投入时程较晚,再加上PC产业的荣景,吸引多数人才投入PC领域,导致通讯时代来临之际,人才明显不足的窘境。新进​​业者为降低进入障碍,纷纷挖角以求缩短产品推出时程,短期内可能有不错斩获,但长期而言,仍将面临人才不足而无法提升技术水准的障碍。


3.自有品牌经营不易

我国内需市场规模小,自有品牌的经营并不容易,在缺乏产品试链机会,对于新兴标准的参与也无环境测试、验证的情况下,在产品行销及品牌经营上的经验较弱。


机会(O)

1.委外订单释出

由于全球景气不佳,市场竞争激烈,为降低生产成本,手机大厂加快释出委外订单脚步;而大陆手机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手机厂商在生产技术与量产能力尚未达水准之前,将以委外方式,弥补其研发能力上的不足。这对于以争取代工订单为主的我国业者,是一可以把握的机会。


2.大陆行动电话产业快速起飞

由2000年开始,大陆行动电话市场的表现就可以发现,未来行动电话市场的战场肯定在大陆市场。目前大陆政府积极扶植行动电话产业的发展,在3G标准上也自行提出TD-SCDMA系统,企图摆脱第一代及第二代行动通讯由国外厂商垄断市场的局面。我国业者可以藉由此一机会,与大陆就关键零组件、基地台次系统部分开始进行合作,对于我国业者在技术能力的提升和未来发展大陆市场将有正面的影响。


威胁(T)

1.国际CEM厂来势汹汹

CEM厂在电子产品上的量产经验、零组件供应上的调度及全球运筹管理能力,对手机大厂而言,均是选择代工伙伴上的很大诱因,特别是目前大厂积极想减少制造成本,CEM厂在此一部分的优势就成为我国业者的很大威胁。


2.大陆厂商急起直追

大陆市场的发展潜力的确受人瞩目,而其目前在技术水准上,仍落后我国厂商,但是在大陆政策的强力支持下,更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急起直追,其未来所可能带来的威胁同样不可忽视。


结语

整体而言,2001年我国手机制造商虽突破2000年少量生产的阶段,积极争取大厂代工订单,但随着手机产品的技术发展渐趋成熟,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观察全球个人行动通讯产业发展来看,具备多媒体功能(MP3、摄影机、照相机)、多频多模(GPRS、3G、WLAN)等都是未来产品技术展主流,同时价格也不会因功能持续增加而有所向上调整, 因此我国厂商若能与国内零组件厂商合作,有效控制成本及维持弹性设计与制造,配合市场需求,短期内将有助于我国争取大厂代工订单;但就长期而言,厂商则应以提升技术能力为目标,选择与自身资源最相符的关键技术投入,才是长远的竞争策略。


相关文章
高整合3G模组加速智慧车上路
联发科能否守住中国的一片天?
台湾行动宽频上网服务新战局!
3G市场手到擒来 GPS整合应用前景可期
Femtocell基地台的发展与技术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2017台北国际电脑展」开放厂商报名
» 4G终于明订2013年释照
» 苹果Mac打算诀别英特尔吗?
» 大厂背书 无线充电来了?
» 智能手机产业竞争 往集团化对抗演变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51DH0F50STACUKP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