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無線傳輸已邁入GPRS時代?
 

【作者: 鍾大成】   2000年10月01日 星期日

瀏覽人次:【4391】

從和信電訊的 GPRS服務談起

九月五日和信電訊召開記者會,宣布推出亞洲第一套寬頻行動上網服務,資訊電信產業正式邁入 GPRS 時代。從過去大半年來 GSM WAP 行動上網服務怎麼炒怎麼不熱的盛況來看,由於 GPRS 早被 identify 成解放芸芸眾生的救世主,所以和信電訊顯然已經拔得頭籌,取得行動資訊的先機,其他的電信廠商只有瞠目其後的份。而 GSM WAP 在叫好不叫座,又處處為人詬病的情況下,看來已經窮途末路,行將斃命,從去年泛亞電訊揭開 WAP 序幕,至今終於大勢底定!而台灣的行動電子商務也將從此一掃陰霾,擺脫 GSM WAP 的種種包袱,邁向康莊大道,真個是可喜可賀,榮景可期!


真的是這樣嗎?當然是稍嫌樂觀了點,實際狀況可能差的蠻遠的!但和信不也在同時宣布數款了 GPRS 手機嗎?就筆者記憶所及,有一款手機預計將定價在台幣 17,000 元左右,那還能有什麼問題呢?


的確還是有點問題!GPRS 的服務要能成功,靠的除了電信業者的交換機及基地台基礎建設外,還有終端設備的供應、應用程式的開發及週邊設備或環境的建置 (例如收費機制及不同地區不同電信業者間的聯網協定等)。和信電訊所推出的寬頻行動上網,所宣告的是基礎建設的完成,與實際能使用 GPRS 服務還有一段距離,大概能看成一套上線的測試系統。


先不談應用程式的開發及週邊設備或環境的建置,而單就手機的供應來說,雖然 Motorola 公佈了 L2000g,Ericsson 也早在新加坡國際電信展中展示了 R520,Sagem、Philip 和 Mitsubishi 也宣稱將推出 GPRS 手機,但 Nokia 為和信提供了 GPRS 系統的核心設備,為什麼卻反而遲遲不公佈其 GPRS 原型機?


霧裏看花的無線電信市場

回過頭來看一下 WAP「如蜉蝣一般」的短暫歷史,從去年十月泛亞搶先提供 WAP 服務,但第一隻 WAP 手機卻在今年一月底才由 Nokia 「搶先」推出 7110 來看,GPRS 跟 GSM WAP 的起步,還真有異曲同工之妙。GPRS 這部份,和信竟然宣稱初期的 Motorola L2000g 只供應企業用戶使用,不對一般民眾開放,看來大家想買得到 GPRS 手機,年底前恐怕機會不大。記得前兩個月,和信也曾經宣布提供 5 隻 GPRS 手機供大家抽獎測試,不過筆者等了半天,沒等到什麼測試報告出爐,不免心中有點失望,這些只提供企業用戶使用的 GPRS 手機,筆者也就只能看看熱鬧了,反正觀察大家怎樣透過媒體玩形象遊戲的過程,也蠻有意思的,多學著點!


再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GPRS 大力宣傳的資料傳送速率高達 115K (理論值為 171.2K),如果您今天花 17,000 大洋,只能買到 20K 或 30K 速度的手機 (實際使用時,速度可能更低),而且除了不是當初所號稱的「以量計費」方式收費之外,還沒什麼像樣的應用系統服務可享受,您會甘願掏錢嗎?Nokia 不急著推出 GPRS 手機,想來也頗有些道理。GPRS 服務的推出,雖然讓台灣的行動電子商務環境揭開另一個序幕,但在初期,多半也得經歷一陣子的觀望!觀望期會有多久呢?由於筆者尚未看到驚人的變化,所以在看法上,仍然把 GPRS 定位在 2002 年!


再回來看看 WAP,這裡值得注意的是中華電信在今年第二季推出了 WAPPIE 服務後,在一片 GPRS 聲中,卻於第三季又開標建置完整的 WAP 基礎建設;而 Nokia 也在協助和信建置 GPRS 系統的同時,卻推出與 GPRS 完全無關的線上交談 (chat) 手機 3310;Ericsson 也在提供遠傳電信的 GPRS 設備同時,還有 GSM WAP 相關的產品發展。如何解讀這些看來有點背道而馳的動作呢?似乎 WAP 的前途不但不像蜉蝣般短暫,卻反而比較像蟑螂般耐命?


行動通訊科技的演進

GSM WAP沒那麼早夭,而 GPRS 也因為前幾個月的形象廣告把大家的期望值拉抬過高,而可能透過失望與觀望來反應給 GPRS 一段艱苦的歲月。但就整個通訊的發展來看,GPRS 畢竟就像它所被定位的 2.5 代行動通訊設備一樣,是個過渡性的階段,它所代表的意義,是從單純的語音通話服務功能,加入資料的傳遞與處理,提昇為整合性的服務功能,對電信業者來說,是個關鍵性的轉捩點,如果觀念正確,則可能由電信產業成功地跨足資訊產業,甚至取代部份資訊服務業者的現有地位。


(圖一)是行動通訊科技的演化圖。大體上來看,第一代行動通訊是類比式的設備,就科技觀點來說比較原始,但可別忘了,當初 AMPS (090大哥大) 推出時,風光程度可不比現在談的 GPRS 差哦!由於類比式的科技在頻寬的使用上效率較低,擴充也較不具未來性,所以在數位科技成熟到某個程度後,被替換是必然的。


《圖一 行動通訊科技演化》
《圖一 行動通訊科技演化》

第二代與第一代最大的不同,想當然爾,就是行動通訊邁入數位化時代。而這裡所談的語音數位化,很容易讓大家有個「資料處理功能」的聯想。實際上,在第二代行動通訊設備的數位化,原始想法單純地就只是處理語音訊號而已,並未對資料的傳輸整合提出什麼了不起的規畫藍圖。


第三代則又是另一回事了,網際網路的科技已經很成熟,電信技術的發展也足以提供「寬頻」的大量資料承載能力,所以整體發展可以朝向聲音、圖片、動畫、資料庫的方向進行整合,而應用系統的開發也比較能有個人化與機動性的發展空間,當然整個通訊資訊環境也會與現在大不相同。真正從 3G 的時代回頭看咱們的現況,多半也應該會有「原始」的感覺。


2.5代 ─ 找個箱子墊著爬

那麼 2.5 代是怎麼來的呢?第一代跳到第二代時,實際上使用人數並沒有那麼多,而牽涉到的最大改變者比較侷限於電信業者,換句話說,交換機業者提供交換機設備給電信業者,手機通路商把貨鋪好,其他的就全是市場行銷的天下了,消費者大半是新購,也不太需要教育就能開始使用行動電話,基本上,這個變動只是從馬路跨一小步到人行道上而已。


但第二代跳到第三代,牽涉的可多了!電信業者的交換機得重新購置安裝測試,倒是沒話說。但因為原有的用戶已經非常多,所以有一大半用戶可能是換機而非新購,要讓這些人掏錢換新機,理由可不能太簡陋,所以會需要資訊業者一窩風地支持,並全力就行動通訊設備的特性開發新一代的應用程式,以吸引消費者上門;除此之外,服務內容的提供更成了兵家必爭,當場各種媒體提供廠商也得加入戰局,爭奇鬥艷;使用方式完全改變,使用者需要大量的額外教育成本;計費的方式也改變了,電信業者又得重新佈局,重新開發收費系統;而與舊有系統間該如何互動,也是一大課題,歷史的包袱通常是甩也甩不掉的 (如果 GPRS 宣稱其為獨立系統,無法與其他電訊系統互通,那它大概會玩不下去!)。所以第二代直接跳到第三代,感覺比較像從人行道想翻牆爬到人家家裡去,硬攀的結果,掛掉的機會顯然比較高,如果能先找個空箱子墊著爬,當然就省力多了,失敗的機會也小些!


空箱子作什麼呢?GPRS 所帶來的腳踏墊,大致上提供了這些操場:


* 藉著頻寬的提高,可以讓資訊業者及內容提供業者有個暖身的場地,好開發像樣的內容,否則想像力會被侷限在 9.6K 的窠臼中,而搞不出像樣內容的廠商,當然在 GPRS 時代就會出局,不會在 3G 的時候窮攪和;


* 電信業者收費機制的改變可透過漸進方式解決,先以免費或套餐方式辦個推廣活動,透過這些白老鼠的使用來開發收費系統,等收費系統完成了,白老鼠也就順理成章地上癮了;


* 提高使用者的平均教育程度,讓消費者逐漸習慣透過行動通訊設備儲存個人資料或進行資料處理,當然啦,還要習慣付費方式及費率;


* 花少量的銀子在現有系統上測試市場接受度、經營模式及方向,如果 GPRS 掛了,電信業者哪還有膽子進攻 3G;


而 WAP 在 GSM 上的推廣,充其量也不過像出師表一樣,臨表涕泣一番,宣誓進軍的決心罷了,但也同時透過對現行交換機系統的運用,展示一下資料處理的可行性,絕不是光說不練。在 GPRS 真的能擺上台面之前,WAP 的任務,還得加上配合 SMS 的合作,把 STK 擺平!


GPRS發展現況

身負由第二代行動通訊過渡到第三代行動通訊時代的重任,GPRS 的準備工作其實早在 1994 年就開始標準的制定工作,但玩到今年六月中的 SMG#32 版,才總算完成第一階段的工作,可以開始「玩真的」。而第二階段 GPRS 的制定包含更多的GPRS 功能,還有得玩。因為裡面有一大堆的電信名詞,筆者光是看這些 GSM 12.xx 的規格資料就已經頭昏眼花,也不敢打算在這裡將這一堆資料搬上台面讓大家一起昏睡,不過大致上可以看得出來,GPRS 標準的制定會如此小心翼翼,有極重要的原因是為了要讓 GPRS 能夠順利過渡到 3G,所以 GPRS 的第二階段制定工作大概不會有個「完成」的期限。在 GPRS 第一階段規格制定完成的大約同時,3GPP (負責制定 3G 規格的組織) 下又分支出來一個專門制定 3G 技術規格的組織 GERAN (GSM EDGE Radio Access Network),第二階段的 GPRS 技術規格制定工作多半就是由這個組織接手繼續做下去。


GSM 受到的最大攻擊,來自於先天頻寬 9.6K 的不足,所以在電信業者大力宣傳 GPRS 時,就把 GPRS 的 115K 或最高理論值 171.2K 掛在嘴邊,這點在全世界各地都差不多,所帶起來的使用者期望值也都一樣。但在今年九月初於瑞典由 IBC EUROFORUM所召開的一項 Nordic GPRS 2000 研討會中,幾家歐洲電信業領導廠商 (包括 Telia、BT 及 Sonera 等) 、交換機及設備廠商 (包括 Ericsson、Motorola 及 Siemens 等) 及應用服務提供廠商卻不約而同地針對期望值過高的狀況發表意見,他們所提出來的 GPRS 實用資料傳送速率甚至比筆者所預期的 20K - 30K 還低,大致上介於 15K - 25K 之間,在手機目前只能支援 2+1 或 3+1 的情況下,實際使用速度可能比 WAP 的速度還更低,筆者透過 GPRS 模擬器 (GATE,Global Application Test Environment,由 Mobile Applications Initiative 提供) 所看到的狀況也是如此,真正線上服務遭遇的狀況可能會更複雜。而對於 3G 的速度期望值,則從 2M 調降到 384K 左右。有些與會的軟體開發廠商則嚇了一大跳,認為有必要調整他們對市場的預測!


速度不是問題,服務內容才是關鍵

這樣的速度能接受嗎?筆者用 Ericsson R380 (已於 09/13 正式上市,但中文的手機還得等一等) 測試 WAP 時,只要連上線,其實還感覺速度很快,畢竟傳送的資料是文字,需要的頻寬有限,雖然手機的螢幕所能顯示的資料量實在令人不齒(R380 能顯示的資料已經蠻吸引人的了),在瑞典測試 R380 上線時,發覺竟然只要約 10 秒左右的 handshaking 時間 (Europolitan的門號),倒令筆者相當訝異,筆者一直認為 20到 30 秒鐘的 handshaking 時間是正常的。這麼來回測試了好幾次後,筆者認為國內電信業者在提高國內電信通訊品質方面的努力不夠,也應該是國內 WAP 炒不熱的原因之一,要記得 WAP 最為人所詬病的原因之一,是通訊品質越爛,收的費用越高!


筆者對於傳送速度因為覺得 9.6K 已經能接受,所以倒並不十分在意(如果各位了解 NTT DoCoMo 所推出的 i-Mode 服務也是 9.6K,卻大受歡迎,大概就能接受「速度不是問題,服務內容才是關鍵」的看法),倒是由於 GPRS 所走的資料傳送途徑是 TCP/IP,而 TCP/IP 與專屬線路間最大的差異在於服務品質的可靠性(Quality of Service)難以保證,在無線傳送的這一段,品質更值得懷疑,當消費者真正開始使用 GPRS 時,資料延遲(latency 和 jitter 所造成)恐怕會是可能遭遇的最大問題,造成的影響大概是整體回應時間(throughput)完全無法掌握,對電信業者所可能導致的較嚴重結果是轉檯率(churn rate)的提高。從這個角度來看,在和信宣布提供 GPRS 服務的前半年,即使沒什麼人能真正享受到 GPRS,也未必不是壞事(這一點又與 WAP 的一路走來如出一轍)。


第三代行動通訊設備

第三代行動通訊設備(UMTS)的演化及引進,由於宣傳的效果,大家多半會將焦點放在 2M 的傳送速率上。實際上,第三代行動通訊設備對於整個通訊及資訊產業的影響,重點在於媒體的改革,包括內容的種類及提供的方式。固然,由於 Circuit Switch (撥接)的資料傳送方式已經在 GPRS 的時代轉換為 Packet Switch (封包) 傳送,但是就如筆者所說,第三代的演化重點是媒體而不是科技,所以電信業者的交換機系統或許並不需要太大的投資改變,但使用者的終端設備則可能會無可避免地必須面對另一波全面更新。


第三代行動通訊標準至今尚未能確定,所以現在仍停留在政治角力的階段。但咱們也並不需要操之過急,由於第三代行動通訊標準要想能成功,必須要參考 GSM 及 GPRS 的推廣經驗,所以 GPRS 的延遲上市,也必然地會影響第三代行動通訊設備或甚至標準的訂定。坦白說,以整體資訊及通訊產業,包括週邊環境的配合狀況及使用者接受能力來看,沒有透過 GPRS 的經驗來逐步建立實務經驗,想要從 GSM 一腳踏入 3G,成功的機會並不高,反而新的 3G 玩家由於沒有歷史包袱的限制,卻可能能有較好的機會來透過新的想法與玩法,在 3G 的世界裡佔有一席之地。


結語

咱們在市場上已經看到很多觀望的態度,例如 1999 年由於 WAP 服務的推出,大家等著要買 WAP 手機;今年 WAP 不如預測那麼受歡迎,電信業者又開始大力宣傳 GPRS,所以大家又開始等著 GPRS 手機;等 GPRS 出來了,大家又會發覺原來並不是救世主下凡,怎麼辦呢?繼續等 3G?有得等了!


筆者的看法較偏向實務面,所有的商場致勝關鍵,除了少數人能因為創新的觀念及想法異軍突起外,絕大多數的企業還是有一大半得靠經驗的獲得來確定方向。及早進入市場,透過現有的科技加上與本業知識的結合,才能有足夠的時間充分運用科技的優勢來取得商場上的先機,包括品牌形象的提昇及真正的獲利。所需要的不是對新科技的猶豫及恐懼,而是心態及眼光的調整。所以何不在市場尚未加溫時進場,再視狀況調整呢?(作者為奕康資訊有限公司 網際網路事業部副總經理,電子郵件:jchung@evercomm.com.tw)


相關文章
Type-C 2017行情看漲
Nokia能否重返榮耀?
從「經濟視角」看台灣VR產業
邁入5G 啟動多元想像
手持自動化系統市場大爆發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昕力資訊展現台灣科技實力 參與台灣、波蘭衛星應用合作發展MOU
» 調查:雲端服務及AI未來6年將提升全球GDP逾數兆美元
» 工研院通訊大賽獲獎名單出爐 AI創新應用助2025年通訊業產值破兆
» 諾基亞與中華電信擴大5G網路擴建合約 加速佈局5G-Advanced市場
» 工研院IEK眺望2025通訊業 網通安全產值破兆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6.75.224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