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We Media與公共領域
 

【作者: 歐敏銓】   2004年10月30日 星期六

瀏覽人次:【1857】

路上總有新鮮事。目前有一個現象相當值得觀察,即是所謂的“Slashdot效應”。幾年前,Slashdot(slashdot.org)還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型技術新聞網站,但如今它在網路上吸引眼球的能耐,恐怕連Yahoo也要自嘆弗如。如果不信,試試點選Slashdot上發佈的新文章連結,下載速度應該會令你捉狂,因為這些文章的來源網站正遭受到同樣來自Slashdot的成千上萬網友的瘋狂點擊中。


它是近年來Blog興起後的一個成功典範。當1997年創辦人Rob Malda在自己的臥室中架設起這個網站時,他還只是個21歲的大學生。他那時候所想的不過是開創一個與朋友們交流一些技術話題的空間,誰知卻激起極大的迴響,一躍變成了一個全世界最活躍的技術網站。如今,世界各地的開發人員和開放源碼愛好者每天不忘來此朝拜,因此有人將Slashdot封為「電腦痴新聞網站」,《紐約時報》甚至認?Slashdot可能就是21世紀網路出版的典型。


在Slashdot網站中,每天有為數眾多的讀者提供多達數百個超連結、新聞索引、創意和完整的新聞報導,他們的行動完全出於自願,分毫也未取。該網站會再篩選出5到10個可能引起讀者最大興趣的題目,然後加上一段很短的提要,並附帶一個指向資訊來源的連結。對於原創性的文章,Slashdot也會在文章前面加上內容提要,再提供這個網頁的連結。在刊出後,讀者群的反應往往相當激烈,一則文章出現下百篇的回應是很平常的,而這些回應或長或短,支持、批評、補充、更正,非常熱鬧。


在這個現象中,我們可以深刻地感受到Blog開放模式的影響力。即使只是一個個人網站,也沒有出色的網頁設計,只要能集結眾人的貢獻,它的吸引力也會如滾雪球一般的擴大。在網路的世界中,像Slashdot一般的Blog網站正如雨後春般的冒出,而且發揮了不下於傳統大眾媒體的影響力,除了成為電子或平面傳媒的消息來源外,甚至在一些議題上直接硬撼這些財大勢大的媒體集團,而且取得勝利。


其中最有名的例子當屬《紐約時報》兩大巨頭被迫辭職的事件,算得上是新聞媒體史上最大的醜聞之一。該報的執行主編Howell Raines和總編輯Gerald Boyd,因?被Blog網站 - MediaNews揭發他們發布假新聞,接著引爆網友的抨擊,以及《華盛頓郵報》的追擊,使得他們無法全身而退,只好乖乖下台。


在過去,大報社或新聞頻道的地位是難以撼動的,他們報導的內容往往被視為不容置疑的事實。但在廣告、公關與市場競爭等等因素滲透之下,他們的公正立場開始動搖,除了言論立場出現靠邊站的現象,為了提高收視率或閱報率,新聞的炒作已成為常態,甚至有上述的假新聞操弄。若連大報都是如此,那就很難奢求小道媒體要公正中立,他們賣得不就是灑狗血的「新聞故事」。


其實不論是平面傳媒(書、報、雜誌)、廣播,或電視,在它們剛出現的時候,都被賦與提供一個「公共領域」對話空間的強烈期待;在這個公共領域中,所有的人都站在平等的地位,各種意見都能被發表與討論,進而有機會形成真正的民意與共識。


德國社會學者哈伯瑪斯一生的研究,即圍繞著「公共領域」(public sphere)這個議題。在他的定義中,「公共領域」是指市民可以自由表達以及溝通意見,以形成民意或共識的社會生活領域,其要件是,所有市民應有相等的表達機會,並且參與者是由一群私人身分的個人自主性的聚會所形成的公共團體,討論的主題則以「批評」國家政府及公眾利益有關的公共事務為主,因此,純粹私人事務或商業的個別集會則不算是「公共領域」。


在他活躍於學術界的60~80年代,也是大眾媒體快速發展的時代。他也曾相信這些媒體具有批判性的發展潛力,但事實證明,這些傳統媒體由於仍有強烈的資本特質,以及與一般民眾不對等的資訊掌控力,使得他們不是被商業、標準化,以及行政化,成為資本體系中的一頭馴化的綿羊;不然就是露出傲慢的老大姿態,視自己為民意的代言人,事實上卻是顢頇地將民意給踩在腳底下,只看得到自己。


很顯然地,只要有機會,沒有會心甘情願當個沈默的多數。網路的出現,給了民眾這樣的一個機會,在社群的機制下,不同的觀點都有了發言的機會;閱覽者也有了充分的訊息,不再是只能聽到大眾媒體單方面的聲音。這正是哈伯瑪斯強調「公共領域」的意義所在:唯有透過充分的理性溝通,才能揭露商業或政治包裝的偽面孔,並在這種反省與解放中,為人類全體的生活尋找的更好的出路與價值。


在這新興的Blog發展中,我們又看到了新的契機。Blog以一種極其簡易便捷的網路個人出版形式出現,使得任何一位網民都可以在幾分鐘之內擁有自己的個人網站,自由揮寫。這些熱衷於撰寫日誌的人,我們將其稱?“Blogger”;而在每個Blog網站中,即使是由個人所成立的,也不會是單獨的封閉網站,它們總會彼此串連,構成一個更大的、關係緊密的交流社群,我們將其稱為“網誌世界(blogosphere)”。而這個新媒體則可稱為「我們媒體」或稱「共用媒體」(We Media)吧。


中國一篇對資訊社會的研究論文,是這樣定義Blog的:“一種表達個人思想和網路鏈結,內容按時間順序排列,並且不斷更新的出版方式。”它指出,Blog是個人生活與網上事件的一種奇妙混合,一段段的日誌(log)按時間排列,我們得以清晰地看出網路知識積累和演進的痕跡。從傳播方式上看,博客日誌具有直接和一對多的特徵,能夠極大地增強個人的傳播能力。它使個人能夠和網路用戶分享自己的有趣想法和有用知識,而傳播的範圍可以是全球性的。


如果沒有網路這樣的互動媒介,Blog的概念再好,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從這個角度來看,Blog的興起可說是網路媒介特性的適性展現。但是,我們也不能忽略網路的多重性格,因為它既然是開放的,就不會只是公共的空間,也是商業力量運作的最佳場域。這股力量不僅強大,而且無時無刻不在擴大自己的地盤、處心積慮地要收編反抗的勢力,這樣的例子在網路上已上演太多次了。回到令我們相當振奮的“Slashdot效應”,在這個標榜開放精神的空間中,自然也是反微軟人士集中的地方,不過,一則微軟的廣告日前竟然在此出現,是諷刺?有趣?還是有別的解讀角度呢?


參考資料:


1. 方東興、胡泳,《新媒體變革的經濟學與社會學 - 論博客與新媒體的邏輯》,南華大學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36期,2004年1月15日發刊,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36/36-13.htm


2. 張錦華,《傳播批判理論》,《哈伯瑪斯:「公共領域」與「溝通理性」概念》黎明文化出版社


相關文章
汽車微控制器技術為下一代車輛帶來全新突破
擺明搶聖誕錢!樹莓派500型鍵盤、顯示器登場!
Arduino新品:UNO SPE擴充板,隨插即用UNO R4實現超高數據傳輸、即時連結
以馬達控制器ROS1驅動程式實現機器人作業系統
推動未來車用技術發展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施耐德電機響應星展銀行ESG Ready Program 為台灣打造減碳行動包
» 台達推出5G ORAN小型基地台 實現智慧工廠整合AI應用
» 歐洲航太技術展在德國盛大展開,全球吸睛 鐳洋推出衛星通訊整合方案,目標搶佔龐大的歐洲衛星商機
» 經濟部促成3GPP大會來台爭話語權 大廠共商5G/6G技術標準
» 經濟部支持跨國研發有成 台歐雙方分享B5G~6G規劃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117.156.84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