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B2B交易市集的趨勢展望
 

【作者: 黃建智】   2001年03月01日 星期四

瀏覽人次:【3522】

前言

根據 Jupiter Research 公佈的最新數字,全球企業在 B2B交易市集的支出,將從 2000 年的 26 億美元,成長至 2005 年的 1,372 億美元。同時報告指出,屆 2005 年時,透過交易市集的交易金額將達到 2.2 兆美元。與先前的預測數字相比 (請參閱本刊十二月號:再探企業間線上交易市集市場),略有向下修正。但對於企業界而言,線上交易市集的經營模式,已是一股無法抗拒的潮流。在歷經2000年的市場考驗之後,B2B交易市集的最新發展趨勢,值得有意投入者關切!


Intelligent Hub - 不只是撮合交易

話題延燒近一年的B2B交易市集,每天都有宣佈成立者,不過其中大部分都停留在募資、尋找合作夥伴、選擇技術平台的階段,真正上線交易的屈指可數。目前較具規模的大多數為 MRO 之類的間接性物料,在導入 B2B 交易市集的經營模式後,對於買賣雙方在於交易成本、搜尋成本的節省上,具有顯著的效果。


不過,隨著產業結構的日趨複雜,昔日單一供應鏈的結構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多條供應鏈交錯、動態調整的供應鏈網路 (Supply Chain Network)。而由於企業在導入 MRO 交易市集上的成功,產業也開始將關注的焦點轉移到以交易市集型態來建構供應鏈網路。與 MRO 不同的是,供應鏈網路中所流通的是「策略性物料」(Strategic Supplies),攸關生產流程持續與否,一旦發生缺貨時,其嚴重性並非 MRO 之缺貨可比擬。


最早的交易市集,著重在交易撮合功能,僅提供單純的瀏覽器介面讓買賣雙方進行交易,然而卻以非自動化的方式將所有的交易夥伴連結在一起,這種方式對於成本節省及效率的提昇有限。企業應用程式整合 (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EAI) 技術的導入,可以說是讓交易市集與參加的夥伴能夠更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此外,中心衛星的交易市集模式,讓成員之間不需兩兩建構起點對點的連結,而是透過一個中心,負責資訊與交易的傳遞。不過一旦面臨產業結構的轉變,這樣的模式仍無法滿足需求。


主要原因在於這些交易夥伴間的連結多為客製化,隨著體系規模的增大,建置成本亦隨之急速上升,同時因為缺乏一致的資料格式,為供應鏈網路中的成員在運用資訊上增加了不少難度。而且由於供應鏈網路中的交易夥伴關係並非一成不變,這種靜態的交易市集模式無法調適市場結構的急劇變化。所謂「智慧型中心的交易市集」(Intelligent Hub) 的模式,即是應運而生的產物。(圖一)


《圖一 供應鍊網路的複雜化》
《圖一 供應鍊網路的複雜化》

「智慧型中心的交易市集」主要強調扮演市集中心角色的重要性,藉由制定共同規格的資訊,以及整合交易夥伴內部的資訊系統,同時提供資料倉儲的功能,不僅可以解決供應鏈結構複雜的問題,並能夠視供應鏈變化而彈性因應。所謂「智慧型」的涵義在於,由市集中心扮演的資訊收集角色,不僅讓交易夥伴清楚地掌握生產相關的資訊,能夠更精確地預測市場、進行產能規劃。換言之,就單一企業而言,加入智慧型中心的交易市集,將能充分發揮供應鏈的效能,並且對於外在環境的變化可以遊刃有餘。


協同作業提昇競爭力

在第一波推動資訊化的過程中,企業藉由與交易夥伴間的協同作業(Collaboration),包括產品開發、生產、物流、市場預測等,藉以改善本身供應鏈的效率。而在交易市集出現後,透過最初的平台建立,對於搜尋成本與交易成本的節省,讓企業立即體驗到交易市集所帶來的好處。正如同企業最初推動資訊化的動機在於成本的降低,交易市集之所以能夠吸引企業的投入也是由於成本節省的訴求。


最近交易市集發展出將協同作業的概念引入其中,建構所謂「協同式 B2B 交易市集」。「協同式 B2B 交易市集」的特色在於,涵蓋交易執行的生命週期,從採購開始、物料管理、生產管理、客戶管理,在一個交易市集中即可完成,並且擴大處理範圍至如何與交易夥伴進行溝通。另一個特色在於處理的產品,也從間接生產物料或 MRO 擴充至直接性生產物料,更真實地反映出企業運作的需求。


現行的交易市集最為人所詬病的缺陷在於,功能陽春,而且仍留有許多人工介入之處。「協同式 B2B 交易市集」(Collaborative B2B Marketplace) 強調在異質系統中的整合,「協同」的重點項目在於企業資源的規劃 (Planning)、產能與銷售的預測 (Forecasting)、物料補充 (Replenishment) 等。這種交易市集又稱為E-Chain Integrator,它試圖讓企業的許多活動都外包至交易市集來進行,這可以說是供應鏈的深度整合。


「協同式B2B交易市集」在建構時必須具備下列要素,才得以運作順利。


  • ●加入前協議:參與市集的企業,必須針對保密條款、爭端處理等,先設下若干衡量標準,以及賞罰原則。


  • ●共同制定企業計劃:共同制定項目包括促銷計劃、存貨政策、產品設計等。


  • ●銷售預測協同:參與市集的成員,透過同一份需求預測,並將例外狀況列入考慮,視需要調整計劃。


  • ●訂購預測協同:參與市集成員共享相同的訂購計劃。


  • ●訂單產生與交貨執行:經由採購系統產生的資訊,以及存貨狀況、訂單執行進度的掌握。


  • 「協同式 B2B 交易市集」企圖打破企業之間的藩籬,透過網際網路所提供的連結機制,將參與供應鏈網路的企業成員結合在一起。做法在初期的確會引起許多疑慮,因為許多被視為公司內部的機密資料,透過交易市集的資訊流通而透明化。這樣的需求實在是肇因於企業經營環境的多變,以及在收入面成長有限,必須再進一步地將成本壓低。運用交易市集的協同機制,縮短產品開發時間與掌握市場,可以讓企業精確地達成銷售目標。


  • 不過也正因為「協同式 B2B 交易市集」牽涉到許多企業內部的機密資料,發展這類的交易市集最先遇到的障礙是如何突破彼此之間的心防,以及最具主導交易市集的資格。筆者認為必須透過明確的遊戲規則作為指導方針,以產業龍頭為中心的供應鏈,將最具發展可行性。



產業支持型市集引領風騷

展望 2001 年 B2B 交易市集,由產業支持的交易市集 (Industry Sponsored Marketplaces;ISM) 肯定是其中的發展要角,儘管有些還停留在「只聞樓梯響」的階段,不過以產業本身挾其豐富的資源與資金,自然可以將戰線拉長。對照於 2000 年網路界的悲慘景象,ISM 或許將點起另一線希望,甚至於吸納前一波網路熱潮所衍生的眾多人力資源。Jupiter Research 指出,ISM 發展歷程有五項重要指標,可用以檢視其建構的順利與否:領導地位的建立、技術平台的選擇、成立公司、決定資本結構、建立企業經營模式。


不過,ISM 本身也不能夠太過於一廂情願,必須考慮到企業面臨 B2B 交易市集時所採行的策略,企業仍會先評估加入與否,對其企業經營的影響程度。同時,交易市集的經營模式亦會影響到後續跟隨者的參加意願,單純的交易撮合,顯然已無法滿足企業的需求。以智慧型中心的經營模式來強化資訊流通及處理的效率,或是整合內部系統的協同式經營,勢必成為今年的主流。


相關文章
產學研齊攻航太3D列印
從Web Services看行動運算
從Web Services看行動運算
展望行動商務大未來
B2B交易模式之再探2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施耐德電機響應星展銀行ESG Ready Program 為台灣打造減碳行動包
» 台達推出5G ORAN小型基地台 實現智慧工廠整合AI應用
» 歐洲航太技術展在德國盛大展開,全球吸睛 鐳洋推出衛星通訊整合方案,目標搶佔龐大的歐洲衛星商機
» 經濟部促成3GPP大會來台爭話語權 大廠共商5G/6G技術標準
» 經濟部支持跨國研發有成 台歐雙方分享B5G~6G規劃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39.93.168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