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綠能產業智慧電網商機無限
AMI先進讀表系統為智慧電網中樞

【作者: 籃貫銘】   2010年06月07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7569】

智慧電網(Smart Grid)基本架構


智慧電網簡單的說,就是將傳統的電力配送系統和資訊科技結合,讓電力網絡具有雙向溝通的功能。以往電力公司單向賣電給用戶,舊有的機械式電表只能顯示用電度,電力公司還要請民眾自行填上用電量。換上智慧電表後,用戶端的用電資訊即時通過網路傳回電力公司,電力公司可利用監控系統,監控電路輸送過程以避免發生短路,還能進行電量調配,台灣估計可以減少用戶每年253.5億元的電費支出。



《圖一 AMI先進讀表系統概觀》


智慧型電表基礎建設


建置智慧電網的第一步為換裝智慧電表,智慧電表是智慧電網很重要的環節,是整個智慧電網的最前端,功能為得知用戶的用電量。美國歐巴馬政府推動智慧電網能源領域的第一個部份就是推廣智慧電表。



智慧電表就是「電子式電表」具有「網路傳輸」的功能。經濟部能源局及台電公司目前正積極推動規劃「智慧型電表基礎建設」(Advanced Metering Ingrastructure,AMI),建置自動讀表平台,先完成高壓用戶換裝智慧電表,再逐步推動至低壓用戶,長期目標為全國1200萬用戶換裝智慧電表,取代傳統電表。根據經濟部能源局評估,國內建構智慧型電表基礎建設,預計每年投入成本62.8億元,可創造出68億元的電業效益,帶動國內產業781.9億元總產值,具有相當高的成本效益。



智慧電表的規格分為二種,一種是歐規的IEC,全球市佔率高、功能簡單、價格便宜,而美規的ANSI則體積較大、價格高、功能複雜。智慧電表建置的最大目的,就是時間電價(Time Of Use;TOU)的支援。民眾可以在家利用智慧讀表螢幕(In-Home Display;IDH)接收動態即時電價訊息,若螢幕顯示紅燈,表示目前電價高昂;綠燈,表示減價時段,而電價資訊是不固定的,依照電力公司從各地蒐集到的用電量資訊來決定。



智慧電表的TOU功能主要是用來改變用戶用電習慣,希望用戶依照電價的不同,選擇在最便宜的費率時段使用洗衣機、烘衣機等高耗電的電器用品。當電價開始上漲時則減少用電。如此一來,電力公司不用為了應付尖峰用電時段而建置高規格、高電力輸出量的發電廠,也可避免離峰用電時段,閒置發電廠,達到電力公司節能減碳的目的。



感測網路


感測網路(Field Area Network)是負責將電表資訊由用戶傳輸到資料集中器,再由集中器傳回AMI系統中心。感測網路以免付費的有線或無線通訊技術為優先考量,必須容易佈建與維護且具有Self-Healing的功能。目前全球感測網路並沒有主流標準,電力公司具有主導權,可選擇的感測網路有RF mesh、RF point to multipoint、WIMAX、fiber以及BPL/PLC。美國多是木造房子,無線穿透率比較好,因此使用無線的方式比較適合,反觀歐洲建築密集,且多為水泥建築,使用PLC比較多。至於台灣因為建築物很多變化,目前台電計畫使用混合式的感測網路,結合RF與PLC一起使用。



《圖二 從系統架構看智慧電網》


AMI的疑慮


所有東西加上「智慧」就是好的嗎?答案可不一定。部分國家導入AMI之後,產生出一些疑慮。例如美國德州發生的糾紛,即是因為民眾對於AMI系統的不熟悉,導致前後使用電度量相同,電價反而上漲的情況發生。這是肇因於政府沒有向民眾仔細解說時間電價的費率,尖峰與離峰的電費相差倍數以上,民眾一時不查,在尖峰時段大量使用電量,因而費率暴漲。



也有民眾抱怨智慧電表所偵測的用電量不准,比以往多出許多。這是因為智慧電表相較於以前的機械電表,可以非常精準的測出用電量,因此實際上的用電量比以往反應速度慢的機械表高。另外,電力公司清楚得知用戶電量使用狀況,也產生了隱私問題。



2010年全球智慧電表估計需裝置1億具,而建置AMI所需要的技術主要包括Wireless/Telecom(12%)、IT Software(25%)與IT Hardware(30%)。資策會網多所副主任陳文瑞指出,這三個主要技術組成佔全部技術的67%,而這些技術都是台灣廠商的強項,因此台灣電子產業在分食全球電網市場很有競爭力。光是台灣智慧電表的換裝商機高達360億元,除了大同得到高壓用戶自動讀表的示範標案,更多的廠商有意競標低壓用戶電表。



台灣電子產業挾著雄厚的技術與硬體實力,在智慧型電表基礎建設(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AMI)技術組成裡,擁有67%的軟體與硬體強項,目前已經有多間廠商替AMI系統商代工,但是陳文瑞認為,打出自有品牌才是搶攻智慧電表市場的好機會。



相關文章
以半導體重新定義電網
利用物聯網發揮智慧電網優勢
物聯網技術促進節能減排
適用於家庭與大樓自動化晶片組
技術與需求同步到位 智慧電網大步前進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豪威集團推出用於存在檢測、人臉辨識和常開功能的超小尺寸感測器
» ST推廣智慧感測器與碳化矽發展 強化於AI與能源應用價值
» ST:AI兩大挑戰在於耗能及部署便利性 兩者直接影響AI普及速度
» 慧榮獲ISO 26262 ASIL B Ready與ASPICE CL2認證 提供車用級安全儲存方案
» 默克完成收購Unity-SC 強化光電產品組合以滿足半導體產業需求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221.192.248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