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的三大關鍵
系統、智慧、小公司

【作者: 籃貫銘】   2010年06月10日 星期四

瀏覽人次:【12294】

依照摩爾定律的製程演進推算,再過十年後,半導體的微縮製程將會面臨物理的極限。也就是說,到了2020年時,半導體業者奉為圭臬的摩爾定律將可能不復存在,未來IC的性能也不會再倍數成長,並逐漸邁入高原期。而為了延續IC技術與性能的突破,許多業者和專家都在尋找一套新的市場法則和技術,來刺激半導體產業的持續發展。而台灣身為全球半導體生產的重鎮,除了製程技術的挑戰之外,仍須面對全球半導體市場版圖重整的衝擊。因此,如何妥善因應接下來10年的變與動,將成為台灣能否持續站穩半導體市場領先地位的關鍵。



中韓崛起與金融海嘯改變全球半導體生態


根據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的資料顯示,2009年台灣整體的IC產業(設計、製造、封裝、測試)達128.8億美元,約佔全球的5.7%。其中IC設計(Fabless)約佔全球的25.8%,排名第二,僅次於美國;封裝與測試則排名第一,各佔45.1%與70%;而晶圓代工依舊是台灣的指標產業,佔全球產值的66.7%,為世界首要的晶片產地。單從去年的統計資料來看,台灣在全球IC產業上依然具備的領導地位,但若比較前幾年的資料(如表一),則可發現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地位已出現些許的變化,其中中國的崛起、韓國的躍進以及金融海嘯的衝擊是最主要的三大因素。



在金融海嘯之前,台灣除了封裝之外,其餘IC設計、晶圓代工及測試都呈現逐年成長的狀況,但隨著金融海嘯爆發,全球的電子產業陷入大蕭條,台灣的半導體也首當其衝,出現了史無前例的衰退,而同樣位於亞洲的中國與韓國也面臨巨幅的下滑。然而不同的是,中國在政府政策的協助下,2009年僅衰退了6.7%;韓國更利用獨特的產業鏈優勢與適當的營運策略,挽救了衰退的危機,其中三星電子更在2009年逆勢成長,成為2009年的唯一亮點。



(表一)  2006~2009台灣半導體產值(含記憶體)的全球佔有率比較表<資料來源:IEK、IT IS、TSIA、WSTS,製表:籃貫銘>



 




















































 

2006

2007

2008

2009

IC設計

23.5%

26.5%

28%

25.8%

封裝

51.2%

47.6%

47.3%

45.2%

晶圓代工

68.4%

68.1%

68.5%

66.7%

測試

64.9%

67.7%

65.2%

70%

台灣整體

16.33%

17.65%

16.50%

12.6%

中國整體

5.9%

7.2%

6.9%

7.2%






反觀台灣,夾在兩強之中又未有明顯的突破,再經過金融海嘯的衝擊,更讓彼此間的差異消彌許多。以晶圓代工為例,台灣的台積電與聯電在2009年雖仍維持領頭的地位,但市佔率已微幅下滑。而韓國的三星電子卻一舉上升至第10的位置,另一方面,新興的Globalfoundries也在後虎視眈眈。而隨著經濟逐漸的復甦,預料中國與韓國都將會出現大幅的成長反彈,屆時台灣的領先地位將更難以為繼。



從領先到停滯 台灣需要新興力道推動


曾任工研院電子所所長,並一手創立了台大系統晶片中心的陳良基博士就表示,在過去10年中,台灣許多的半導體公司從小公司變成了大公司,包含台積電、聯發科、聯詠和瑞昱等,這些公司已經成為全球的領導商。而放大來看,則所謂的電子五哥(鴻海、廣達、華碩、仁寶及宏碁)也在這10年中成為世界一流的國際公司,成長的力道非常耀眼。他指出,這些公司之所以能快速成長,主要是產品的定位正確,能滿足客戶的需求,同時供應鏈非常的完整。這也是台灣的優勢所在,讓這幾間公司在過去能維持2位數的成長。



但時至今日,這些企業的成長幅度已不如以往,且整體產業也沒有跳躍性的發展,並開始進入緩成長的時期。然而,相對應鄰近國家的強勢成長,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前景不得不令人憂心。陳良基表示,台灣以往是處在領先的地位,現在若想有突破性的發展,就必須要有新興的力道來推動。而這項工作必須由政府來著手,例如成立國家型計畫,跨部會來執行。



而為了協助政府規劃新的半導體產業升級計畫,陳良基博士在去年6月時主動號招了產業界的精英,促成了「台灣半導體產業躍升策略規劃會議」的召開,包含建邦創投董事長胡定華、旺能董事長梁榮昌、台積電副董事長曾繁城、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鈺創科技董事長盧超群、經濟部工業局局長杜紫軍、經濟部技術處處長吳明機,以及前工研院系統晶片中心主任吳誠文都與會討論,並對台灣半導體下個10年的發展提出了重要的健言。同時該會議也建議政府成立「智慧電子國家型計畫」,讓台灣半導體邁入另一個里程。陳良基並透露,這個智慧電子國家計畫預計將會在今年5月頒布。



MG+4C 智慧電子引領台灣半導體飆風再起


由陳良基博士所推動的「智慧電子國家型計畫」,總目標為創造產業躍升的電子整合技術與應用。實施的內容包含培育系統、軟硬體整合、跨領域與創新應用等人才,涉及的領域含醫療、綠能、車用、資訊、通訊、消費性電子(MG+4C)等六項創新應用與相關基礎研究與技術,以及推動創新產品應用平台,開拓高附加價值的新興市場。以創造台灣電子產業多元化契機,改變以往產業「Me Too」及同質性太高的環境,同時以在2012年達到IC設計業總產值4800億元新台幣,2015年總產值達新台幣6400億元為願景。



陳良基表示,目前台灣在PC、通訊及消費性電子領域的發展已相當順利,並不需要政府介入就能自然成長。但電子產業可應用的範圍很廣,還有許多的區塊台灣業者仍未進入,例如汽車電子、環保綠能及醫療電子等。以汽車電子為例,他認為,台灣要發展汽車電子就要回歸自己的強項,從IC設計端切入才會有優勢。醫療電子與綠能也是同樣的思維,都應該結合既有的電子產業鏈優勢,並先從立即可用的小地方做起,不需要好高騖遠的想創造一個新的產業。



陳良基進一步表示,所謂的智慧電子就是要整合既有的技術與產業鏈,發展創新的應用市場,而這些市場可能與電子本身無關,但卻可透過電子技術來達成。以目前熱門的「順向坡」話題為例,就可結合目前既有的技術,發展順向坡的監控系統,只要透過雲端運算和感測的架構,就可達到即時通報的作用。此外,還有智慧電錶的電力買賣等,都是只要利用現有技術就能達成的創新應用。像這些應用一般企業比較難以進行,就應透過國家的力量來推動。



彈性重於規模 小公司將是創新的主要驅力


在發展下一階段的半導體產業昇級計畫中,政府將會大力與新創公司合作,並投資扶植規模較小型的企業為主。陳良基表示,在環保與綠能的計畫中,共有找了四家綠能相關的公司參與會議,而這四家公司都是小規模的公司。他解釋到,目前檯面上的大公司光經營既有的業務就已經相當緊繃,根本無力分心本業之外的事務,再者,大公司本身的營業額已經相當龐大,這些專案的投資額也無法吸引業者加入,因此,小公司將是台灣下一波半導體產業創新的主要驅力。



這個觀點也獲得台灣IC設計服務商創意電子的認同,創意電子市場處處長黃克勤表示,創新在規模已經很大的公司比較困難執行,所以政府在進行產業計劃時,不應該再找大公司合作,應該要鼓勵小公司來進行創新。包含汽車電子和醫療電子這些特殊的領域,對大公司來說都已不易投入,反而是小公司比較有機會。因此,政府應該要扶植小型公司,發展小而美的創新。至於大公司,則應該要更專注在把完整的產品做出來,以滿足多元的消費者。



黃克勤也認為,營業額龐大的跨國公司對於金額有限的投資案根本興致缺缺,無心也無力配合,反倒是小公司應該努力尋找市場區隔,在大公司環伺之下,致力創新才是生存之道。他指出,過去台灣的產業都受限於Wintel架構,很難跳脫出來發展自有的產品,但如今ARM架構和Android的問世,讓新的公司可以有更多創新發展的空間。



從系統應用切入 拒絕Me too的思維


黃克勤清楚的指出,目前台灣是系統端的問題,所以必須從系統方面來下手。他表示,2000年的泡沫化是產業發展的重要轉折,它讓產品的設計思維從工業導向轉向終端消費者需求導向(end customer driving),並開始著重使用者經驗。至此,能夠擁有完整解決方案的廠商就能在市場脫穎而出,這也是聯發科之所以能成功的原因。



然而,過去台灣的廠商為了能夠快速生產,因此並不注重產品的差異化,多採「Me too」的市場策略,然後用「加量不加價」的方式來吸引客戶,但是這種作法現在已經不夠了,必須要從系統端創新才有可能持續站穩市場優勢。黃克勤表示,中國崛起之後,台灣在成本方面已經很難與之競爭,因此要有不同的思維和做法,特別是系統商的態度。然而,台灣系統商的積極程度卻仍不及對岸,這點從兩岸IC設計專案的內容就可看出。



黃克勤表示,創意電子今年預計將有超過10個40奈米專案Tapeout,其中有3個專案來自中國,其餘則為美國、日本和韓國。而在3個40奈米晶片開發專案中之,其中一個將是運用在小筆電(Netbook)上,由此可見,中國在政府政策支援之下,系統商對於開發自有晶片的態度顯的非常積極。此外,他還透露,不僅40奈米製程,中國也已開始接洽28奈米的開發專案。



同樣的,陳良基也認為系統應用端的創新才是台灣未來的優勢所在。他表示,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工廠外移是不可避免的狀況,但為了永續的經營,就仍須在系統應用端持續的創新才能維持優勢。



結語


IC設計或者半導體,一直都是台灣引以為傲的產業,在早期政府全力扶植之下,早已揚名國際,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半導體重鎮。然而,隨著半導體生產技術成熟、普及,並逐漸淪為價格導向的市場時,台灣的領先地位也開始備受挑戰。當前台灣在技術上仍有一大段的領先,但未來10年的發展卻是令人擔憂。在下一個10年之中,政府的協助將至關重要,如何統合業者,助小扶大,就考驗在位者的執行力。而除了政府之外,業者也該積極思變,特別是系統業者,如何結合IC業者布局創新,更是台灣能否榮耀2020的關鍵所在。




  • 註一:中國政府繼完成扶植晶圓代工和IC設計產業後,次之則是扶植半導體封測產業,除了成立專職技術創新產業聯盟外,並協助籌資188億元人民幣,以縮短中國本土半導體封測技術與國外的差距。而在中國積極的佈局之下,已對的台灣封測產業產生嚴重威脅,全球市佔率也節節下降。



相關文章
AI高齡照護技術前瞻 以科技力解決社會難題
3D IC 設計入門:探尋半導體先進封裝的未來
SiC MOSFET:意法半導體克服產業挑戰的顛覆性技術
意法半導體的邊緣AI永續發展策略:超越MEMS迎接真正挑戰
CAD/CAM軟體無縫加值協作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調查:Android手機品牌全球化佈局 挑戰高階市場霸主
» BSI國際標準年會聚焦數位信任與永續發展 千人參與盛會
» Cadence獲頒贈綠色系統夥伴獎 肯定協助台灣產業邁向綠色永續
» 三星發表ALoP相機技術 讓夜拍更清晰、手機更輕薄
» 貿澤開售TI新款車用乙太網路實體層收發器DP83TG721-Q1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49.233.221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