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相機製造商的反動與煩惱
商品開發思想錄

【作者: Otsuki Tomohiro】   2013年04月17日 星期三

瀏覽人次:【8317】

就算在台灣也經常聽到無反光鏡相機這個名詞,跟Canon和Nikon所銷售的黑色系體型大的單眼相機相比之下,無反光鏡相機不但顯得較為時髦、體型也較輕巧。無反光鏡相機跟單眼相機構造不同,它的內部既沒有反光鏡箱(mirror box),也沒有光學觀景器(optical view finder),由電子零件取代了這些光學和機械零件。


無反光鏡相機在內部的電子零件尚未成熟完備時,當然比不上單眼相機,但現在已經不可同日而耳語了。對專業攝影師而言雖然性能還稍嫌不足,但再過幾年,情況就會有所轉變。


無反光鏡相機的性能正不斷提升中,但這項產品在業界間的競爭情況、以及在相機的進化上所代表的意義,令人感到意外地──清楚的人並不多。簡單說來,無反光鏡相機在業界形成了一股反動勢力,而成功逆襲的無反光鏡相機,如今,也出現了新的煩惱。


源起於Panasonic的反動

在怎麼樣拼命都沒辦法贏的情況下,是你的話,會怎麼做呢?一條捷徑是:改變勝負的規則,無反光鏡相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


銷售單眼相機的Canon和Nikon,三十年來持續壓倒性地領先其他品牌。兩家公司的出貨量加起來的市占率很輕易就超過70%。對這個情況最開始企圖反轉的企業是Panasonic,另一家相機廠牌Olympus也在2008年8月制定了Mount規格的Micro Four Thirds System無反光鏡相機,它因為使用的零件數少,商品能夠小型化。



圖一 :  Panasonic DMC-G1無反光相機
圖一 : Panasonic DMC-G1無反光相機

所謂相機Mount規格,指的是交換鏡頭和相機本體在機械、光學、電子等方面可接換的規格。Mount規格出現後的兩個月,Panasonic終於克服困難,發表了名為DMC-G1的無反光鏡相機。


Panansonic能這麼快速把產品推上市,就連共同技術合作的Olympus也大吃一驚。當時,Olympus主導商品企劃的小川治男,於2012年4月一場在東京舉行的無反光鏡相機小型研討會上談到:Panasonic在展示會上已發表出完成品,我們卻只能展示模型機。這實在太糟糕了,我們因而感到焦急起來。


令相機設計人員最感吃驚的是,它絕佳的自動對焦(Auto Focus, AF)功能。單眼相機透過兩個部分:光學觀景器、AF用取像元件,來實現位相差偵測式AF。然而,無反光鏡相機沒有光學觀景器,因此對焦速度確實變慢,這一點考驗著許多技術人員。但DMC-G1完全顛覆常理,Panasonic開發出約0.3秒對焦的對比偵測式AF。位相差偵測式對焦時間約0.2秒~0.5秒,相比之下,對比偵測式AF的0.3秒雖然不是最快,但也算快了。


DMC-G1的銷售量不大。它的外形不算優雅,只有熟知日本的相機技術內情的人才會買。但是,因為它成功顛覆了常理,Panasonic以外的相機製造商也開始接連地推出自己的無反光鏡相機產品。然後在2010年年初,一位相機商品企劃人員對我說:再過10年,單眼相機也許只能以懷舊的低功能商品姿態繼續存在而已。


如今,幾乎所有的相機製造商都在銷售無反光鏡相機;Panasonic、Olympus、Ricoh、Samsung、Sony、Nikon、富士Film等,但Nikon為了避免跟它自己的單眼相機競爭,把決定拍照畫質的取像元件面積限制在1英吋型。因此Nikon的無反光鏡相機雖然在台灣受到好評,在日本卻不好賣。


單眼相機另一領導品牌Canon怎麼想呢?

Canon要在2012年9月左右加入無反光鏡相機的戰線,在我看來是底定了。Canon經常玩慢出拳的遊戲,在剪刀、石頭、布的遊戲中等對方出拳後,才慢半拍地出拳來得勝,因為這樣而得以推出比對手更勝一籌的產品。像Nikon一樣搶先發表半開發產品這樣的事,我想Canon根本不做。


鏡頭研發投資如何回收

輕度型使用者多只用單焦鏡頭,而很少置換其他鏡頭的情況,讓相機製造商非常苦惱。這是因為這樣一來不論是無反光鏡相機或單眼相機,只能賣相機本體的話,幾乎是賺取不了什麼利益。自膠裝底片時代以來,相機製造商的經營模式跟得不斷更換的印表機墨水匣和刮鬍刀刀片一樣,如果不能從銷售交換鏡頭把開發費用的成本回收並賺取利益的話,鏡頭交換市場就會崩潰。


本文前面談到的研討會上,對於如何做能讓消費者有意願購買交換鏡頭,在場人士討論得非常熱烈。當中一個最好的提案是製作鏡頭的目錄。以前Nikon就做過這樣的目錄,把每一種鏡頭拍出來的照片效果和變化表示出來,製作成目錄發送給購買相機的人。現在,透過臉書(Facebook)等一類的網站,很容易就可以做到。


但除了從研討會上聽到的方案之外,我還知道其他的好辦法。這個辦法若能透過台灣企業的協助,並且能實現的話,交換鏡頭的市場毫無疑問可以擴大,而這是我在下期文章中想要繼續說明的。



圖二
圖二
相關文章
人工智慧引動CNC數控技術新趨勢
高頻寬電源模組消除高壓線路紋波抑制干擾
當磨床製造採用Flexium+CNC技術
電動壓縮機設計—ASPM模組
【新聞十日談#40】數位檢測守護健康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宜特2024年第一季合併營收突破10億元 展現驗證分析布局力道
» SAP加速AI驅動供應鏈創新 推動製造業轉型
» 宇瞻邁入綠色顯示市場 成功開發膽固醇液晶全彩電子紙
» 調研:2024年中國ADAS市場邁向Level 3自動駕駛
» 虹彩光電獨家膽固醇液晶技術 研發創新彩色電子紙方案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3.59.82.167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