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無線USB市場與晶片發展現況剖析
 

【作者: 歐敏銓】   2007年02月02日 星期五

瀏覽人次:【10378】

我們正處於一個由類比通訊進入數位通訊、並從有線通訊進入無線通訊的時代。在無線廣域(WWAN)的範圍中,GSM/GPRS/WCDMA等蜂巢式網路已讓人們的通話可以行動化,另一競爭技術WiMAX也已邁入商品化的階段;在無線區域網路的部分,802.11a/b/g已成為相當普及的室內技術,更高速的802.11n也即將公佈;另一個重要的應用領域則是短距離的無線個人網路(WPAN),其中藍芽已用在手機的耳機等用途上,但更高速的UWB技術在兩大陣營的標準爭執多時後,總算進入明朗的階段,WiMedia今日已取得主導性的地位。


WiMedia聯盟的任務是定義其MB-OFDM UWB的底層PHY和MAC規範,並進行PHY的互通性測試。在此一高速射頻訊號收發的技術基礎下,透過協定調適層(Protocol Adaptation Layer;PAL),UWB可以用在不同的短距離應用上,包括USB、WiNET(UPnP/IP)、1394、HDMI,甚至是同為短距無線技術的Bluetooth,請參考(圖一)。目前發展最快的無疑是無線USB(Wireless USB;W-USB),W-USB V1.0標準已在2005年5月公佈,而Bluetooth SIG也已在2006年3月底選擇MB-OFDM做為其3.0版的公共無線平台基礎技術。



《圖一 UWB可做為公共無線平台的基礎技術(資料來源:USB-IF》 - BigPic:944x563
《圖一 UWB可做為公共無線平台的基礎技術(資料來源:USB-IF》 - BigPic:944x563


W-USB的市場定位

就市場定位來看,WPAN和WLAN確實有其市場區隔,其互補性大於競爭性,就如同乙太網路和USB 1.1/2.0之間的關係一樣。其中USB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它在PC及其週邊的採用率幾乎達百分之百,在消費電子及通訊產品的應用也愈來愈普及,在此基礎下,W-USB具備了極佳的發展條件。根據In-Stat的分析,截至2005年USB的設備年出貨量已達14億個單位,預估到2010年時將成長到28億,其市場領域涵蓋低速、全速、高速USB,以及最新的W-USB,約佔3億個單位。請參考(圖二)。



《圖二 USB及W-USB的市場成長預估》 - BigPic:913x461
《圖二 USB及W-USB的市場成長預估》 - BigPic:913x461

Artimi全球行銷資深副總裁Thomas J Cooper表示,就應用面來看,短距離的高速無線通訊又可依大量數據傳輸和串流影音播放的用途,以及是固定式或可攜式的設備,再分為四大類型的應用領域。這四大區塊的要求各不相同,其中串流影音播放要求極高的即時性,大量的數據傳輸要求的則是速度,可攜式設備則非常重視低功耗及小尺寸的設計。因此,在W-USB的應用上,將會以固定式的PC及其週邊為最先開始的市場,而且主要是用於數據的傳輸,因為這會是技術難度較低的一個領域。請參考(圖三)。



《圖三 W-USB的四大應用領域(資料來源:Artimi》 - BigPic:832x539
《圖三 W-USB的四大應用領域(資料來源:Artimi》 - BigPic:832x539


以市場建置的現況來看,PC售後市場(after-market)及附加卡(add-on card)確實是W-USB最早鎖定的開發目標,多數的UWB/W-USB晶片組廠商已分別提出W-USB Dongle、Hub及mini card的參考設計和評估套件(EV Kit)。WiQuest台灣區總經理Doug Pierce指出,新興的市場總需要先證實技術及應用模式是可行的,才會大量的採用。因此,先期市場必然是從為既有的設備延伸W-USB的功能開始,這將會在明年第一季進入商品化的階段;下一步才會推出嵌入式功能的產品;至於可攜式和行動式的產品,則會再晚一步,為的是要等到市場上有足夠的主機(Host),才能形成無線連結的同步環境,例如將手機的相片傳送到列表機進行輸出,或將MP3音樂從PC上傳到手機上頭。


另一個重點市場則是家庭影音產品的無線應用。Doug Pierce認為這個市場會比PC市場稍晚起步,但相差時間不會太久,也會從售後市場先開始。不過,這類的應用對連線的可靠性與可用性相當重視,不能允許出現太高的封包錯誤率,而且要在與其他無線訊號共存的環境下,仍不致於受到干擾而造成效能衰減,也就是在與Wi-Fi、手機、無線電話和微波爐等設備在相距10~20 公分的狀況下,也還能提供順暢的廣播品質。這對晶片及設備廠商來說,都不是件容易克服的事。


W-USB的技術特色

且來看看W-USB的技術特性及設計需求,這部分的規範是由USB-IF在進行定義與驗證。它和有線的USB規格極為相近,同樣是採主機–設備(host – device)的拓樸架構,其一主機最多可連上127個終端設備,形成叢集(cluster)網路;W-USB的叢集可以與空間中的其他叢集並存,並能將干擾降到最小。W-USB也與有線的USB完全相容,能夠橋接到有線USB的主機與設備。


此架構的特色是由主機端來負責複雜性的工作,進而保有設備端的建置單純性與成本;在安裝、設定上也要非常簡單。在頻寬上,W-USB在短距離內擁有極高的傳輸率:在三公尺內能達480Mbps,十公尺內則仍有110Mbps的速度,不過,W-USB的傳輸率是有延展性的,在更佳的技術條件下,它甚至能提供超過1Gbps的速度。


為了適用於可攜式及行動式產品,W-USB的電源管理是相當重要的議題,規劃中的目標是將收發器PHY的功耗能降到130~160mW的程度。此外,無線連結的另一個挑戰是其安全性,必須讓主機與設備,或設備與設備之間建立起可信賴的連結,這需透過設備的驗證(authentication)來達成。不過,此一驗證的進行又不能對傳輸效率造成太大的衝擊,也就是加解密的過程不能太過複雜。


WiMedia與全球頻譜頻範

再來看看WiMedia所提出的MB-OFDM UWB的射頻實體層規範,它可免費使用3.1~10.6GHz的非管制頻段,支援的數據速率為53.3Mbps、80Mbps、106.7Mbps、160Mbps、200Mbps、320Mbps、400Mbps和480Mbps。UWB的使用頻譜又再分為14個頻段(band),每個頻段的頻寬為528MHz,前面有4個各有3個頻段的頻段群(band group),第 5 個頻段群則包含 2 個段段。


在MB-OFDM的架構下,每一個頻段採用110個次載波(sub-carrier)來傳送資料,其中100個是數據資料載波,另外10個是保護載波(guard carrier)。以不同資料速率編碼的數據會會以展頻方式發射出去,展頻的方式又可以分為時域/頻域交錯(Time-Frequency Interleaving;TFI)編碼和固定頻域(Fixed Frequency Interleaving;FFI)編碼兩種。在Ecma的規範中,前4個頻段群各定義了4個TFI和3個FFI通道,加上第5個頻段群的2個FFI通道,總共有30個通道可以使用。


雖然原則上有將近7500MHz的頻寬可以給MB-OFDM UWB使用,但在全球市場上,除了美國是全頻段開放給民間使用外,其他的區域或國家都只做了部分的開放,某些頻段還有條件限制。在大部分的區域會先使用第一頻段群(band group 1)的3~5GHz低頻區來傳送UWB訊號,不過,在規範動作較快的歐、日、韓等地,都對使用產品做了偵測與迴避(Detect and Avoidance;DAA)的要求。


在UWB所使用的3.1~10.6GHz頻段中,同時已有包括軍用雷達、802.11a、WiMAX等無線技術在使用,DAA的目的就是要避免UWB對其他使用付費頻段的無線技術造成干擾。UWB接收器在第一頻段群中最小接收靈敏度的測試數據顯示,當資料速率為53.3Mbps時,靈敏度為-80.8dBm/MHz,若資料速率提升到480Mbps 時,靈敏度需求為-70.4dBm/MHz。所以DAA的規範中,當UWB的接收器偵測到其他付費頻道的電波訊號時,必須將發射器的發射功率(Emission level)從-41.3dBm/MHz降到最低需求的-70dBm/MHz。目前包括日、韓、歐洲都準備採行這樣的規範,不過對4.2~4.8GHz的第三頻段會暫緩執行。請參考(圖四)。



《圖四 MB-OFDM的頻段使用與各區域DAA限制(資料來源:USB-IF》 - BigPic:921x550
《圖四 MB-OFDM的頻段使用與各區域DAA限制(資料來源:USB-IF》 - BigPic:921x550


Doug Pierce表示,對UWB PHY的晶片廠商來說,DAA技術的建置並不容易。在偵測上就得先做到對所有頻段的監聽動作,當偵測到某頻段的工作中電波時,還得進行降頻或迴避動作。Doug Pierce指出,在迴避的作法上有兩種,一是將UWB的發射頻段轉移到另一個不會產生干擾的頻段,例如從第一頻段移到第二頻段;另一種作法則是形成迴避空隙(notch),也就是將該頻段中有其他電波存在的資料音(Data Tone)給關掉,這得靠複雜的演算法來達成。


UWB晶片市場

W-USB/UWB的應用即將登場,各家晶片公司早已摩拳擦掌,準備在這個新興市場中大展拳腳。這些廠商包括:Wisair、Staccato、Alereon、WiQuest、Sigma Designs、瑞昱(Realtek)、Tzero、Focus Enhancements、Artimi、NEC、Infineon,其中多數屬於新創(start-up)公司,各自擁有獨到的技術特色,也定位在不相同的市場領域。因此,下游的系統設備廠商有必要清楚自己的需求,才能選擇最適合的晶片解決方案。


設備業者首先要確定自己的產品類型與應用市場。W-USB/UWB主要有三大應用市場,分別是PC及其週邊、消費性電子及行動裝置。預估在2007年會率先採用W-USB的產品,包括dongle、Hub、mini-card、底座(docking station)等PC裝置、外部硬碟及CD/DVD燒錄器、列表機、MP3/PMP和數位相機等等。


這些PC和消費性電子產品將會使用3.1~4.8的低頻段群,這也是目前多數晶片廠商都支援的頻段。不過,其他的頻段也在規劃使用中,其中4.8~6GHz的頻段偏向避開不用,因為802.11a與即將推出的802.11n將執行在4.8~6GHz頻段。手機則會採用6GHz 以上的高頻段,這也是下一代藍芽將會執行的頻段。因此,在考慮UWB的應用上,低頻及高頻的雙頻支援會是未來的一大趨勢。


再來是晶片架構的選擇。就W-USB/UWB的系統架構建置上,與其他的無線技術建置一樣,整個系統架構的主要單元涵蓋:天線、RF射頻段實體層(將高頻電波接收並轉為低頻電波)、基頻段PHY層(將電波解調變為數位訊號)、基頻段MAC層(數位功能執行);其它的單元還包括:微處理器、記憶體、I/O、Tx/Rx交換器(switch)、濾波器(filter)、石英共振器(Crystal)及被動元件等。除了天線是分開設計外,各家廠商對RF、PHY和MAC的整合或獨立作法並不相同。


目前整合度最高的首推Staccato的解決方案,該公司連同RF、PHY和MAC都整合在一起,推出全CMOS的Ripcord系統級封裝(SiP)單晶片,請參考(圖五)。此外,包括WiQuest、Wisair等多數廠商都推出PHY和MAC整合的基頻單晶片,再與RF晶片搭配。Alereon則是分別推出RF、PHY和MAC的獨立晶片,以因應主機端和設備端的不同需求。Realtek推出的是整合RF與PHY的晶片,並搭配其他廠商的MAC方案。包括Intel、NEC等大廠都有自己的MAC方案,而新興廠商中,Artimi是唯一主攻MAC解決方案的廠商。



《圖五  Staccato的SiP單晶片解決方案(資料來源:Staccato)》 - BigPic:983x482
《圖五  Staccato的SiP單晶片解決方案(資料來源:Staccato)》 - BigPic:983x482

Doug Pierce指出,從藍芽及Wi-Fi的發展來看,單晶片整合是無線產品的必然設計趨勢。整合度愈高的產品能降低設計時的整合議題,例如不需自行調校從射頻到PHY,及從PHY到MAC的效能問題,也能降低潛在的品質風險,當然也能縮短設計時程,以及早推出產品。


不過,Thomas J Cooper表示,MAC的技術有相當的複雜度及專屬性,目前大多數整合型的MAC在功能性上較簡單,而且需搭配系統的CPU來協助運算,這對PC來說還好,但對於強調低功耗、CPU效能有限的可攜式設備來說就會產生問題。此外,由於MAC與應用性息息相關,這部分的技術規格變動較大,必須讓MAC具有高度的彈性,這得靠靈活的軔體結構來達成。


各家晶片特色與核心技術

就W-USB的晶片效能來看,基本的要求是要能達到53.3到480Mbps的速率,不過,有幾家廠商透過自己的技術,已能延伸超過這樣的範圍。WiQuest是目前宣稱能達到1Gbps高速效能的廠商,在5公尺以內,收發端皆採用該公司產品的設備,就能夠延伸到640、906和1024Mbps等速率。這是透過特殊的前向錯誤校正(Forward Error Correcting;FEC)編碼技術,在接收端進行誤碼糾正演算,藉此提高傳輸速率,完全是透過軟體技術來達成,並未變更任何硬體配置。此外,Focus公司的PHY能將操作頻率更廣泛地涵蓋3.2~7.2GHz的高、低頻,其速率範圍可從37Mbps提升到880Mbps,共有16個選擇速率。


Doug Pierce表示,UWB的高速能力,本來就很適用於多媒體應用的領域,而該公司達到1Gbps的解決方案,能夠在低壓縮率的條件下,提供HDTV或SXGA等高畫質影像的傳輸用途。這也是WiQuest日前推出WiDV解決方案(WQST100/101晶片組),正式跨足家庭影音無線傳輸領域的原因。請參考(圖六)。



《圖六  WiQuest的高傳輸率可達成低壓縮比的影音傳輸(資料來源:WiQuest)》 - BigPic:857x551
《圖六  WiQuest的高傳輸率可達成低壓縮比的影音傳輸(資料來源:WiQuest)》 - BigPic:857x551

比WiQuest更早定位在家庭市場的廠商是Focus和Tzero,其中Tzero以能滿足即時連結訴求的可靠性(reliability)和可用性(availability)而受到肯定。該公司的晶片方案強調在傳輸上的封包錯誤率小於10~8,也就是在兩個小時內連一個封包錯誤都不會產生;在電波干擾的穩定性上,當正常訊號與干擾來源的比值已小到-10dB時,在操作上仍不會發生問題。此外,其晶片也具備QoS機制,能為影音服務提供頻寬保證。


Tzero晶片的另一特色是採用多輸入多輸出(MIMO)先進天線技術,該公司的UltraMIMO技術強調能增加傳輸範圍、提升連結可靠性及降低干擾的情況。同樣也採用先進天線技術的廠商則包括Realtek和Sigma Designs。Realtek開發了一項稱為MRC(maximum ratio combining)的技術,它類似MIMO,以兩組獨立的發射及接收電路來提升通訊的品質。該公司指出,透過MRC技術能有效將通訊的可靠度提升10%以上。


此外,Sigma Designs的Blue 7晶片採用的是智慧型矩陣天線(Intelligent Array Radio, IAR)技術,它可以同時支援3個天線,在20公尺內可達到106.7Mbps的速度,在10公尺處則能有200Mbps的速度,這顯示出此技術能有效提升UWB的傳輸範圍。


其他考量

在效能以外,W-USB/UWB晶片方案的選擇,還有幾項重要的考量因素,包括支援介面、功耗和成本等。就介面上,不同的應用定位會有不同的介面需求,例如在PC應用上需要用到CF、SDIO等介面;在多媒體應用上則會需要如DVB-SPI的MPEG介面。此外,基頻晶片最好能提供可配置(configurable)的同步性本地匯流排介面,以和各種外部的IC進行通訊,例如1394、USB 2.0、Ethernet晶片或微處理器等等。


低功耗則是W-USB/UWB晶片的一大設計議題。對於接電式的設備來說,目前的解決方案大致上已可行,但對於可攜式及行動式的設備來說,在功耗上仍有很大的挑戰待克服。一般PDA在沒有應用通訊連結時,功耗約250~400mW;若考慮通訊狀況,手機的通話功耗一般為200~300mW,這些設備的預期電池使用壽命至少要有3~5天。今日若再增加W-USB的應用,也不能增加太大功耗需求,才不會對電池壽命造成太大的衝擊。W-USB對射頻功耗的設計要求是要降到300 mW以下(使用狀況),平均則在100mW左右。目前的技術現況請參考(表一)。


(表一) UWB接收及發射之硬體功耗預估(資料來源:NCTU isIP Lab)

Process

Rate (Mb/s)

TX

RX

130nm

110

117mW

205mW

200

117mW

227mW

480

180mW

323mW

90nm

110

93mW

155mW

200

93mW

169mW

480

145mW

236mW


以Alereon的發展藍圖來看,目前整個W-USB功能模組的峰值動態功耗達1.4W,但透過製程技術的升級,當逐步走到全CMOS的90nm製程時,整個模組的功耗可以降低到0.6W,請參考(圖七)。若再透過先進的電源管理技術,也就是有效管理運作和休眠的模式,並儘量降低電流洩露的靜態功耗,就能達到更佳的低功耗成果。



《圖七  Alereon之W-USB功能模組在功耗上的發展藍圖(資料來源:Alereon)》 - BigPic:941x558
《圖七  Alereon之W-USB功能模組在功耗上的發展藍圖(資料來源:Alereon)》 - BigPic:941x558

在成本方面當然是愈低愈好,而只要市場量產需求浮現,晶片方案也採行先進的製程,則屆時降價的空間就很大。在目前市場起步的初期,整個W-USB功能模組的報價約在20~25美元,價格仍高,但預估到了2007年中以後,價格會降到10美元左右,2008年後則會再降到6~8美元,甚至是5美元以下。


結論

據Doug Pierce指出,目前WiMedia對PHY/MAC產品的第一次驗證結果已經在12月初出爐,有4項產品通過驗證,接下來很快就會進入主機(HWA)或設備(DWA)端產品的W-USB認證,以及微軟方面的認證。預計大約在明年初,通過這些認證的產品就會開始上市,將W-USB正式推入商品化的階段。


這雖然只是一個開始,但卻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未來,環繞在消費者身邊繁雜的通訊線路,將可望逐步被無線的UWB技術給取代。不過,在這一天來臨之前,還有很多的障礙橫在眼前有待克服,包括在有限頻譜上的使用方式、對WUSB、藍芽、WiNET等多種應用模式的支援,以及在產品效能、成本、尺寸與功耗之間的取捨。


(作者為電子產業自由作家,聯絡方式:ou.owen@gmail.com )


相關文章
USB供電5.8 GHz RF LNA具有輸出電源保護
選擇USB轉接驅動器的須知三要點
輕鬆有趣地提高安全性:SoC元件協助人們保持健康
如何防止USB C型電纜冒煙
機器視覺系統提升藥瓶檢測效率及準確性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豪威集團推出用於存在檢測、人臉辨識和常開功能的超小尺寸感測器
» ST推廣智慧感測器與碳化矽發展 強化於AI與能源應用價值
» ST:AI兩大挑戰在於耗能及部署便利性 兩者直接影響AI普及速度
» 慧榮獲ISO 26262 ASIL B Ready與ASPICE CL2認證 提供車用級安全儲存方案
» 默克完成收購Unity-SC 強化光電產品組合以滿足半導體產業需求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219.47.239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