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x64,你的實體連接大限是4-Way!
 

【作者: 陳隱志】   2005年05月05日 星期四

瀏覽人次:【2688】

「x64」是Microsoft為解決AMD、Intel雙方在x86新架構上的分歧稱法而有的創稱,x86一詞在90年代初期成形,所指即為286、386、486等一脈相承的CPU,2001年Intel推出Itanium CPU,為讓兩者區別,x86改稱IA-32(Intel Architecture 32-bit),Itanium則稱IA-64。


無論x86或IA-32都是32-bit架構,然AMD將此架構進行拓展,以直簡作法變成64-bit架構,AMD稱此為x86-64,之後更名為AMD64,並於2003年推出AMD64架構的Opteron與Athlon 64/Athlon 64 FX CPU。


到了2004年,Intel也推出與x86-64/AMD64架構相同的Xeon、Pentium 4 CPU,由於不願助長AMD的行銷氣勢,刻意將此稱為EM64T(Extended Memory 64 Technology)架構,使同一架構產生兩種用詞,Microsoft為了不偏袒任一方,遂將x86-64/AMD64、EM64T等稱法統統捨棄,另稱x64(指64-bit)。


解釋完x64後,更需關心的是x64系統的發展,x86/IA-32自1996年始跨伺服器領域,至今幾乎都停留在2-Way組態,雖後續有4/6/8/16-Way,甚至32-Way/64-Way的x86/IA-32伺服器,但市場總佔有不及2成,8成仍是2-Way機種,很明顯的在中高階伺服市場用戶都不領IA-32的情,仍只對UNIX Server或Mainframe鍾情。


不過,至2004年上述情況起變,Opteron CPU吸取過往Alpha電腦的技術,使用比傳統x86/IA-32伺服器優異的連接架構,讓用戶開始重新注視4-Way系統,過去4~8-Way的IA-32伺服器之所以不得寵,極重要的原因便在連接架構,簡易的Bus連接架構與PC所用相同,然PC僅1顆CPU,在多CPU的系統中Bus是很糟的架構,大幅折礙整體效能運作。另外台灣硬體業者也長期滯留2-Way層次,然因AMD的策略讓台灣有機會製出4-Way的Opteron系統,算是進步到4-Way層級。


由於Opteron連接架構優異,使HP、IBM、Sun等一線大廠都推出了4-Way的Opteron伺服器,不過去年熱身性居多,今年必有更大開展,這將使長期滯留在2-Way領域的x86/IA-32/x86-64/AMD64/EM64T/x64系統產業,比過去有更大機會躍升至4-Way。加上今年AMD、Intel相繼發表雙核CPU,接腳/用電/散熱都盡量相容既有單核,現有4-Way伺服器可直接換新,從4-Way升級8-Way。


台灣硬體業者長達7、8年停留在2-Way,去年首跨4-Way,今年又因Dual Core而進入8-Way,實是應當興奮,但筆者認為別高興過早,Dual Core雖可讓現有4-Way就地翻新成8-Way,但機內實體架構依然是4-Way,用的依然是原來的那套系統晶片組,從高標角度看這是假性8-Way(這不禁讓人想起多年前的電視廣告,說386SX是假32-bit PC,不過筆者在此並無相同抹黑用意)。


別太高興的原因,是中高階伺服器業者已準備將IA-32/x64封堵在4-Way以下,在此所指的4-Way正是實體連接架構的4-Way,未來即便CPU從雙核進入多核而使Way數增加也仍算是4-Way之列。


首先是IBM於2004年發表OpenPower伺服器,鎖定在1~4-Way,即是將低階伺服器認定在1~4-Way,而2005年初HP放棄發展8-Way的x64晶片組,好讓IA-64的Integrity伺服器保有中高階的區隔質感,另外Sun似乎也暫緩推出8-Way Opteron伺服器。


即便上述都不算,IBM的eServer x系列伺服器雖可透過專有的外接技術而變成8~16-Way,但獨立單機依然只有4-Way,甚至x86的死忠者:Dell都打退堂鼓,於2003年停止對8-Way晶片組研發的贊助。


若國際一線大廠的封堵策略奏效,那麼x64到4-Way就此止步,這對Intel而言無太多損失,畢竟還有IA-64可用,但對AMD或台灣硬體業者就是一大考驗,受限在4-Way實體連接架構,即便將CPU換成多核,整體系統效能也會是「有志難伸」,2~4-Way都還是初階割喉、薄利市場,中高階(實體8-Way以上)的高獲利伺服器市場依然會絕緣。


相關文章
用Arduino 打造機器人:循跡、彈鋼琴、下棋都行!
樹莓派推出AI攝影機、新款顯示器
智慧充電樁百花齊放
充電站布局多元商業模式
以爆管和接觸器驅動器提高HEV/EV電池斷開系統安全性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研發更有效率的檢測方案 東麗助業者降低Micro LED生產成本
» 台灣團隊研發「數位退火演算法」 加速產業材料篩選
» SEMI:2024年首季全球矽晶圓出貨總量下滑5%
» 未來移動趨勢前瞻 貿澤智慧車載技術論壇即將開跑
» 慧榮科技調高2024全年財測 SSD和eMMC/UFS控制晶片亮眼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29.249.105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