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MID市場需求與應用前景
 

【作者: 許群昇】   2009年01月05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4932】

MID之特色

MID是「Mobile Internet Device」的縮寫,不是一台電腦的廠牌或型號,它算是一種通稱,從字面上的翻譯為行動上網裝置,其實很久之前就有個「形狀很類似MID」的產品,那就是SONY的PSP,但它主要是打電動用的,MID的主要的特性就是讓大家拿在手上,只要在無線存取媒介(例如WiFi、WiMax與3.5G等)訊號可及的地方,都可以做為上網使用的裝置,更簡單說明,它就是一台小的可攜的電腦,雖然是個小電腦,不過其運算能力還不至於太差,一般影片、3D動畫甚至是畫面稍複雜一點點的遊戲,都可以在MID上玩得不亦樂乎。


MID與UMPC的區別

大家可能會好奇,MID和先前UMPC(Ultra Mobile PC)有什麼區別呢?讓我們先來回顧一下UMPC的小檔案,接著討論它與MID的關係。UMPC的體積介於Notebook和PDA之間,它的出現,並不是用來取代這兩者-實際上也無法取代。PDA具有絕佳的機動性,Notebook則擁有完整的電腦功能,但是它們也各有其缺點:以PDA來說,用來上網,3.5吋的螢幕實在太小了,使用者在瀏覽一般網頁時,必須常常左右上下捲動才能看清楚網頁全貌,更別提螢幕更小的PDA手機,再者在PDA上收發電子郵件,它的小鍵盤用來輸入文字也是相當不方便;而筆記型電腦雖然功能完整,但是想要隨身攜帶、隨時使用,體積、重量與電池續航力仍未臻完美。相較之下,UMPC具有比PDA更大的螢幕(約7吋),但是體積比筆記型電腦更輕巧,如果搭配行動上網方案,將會是一個兼顧舒適與便利性的行動上網平台,當時UMPC也是標榜著3G、3.5G行動上網方案的普及,特別是各家電信業者紛紛推出行動上網吃到飽的方案,使得可以隨時隨地上網,成為一種新興的殺手級應用。


反觀UMPC自從2006年發表之後,儘管Intel和Microsoft大力鼓吹,不過可能是受到之前力拱Tablet PC失敗的影響,這回,眾家廠商顯得興趣缺缺,保持觀望的氣氛相當濃厚,只有華碩等少數廠商推出產品,事實上,至今UMPC並沒有造成一股熱潮,也沒如市場預期的受消費者青睞,追究其無法流行的原因:系統過於耗電、待機時間不長(平均約二小時左右),加上價格過於昂貴,幾乎接近一台低階Notebook的價錢,儘管在之後陸續推出了待機時間較長的版本,依舊無法吸引眾多消費者購買的意願,在Intel眼看UMPC賣相不佳,在今年轉而鼓吹行動網路裝置(MID)。下圖是擷取自Intel先前在官方網站發表的UMPC與MID裝置的產品規劃與定位圖。



《圖一 Intel對UMPC與MID裝置的產品規劃與定位。(資料來源:Intel)》
《圖一 Intel對UMPC與MID裝置的產品規劃與定位。(資料來源:Intel)》

實際產品的問世之後,UMPC的螢幕大小上介於7~10吋,而MID則是介於4~7吋,感覺上都是針對以往液晶螢幕尺寸在4~10吋之間上下缺口來做一產品定位,目的在於能夠解決先前提及Notebook與PDA手機的缺點,並且這兩種產品的螢幕大都是採用觸碰式螢幕,期望補足採用QWERTY鍵盤造成文字輸入不便的問題,應用上並不適合大量文字輸入,以網頁瀏覽、即時通訊、收發信件為主要應用,創造出符合市場需求的全新行動產品。


從技術層面來看,UMPC與MID除了螢幕尺寸與體積的差異外,全都是採用x86架構;Intel對MID裝置採用的作業系統其實相當彈性,可使用桌上型電腦執行的Windows系列之作業系統,或者Linux作業系統,甚至自己也推廣Mobile Linux(Moblin),底下整理了MID與UMPC的比較表,可以確定的是UMPC的出現,將觸碰螢幕應用概念的推廣功不可沒,而MID則是補足UMPC為人詬病的尺寸太大、電池續航力不足...等缺點,所設計出一套新的行動上網裝置,其採用低耗電的Intel Atom處理器,將待機時間提高至6~8小時,足以應付商務人士一天8個工作小時的使用,必要時還能做些簡單的文件處理,享有跟既有x86軟硬體平台相容,假如執行既有Windows系列的作業系統,也有廣大Office套裝軟體與相關文件的優勢。


(表一) MID與UMPC的比較(許群昇製表)

名稱

MID

UMPC

螢幕尺寸

4"~7

7~10

硬體架構

x86

x86

作業系統

Linux

Linux、Win XP、Win Vista

輸入方法

觸碰螢幕加上小鍵盤

觸碰螢幕加鍵盤

鍵盤輸入

尚可

待機時間

6~8小時

2~3小時

體積

略大


淺談MID上的軟體應用平台–Moblin

當Intel聲稱80~90%的MID的作業系統會使用Linux,較少會採用Vista,這表示著他們即將在Linux平台上的軟體開發下足功夫…


自從2006年,Intel發佈了第一代超級移動電腦(UMPC),此時設備製造商表示,他們迫切需要更多的操作系統,Intel便主導了Moblin(「嵌入式Linux系統發展計劃」),以滿足設備製造商對以下高水平的需求


@內標:


* 提供使用者豐富的Internet和多媒體體驗;


* 提高支持無線網絡技術(WiFi、Bluetooth、GPS、3G、WiMax);


* 系統最佳化,以降低耗電、延長電池壽命且有效地利用系統資源;


* 系統軟體和內建應用程式符合消費者習慣、直觀、易於使用;


* 採用x86平台,以及提高軟體可用性和方便開發人員;


* 使用更具吸引力的圖形使用者介面(GUI)。


綜觀這些需求,Linux的平台可以作為一個切入點。事實上,許多成功的行動產品和家電都使用Linux以作為核心的作業系統,基於這些因素,Moblin計劃由Intel於2007年7月正式啟動,目的為開發新的使用者圖形介面,以填補使用者對於操作Linux 圖形介面(GNOME和KDE)的空白,啟動支持新設備(例如MID)所需的作業系統,嚴格說來Moblin計畫並不是重新開發一套新的作業系統,而是使用現有技術來針對類似MID的行動設備做一客製化,所以未來Moblin計劃將不儘止於對MID的發展做努力,一些行動設備,例如便攜式媒體播放器(PMP)到個人導航設備(PND)、數碼機頂盒(STB)到筆記型電腦等,而MID目前只是Moblin最初集中開發的產品,這些行動設備在市場的需求也是不容小覷。


估算起來Moblin計劃進行了一年多,卻已經有著相當規模,它的優勢在於與x86的結合,相較於Apple的iPhone及Google推出gPhone所選擇的ARM平台,另闢了一條新路,不是說選擇ARM平台不好,而是x86平台經過多年的累積,已經有了數以萬計的軟體,要將這些軟體馬上就移植到ARM平台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此刻MID的優勢就出現了,亦即與現有x86系統的相容性將使產品的研發週期大大縮短,此外Moblin還將提供完整Internet瀏覽網頁的經驗。Moblin的瀏覽器使用Mozilla技術,也就是用於著名的Firefox瀏覽器的技術,其支援常見的web技術,比如HTML4.01、XHTML1.0/1.1、CascadingStyleSheets(CSS)、JavaScript。由於許多網頁內容都要求使用Adobe Flash之類的瀏覽器plug-in,這部分Moblin使用起來幾乎與桌上型或Notebook使用的系統無太大的差別。


在作業系統部分,Intel則是專為MID客製了一套MidLinux,這套作業系統令MID待機時間增加25%,開機速度提高17%,其次,Midinux也匯集了使用者大多數的應用程式,包括瀏覽器、IM(Instant Message)軟體、VOIP語音聊天、多媒體播放、錄音軟體、圖片管理和瀏覽軟體、照相功能、文書處理和郵件收發相關軟體。Moblin計畫執行將對MID的推動有著非常大的助益。



《圖二 Moblin的GUI》
《圖二 Moblin的GUI》

MID在行動應用之發展前景

基本上,MID的目標客戶主要是想在任何時間和任何地點存取網際網路的消費者,對MID用戶來說,真正吸引他們的是能夠存取網際網路上的大量內容和服務(大部份是免費的)。網際網路上可供應的內容和服務無論從數量、品質、類別和吸引力上都要遠勝WAP,除了存取網際網路,MID也將整合多種功能,成為一種整合型設備。消費者從MID可以得到的好處包括:在行動環境中通訊、娛樂、存取資訊、分享視訊、處理文件,以及享受有關於行動定位的相關服務。


在軟體的部分,Intel已經獲得眾多公司及開放原始碼社群的支持,可以更專注於如何將效能提升,當然在外型設計及重量的設計也不能輸給現有的智慧型手機,Apple公司設計的iPhone提供了一個初始的基準,雖然從規格看來,MID的體積可能會比iPhone稍大一點。


MID強調隨處上網存取網際網路的多媒體資訊,成功的關鍵因素仍需網路存取媒介的配合,目前包括主要有WiFi、3.5G、WiMAX。WiFi傳輸速率快,但訊號涵蓋的範圍較差,也容易受建築物的干擾;3.5G訊號涵蓋範圍大,但傳輸速率略嫌不足;目前WiMAX似乎是最具潛力的,其傳輸速率較3.5G適合傳送影音資料且訊號涵蓋的範圍也比WiFi大很多,傳軟速率高將能提供給消費者更多元化的應用,只是WiMAX現在仍屬推行的階段,尚未普及。


其實MID扮演的角色並不準備替代筆記型電腦和智慧手機,而是擁有筆記型電腦或是智慧手機的消費者更有可能購買MID,因為上網已經成為了他們的日常需要。當他們在辦公室或家以外的地方,MID如何取代個人電腦和智慧手機成為更好的選擇,這就需要時間來證明了。


---作者任職於資策會網路多媒體研究所行動多媒體中心---


相關文章
MWC 2009全球行動通訊大展特別報導
深度剖析MID之系統環節設計
MID運算核心優勢探討
u-blox最小的GPS模組 創造最大MID傳奇
革新快閃記憶體邁出下一步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瀚錸引進智能家居系列產品 推進連網增速新趨勢
» 工研院CES展後賦能科技創新 掌握AI產業鏈商機可期
» 國科會TTA偕新創團隊挑戰CES 2024
» 圓展4K雙鏡頭聲音追蹤攝影機獲台灣精品銀質獎
» 摩爾斯微電子與Xailient合作改變智慧型攝影機前景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191.223.123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