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Smartphone帶領潮流 Android手機邁向主流
2010年產業趨勢觀察-消費性電子篇

【作者: 王岫晨】   2010年01月07日 星期四

瀏覽人次:【11101】

單挑iPhone霸主地位 Android手機邁向主流


Android的商機出現在手持式嵌入式應用,並以消費性電子產品為主,其中又以Smartphone為首。Android的開放源碼、免費授權等特點,使現有Smartphone作業系統業者倍感憂心,特別是同屬開放性質的Symbian OS、Windows Mobile等均首當其衝。



特別是,由於目前手機市場上來自iPhone的競爭壓力超乎想像,Android似乎成了其他手機廠商的救命仙丹,2010年預計將問世超過40款Android手機。最新的Android 1.6版將擁有更多功能,並強化手機內資料搜尋、運行程序管理及應用商店功能等。



除了全球市場一片Smartphone狂熱之外,目前在中國大陸市場,Android也將朝向品牌路線(例如中國移動積極開發中的OPhone)與白牌路線(例如山寨機)等兩大不同方向發展。



目前智慧型手機的介面朝向兩個不同的方向發展,iPhone偏重於消費者應用,Windows Mobile和Symbian系統則偏重於智慧手機任務性和通訊功能而犧牲介面的易用性。但Android系統可謂兩者優點魚與熊掌兼顧。Gartner預估在2009年~2012 年間,Android系統的成長速度最快,2012年銷量將達7600萬支、超越iPhone的7150萬支。



一旦Smartphone業者投入發展Android,則會受原有各Smartphone作業系統業者的關切,進而迫使作業系統授權費降價,或迫使整機售價調降,簡言之Android至少能成為現有Smartphone市場的另一運用籌碼,而長期、深化投入則有助於擺脫授權費的成本負擔。



然而投入Android亦非全無風險,就技術開發角度而言,Android應用於Smartphone等裝置上需再加工,後期開發成本大,這也說明了現今標榜使用Android平台的手機,為何價格總是無法壓低的主因。此外,Google於發表Chrome OS作業系統,Chrome OS將以ARM、x86架構為主,如此與Android重疊,因此未來業者當投入Android或Chrome OS,將成為一項考驗與風險。



Android多用在現有應用裝置中,而非創造新的應用裝置,不過其仍對整體產業有益。Android由具影響力的Google所發起,且保有開放性專案的特點、免費授權等,因此選擇以Android為基礎進行開發,不僅投入心力可降低、投入風險較低,且有較大的市場驅動、號召力。雖然手機為Android的主流應用,但由於Android採行開放、免費策略,使許多應用裝置的研發製造商有意引用Android平台,例如MID、數位相框與STB等。



投射電容方興未艾 電阻觸控無可取代


Apple的iPhone掀起多點觸控風潮,投射電容式觸控技術也是在iPhone的帶領下才又被世人所關注。其實帶領風潮的是iPhone直覺式的UI介面,而支援UI介面的觸控技術有許多種。因此2007年可說是多點觸控元年,2008年廠商競相投入開發多點觸控產品,帶動更為廣泛的觸控面板與UI介面。



小於5吋(3.5吋和4.3吋)的小尺寸投射電容觸控面板,主要以智慧型手機領域為主。中大尺寸觸控應用也因為PND、遊戲機、NB和Netbook產品的發展順勢而起。Windows 7作業系統更對中大尺寸投射電容觸控應用產生推升效果。預估到2010年,投射電容觸控模組出貨量將達5400萬組,手機、PNDs、PMPs為其主要應用領域。5吋以下以及5~18吋觸控螢幕,會是投射電容技術主要發揮的區塊,目前成長速度最快則是8~15吋的中尺寸投射電容觸控面板。也因此,各家投射電容觸控廠商積極投入開發相關產品。



包括電阻式、表面電容式、表面聲波式等,均無法實現真正的多點觸控功能。可支援多點觸控的技術包括4線、5線、8線類比電阻式、或是以HP推出TouchSmart為典型的電磁結合電容式、以及投射電容式技術。一般電阻式常規作法無法支援多手指觸控,改良電阻式設計則可支援多點觸控功能。另外還有一種光學式,例如NextWindow便採用此類技術。這是以CCD攝像頭擷取影像,分析多手指觸控表面的技術。不過使用多顆鏡頭成本較高,機構也會有厚度和重量等缺點,耗電量也會提高,較不適合應用在可攜式裝置。



所有的觸控技術都有先天上的優缺點,投射電容式再怎麼搶手,也無法全面取代其他觸控技術。例如電阻式雖無法支援全平面觸控需求,但是電阻式觸控在山寨手機市場,仍有價格上的絕對優勢。而價格過高也正是投射電容式技術受到侷限的關鍵。電阻式價格低廉,應用廣泛,投射電容式短期仍無法全面取代各級觸控應用。



未來投射電容式觸控技術在中大尺寸觸控螢幕絕對是主流,但應用層和觸控介面軟硬體要能適切配合,icon設計也會更加親近。未來手機、PND、MID和PMP將是投射電容式大放異彩的領域。至於電阻式觸控不會就此銷聲匿跡,無論何種尺寸的觸控面板,都需考量如何提升人機介面UI的親近性和便利性,軟體應用層的豐富與否,將深刻影響著投射電容觸控的應用廣度。



節能議題發酵 LED全面主宰照明與背光


在90年代,所有照明依然是使用傳統燈泡的形式。但到了2000年開始,LED燈悄悄加入照明的行列,並在幾年內快速發展,到了2005年,已有電視等產品開始導入LED,手機等產品更是大量應用了LED背光。預計2010年開始,一般消費性電子產品將創造大量的需求,並且使照明應用不斷得到新的開拓與發展。屆時,LED隨處可見的情況將得以實現。



LED具備體積小、壽命長、省電及環保等優點,成為眾多高能源效率光源中最被重視的產品。儘管LED發光效率在實驗階段已可達一般照明功能之要求,但成本仍遠高於現有省電燈泡,因此LED在一般照明市場仍難以普及。儘管如此,LED市場因應節能應用概念興起,逐漸延伸在特殊照明利基型市場嶄露頭角,包括LED路燈、商用看板的投射燈、室內球場燈及LED醫療照明等領域上。



儘管LED體積小,但極大比例電能會被轉成熱的形式散出,散熱依然是LED最大的罩門所在,也因此目前市面上的LED燈都具備了體型龐大的散熱片,尺寸尚難縮小。為了使LED躍升為主流照明技術,除了散熱問題之外,更需要在光線輸出、效率和成本等方面進一步努力。



目前LED最主要的商機包括LCD背光與LED照明等應用。在LCD背光應用方面,未來中、大尺寸面板採用LED為背光源的趨勢將會更為明顯。至於照明應用,由於LED的省電效能是白熾燈泡的20倍、螢光燈的5倍,只要未來十年內能讓LED取代八成傳統燈泡,十年內就能省下1.8兆美元的電費。而在節能的趨勢下,各國皆已制定LED照明的應用標準,其中以路燈為LED照明的第一波重點應用。僅是將路燈改換為高亮度LED照明燈具,就釋出了非常可觀的商機。而路燈照明只是個開始,更驚人的成長動能將來自於車燈、建築及商業照明的市場。



目前LED照明正逐漸進入各類應用領域,滲透率則各自不一。在汽車領域的LED照明應用主要以儀表板、資訊娛樂、內部照明、中央高位煞車燈、前照燈和停車燈等為主,主要是取代HID、白熾燈和鹵素燈,滲透率在15%左右。行動手機、數位相機閃光和閃光燈等,以及大型螢幕,其滲透率已接近100%。



至於在LCD背光部分,滲透率約20%,主要是取代CCFL,目前液晶電視使用LED作為背光源的比例只有3~5%左右,預估2010年此比例可達到50%。LED在中大尺寸LCD背光的滲透率也值得樂觀期待。在LED通用照明部分的應用廣度則可以更為加強,目前仍是礙於價格成本因素難以普及。不過,LED通用照明目前還是需要在低功率效能密度、PFC、燈具空間設計、可靠性和輸入電源範圍等方面進一步改良。預期LED解決方案在未來5~10年就能佔據一般照明市場的主導地位。



電子紙應用持續升溫 台灣成全球發展重鎮


DisplaySearch發表2009年電子紙(E-paper)研究報告指出,電子紙面板的數量將由2009年的2000萬片,成長到2015年的8億片,產值將由2009年的4億美金,成長到2015年的60億美金,並在2018年接近百億美金。電子紙已成為繼觸控面板之後,在顯示器市場裡最耀眼的明日之星。



而電子書(E-book)無疑是2009年經濟風暴下,最熱的創新產品,然電子書只是眾多電子紙技術的一環。針對成熟的平面顯示器市場而言,電子紙技術不僅新穎、充滿創新與挑戰,更因為其省電與易讀性的優點而逐漸進入消費者主流市場;加上目前開發廠商正逐漸針對畫素反應速度、彩色化、可捲曲式基板、觸控面板整合以及面板的大型化等新進展,更讓電子書的發展未來充滿了期待。



電子紙最重要的用途,當然是取代紙張。而除了電子書之外,電子紙的主要應用尚包括電子報紙、電子雜誌、穿戴式顯示器、電子書、電子教科書、卡片、電子標籤、數位電子看板及廣告顯示、手機、攜帶型記憶儲存裝置,以及工業應用等。電子紙亦被視為是減少紙張用量、能源消耗和廢棄物處理負擔的革命性材質。



目前全球主要四大家電子紙技術供應商分別為E Ink、SiPix、日本普利司通(Bridgestone)和Fujitsu,其中E-Ink和SiPix分別為台灣廠商元太和友達所掌握。台達電也與日本普利司通進行電子紙策略聯盟。另外工研院採用電、光、熱三種模式,進行膽固醇液晶電子紙寫入驅動,在電子紙技術上有突破性進展;Fujitsu則有意來台設置膽固醇液晶式電子紙Film材料前段製程生產線與研發中心;鴻海也已決定用投資廣州電子紙廠商奧翼的方式進入電子紙生產領域。另外,元太也與奇美電子完成合作備忘錄簽署,將由奇美旗下五代廠為其提供電子紙產能。



目前,台灣是全球唯一提供EPD電子紙材料的供應國,而全球90%以上的電子書便採用EPD電子紙材質,台灣不僅站穩全球電子紙材質供應的關鍵位置,也掌握全球電子書產業鏈上游的重要據點,這些優勢讓台灣一躍而成全球電子紙產業重鎮。不過國外大廠在電子紙材質技術上的研發力度並沒有緩解,反而更加大力度。因此儘管目前台灣具備發展電子紙技術和電子書應用優勢,但進一步掌握未來動向優勢才能可長可久。而彩色顯示並具觸控螢幕功能的電子書,預計將是下一步發展的重心。



立體顯示熱潮擴散 高畫質3D顯示將成趨勢


3D立體顯示正破繭而出,高畫質3D顯示發展也勢在必行。3D顯示軟硬體設計需同步進行,同時也需加快步伐催生3D顯示軟硬體產業架構。3D影像技術各執擅長,目前主要3D顯示技術可分為配戴眼鏡式和裸眼式兩種,前者包含電子式快門眼鏡和偏振技術,後者以光屏障式和柱狀透鏡技術為核心,液晶透鏡式和指向背光(directional backlight)技術也開始脫穎而出。2D/3D切換技術不可或缺,配戴眼鏡式3D應用站穩根基,裸眼式3D技術預期將成為主流,因此尋求多視角與解析度平衡成為關鍵議題。



人眼所見本來就是3D視覺,因此如何讓消費者看到逼真的立體影像,一直都是顯示產業與研究單位持續努力的重點。在技術不斷成熟下,3D立體顯示技術陸續推出,3D電視結合HD平面電視,也成為電視品牌大廠的行銷重點;加上好萊塢3D電影特效已在全球各地播放,影視集團對於3D衛星電視頻道也躍躍欲試,在在顯示出3D顯示熱潮正逐漸擴散開來。



3D面板和相關光學元件技術也正快速成長當中。友達、奇美、華映等面板廠、3M等光學元件廠商以及工研院電光所等研究機構均積極投入研發3D顯示技術,相關成果也陸續在各類光電展展出。市場一般認為,動畫和電玩遊戲的3D顯示應用已成熟,TV會是另一波應用契機。Display Bank便預測,到2015年3D顯示器市場規模將達到158億美元,年成長率可高達95%;而3D顯示技術在整體顯示器市場的佔有率,也將從目前的千分之一成長到9.2%。現在市場上不僅有3D立體電視出現,3D數位相機也已開始亮相,3D數位相框和支援3D影像的行動裝置也準備就緒。3D立體監視器和3D數位電子看板蓄勢待發,NB、PS3遊戲機和藍光播放機都將支援3D影像檔案,英美日等國也正在推動3D電視頻道的試播作業。



未來平面顯示將以超高畫質(UHD)和3D顯示為主。這時,液晶反應速度要跟得上3D顯示要求,影像資料進入面板的時間,便攸關液晶面板能否有效反應超高畫質、和3D顯示品質的重要關鍵。這也將具體代表液晶面板廠商研發能力的指標和完整性。



3D顯示產業垂直整合不易。架構完整的3D顯示系統價值鏈,除了技術之外,3D視訊內容還不夠普及,也會影響3D技術應用的普及化。而3D內容也需一併成長,才能整體帶動3D顯示產業。



Smartbook、新平板電腦將問世 小筆電走向多元化


在小筆電的爆量帶領下,2009年的PC出貨成長最終取得驚奇的「逆轉勝」。不過,雖然PC在出貨量上取得了持平、甚至微幅成長的好成績,但整體的出貨金額也因低價當道的小筆電,而出現了兩位數左右的衰退。展望2010年,小筆電依然會是PC市場的主要成長驅力,但隨著新一代平板電腦以及Smartbook的陸續推出,小筆電市場也將出現質與量的改變,其中最明顯的趨勢將是產品的規格由單一化走向多元化,價格的區間也會有所分隔。而傳統的筆電會受新應用與新產品的侵蝕,逐漸不受消費者青睞。



在Smartbook方面,由於ARM陣營即將在明年推出非x86架構的Netbook和Smartbook,將讓小筆電跳脫以「英特爾標準」為主軸的設計方式,走向更豐富的規格與外型設計。以Smartbook為例,該產品就是一種十分強調個人化與差異化的筆電產品,加上採用ARM核心的晶片商多以無線技術起家,在行動上網的設計與使用體驗也有獨到之處;另一方面,Google的Chrome OS和Android作業系統也將為這波變革帶來推波助瀾的功用,若再加上雲端運算的興起,新筆電的設計輪廓已儼然成型。



至於新平板電腦,焦點則是蘋果和微軟的新產品。蘋果的新平板電腦一般預料將會是一款使用10吋多點觸控螢幕的產品,其使用介面與iPhone相似,並和App Store服務搭配使用,銷售的通路很有可能是與電信商結合;而微軟的平板電腦同樣也會是多點觸控的產品,不同於蘋果,微軟很有可能使用7吋的雙螢幕設計,外型則會類似筆記本,作業系統則是採Windows 7,並支援手寫和觸控筆。



相關文章
AI高齡照護技術前瞻 以科技力解決社會難題
3D IC 設計入門:探尋半導體先進封裝的未來
SiC MOSFET:意法半導體克服產業挑戰的顛覆性技術
意法半導體的邊緣AI永續發展策略:超越MEMS迎接真正挑戰
CAD/CAM軟體無縫加值協作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應材於新加坡舉行節能運算高峰會 推廣先進封裝創新合作模式
» 生成式AI海嘯來襲 企業更需要AI雲端服務來實現創新與發展
» 研究:Android品牌多元化布局高階市場 本地化策略與技術創新將引領潮流
» AI走進田間 加拿大團隊開發新技術提升農食產業永續發展
» 以電漿科技回收鋼鐵業二氧化碳 比利時打造全球首例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33.117.107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