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半導體產值下修 類比晶片的現在與未來
四個「最」加持

【作者: 季平】   2022年08月29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5500】

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 (WSTS) 發布2022年8月最新半導體市場預測,由於消費性電子終端需求疲弱,導致記憶體價格下跌、產值縮水,加上記憶體市場成長動能趨緩,預估今年全球半導體市場成長率將由原來的16.3%下修至13.9%,市場規模達6,332.38億美元,較原先預期的6,464.56億美元調降2.0%。2023年市場成長率則自5.1%下修至4.6%,市場規模達6,623.6億美元,較原先預期的6,796.5億美元調降2.5%,雖然如此,今、明總體市場規模仍將續創新高。


隨著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及儲存型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供給過剩,價格走跌,今年下半年價格恐將持續走跌,因此,WSTS原本預估今年全球記憶體市場產值年增率達18.7%,明年再成長3.4%,大幅下修今年全球記憶體市場產值年增率為8.2%,明年下修至0.6%。這波預測修正也包含微處理器(MPU)、微控制器(MCU)等微元件市場成長率,由原先預期的11.4%下修至5.9%,明年成長率由5.3%調降至3.6%。不過,WSTS卻反向調升類比元件2022年市場年增率,由19.2%上修至21.9%,明年成長率則由5.7%上修至6.4%。


WSTS表示,今年半導體市場仍有機會超過6,00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7.8兆元)。主要類型晶片多出現雙位數年成長,其中,邏輯IC產值可望成長約24.1%,類比IC成長約21.9%,感測器成長約16.6%,光電子成長約0.2%。以地區來看,亞太地區預計成長10.5%、美洲23.5%、歐洲14%、日本14.2%。


IC Insights則預估,隨著5G手機出貨量增加,相關基礎設施到位,2022年通訊產業將占類比IC銷售的最大部份,其中,無線通訊應用將占整體類比通訊領域銷售額的91%,有線通訊應用則占9%。由於手機、筆電及各類行動裝置的電池供電系統都需要這類晶片調節電源,避免裝置運作時溫度過熱,同時延長電池壽命,加上這些晶片還具有通訊介面、顯示器背光等調節功能,市場整體需求仍相當大。


混合類比數位IC當道 類比晶片市場的「4個最」

IC市場又可分為四大產品別:類比、邏輯、記憶體和微型元件,近兩年晶片短缺潮中最短缺的是類比和電源管理晶片。工研院電子與光電系統研究所所長張世杰指出,如今已經沒有純粹的數位IC或類比IC,多是混和類比數位IC,但還是存在純粹的記憶體IC,如Flash、Dram,只能區分數位導向設計IC,以製程微縮達到面積、速度、功耗優化等效益,也包含時脈、傳輸、電源調控等大量類比電路;非數位導向設計IC(類比IC)則特別要求高精度、低雜訊等品質,也會借重大量數位電路以達演算法校正。


圖一 : 工研院電子與光電系統研究所所長張世杰。(source:工研院)
圖一 : 工研院電子與光電系統研究所所長張世杰。(source:工研院)

張世杰進一步說明,目前工業應用上多為「少量多樣高規」,是典型類比晶片市場。「高規」指的是具備精確度、大電壓範圍、極高速(射頻)、極低功耗、低雜訊等特性。隨著智慧製造每年以10%的年複合成長率發展,工業應用成為「最需要」類比晶片的市場。由於各式機台具有獨特的智慧製造規格與特性,加上少量多樣製程要求,勢必帶動晶片需求與成長性。


汽車產業中以半導體為主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未來5年有20%的年複合成長率;電動車每年則以2%的滲透率持續成長;車用晶片年產值約600億美元,具有10%年複合成長率的實力,所以電動車是「最具成長性」的市場。以成長快速的電動車為例,一台電動車保守估計需要500-1,500顆晶片,甚至福特Focus新款電動車需要高達3,000顆晶片。隨著電動車需求量逐年攀升,勢必帶動電池、開關、控制電路、雷達、光達等感測需求,以及一系列晶片的成長性。


通訊領域每年有15億支手機需求,市場規模穩定,約可造就300億美元的類比(射頻前端、電源)晶片產值,也是「最穩定」的市場;PC/NB類市場每年約有3億台出貨量,隨著新IO規格的推出,周邊產品的類比晶片需求上看100億美元,稱得上是「最小兵立大功」的市場。


此外,低軌衛星大量佈署並持續快速增加,地面應用多元擴展,從現今的固定式地面站,逐步擴展到車載、個人裝置到衛星IoT裝置,隨著地面接收站愈來愈多,不論是車載或個人裝置都需要類比晶片,潛力無限,值得關注。


10大類比晶片供應商占據半壁江山

類比晶片進入門檻高,似乎全是IDM廠的天下。IC Insights 發布的前10大類比晶片供應商銷售額、市占率排行,2020年與2021年相差不大,前三名為德儀(TI)、亞德諾(ADI)、思佳訊(Skyworks)。


德儀(TI)2020年類比晶片占事業比重的75%,銷售額達108.86億美元,年增9%,市占率達19%,其中,約有一半製程為12吋晶圓。德儀已於美國德州謝爾曼(Sherman)興建全新12吋(300mm)半導體晶圓廠,預計2025年投產,新的晶圓廠將加入現有12吋晶圓廠陣營,包含位於德州達拉斯(Dallas)的DMOS6、德州理查森(Richardson)的RFAB1及RFAB2;位於猶他州李海(Lehi)的LFAB預計2023年初投產。



圖二 : 前10大類比晶片供應商,德儀排名第一。(source:TI官網)
圖二 : 前10大類比晶片供應商,德儀排名第一。(source:TI官網)

圖三 : 2021年全球前10大類比晶片商營收排名。(source:IC Insights)
圖三 : 2021年全球前10大類比晶片商營收排名。(source:IC Insights)

亞德諾(ADI)市占約9%,2017年併購Linear後,取得電流感測器、雲端用高電流等新市場,營收比重以工業為主(約53%),其次是通訊(約21%)、汽車(約14%),及消費性電子(約11%)。思佳訊(Skyworks)受惠於無線通訊產品需求成長,以及5G、Wi-Fi 6技術升級,市占率達7%。


歐洲三大供應商英飛凌(Infineon)、意法半導體(ST)、恩智浦(NXP)2020年全球市占率合計17%,其中,英飛凌受惠於汽車、電源等感測器需求升溫,表現優於意法半導體及恩智浦。至於美信(Maxim)已被亞德諾(ADI)收購。


安森美(ONSemi)在功率半導體的發展僅次於英飛凌(Infineon)與德儀(TI),產品包含功率元件、感測器及電源管理,終端應用則涵蓋車用、醫療、消費性電子、工業、通訊與雲端等領域,又以汽車(約37%)為大宗,工業次之(約28%)。微晶片科技 (Microchip) 產品主要應用於汽車、軍事、航太、通訊、電腦、製造業及消費性電子等領域。日本IDM大廠瑞薩電子 (Renesas)2021年起維持晶圓廠輕減(fab-light)策略,擴大委外代工,以提高微控制器(MCU)及功率半導體的供貨能力,希望2023年前將MCU供貨量提高50%。


Gartner統計,2020年全球車用半導體總產值約374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05兆元),其中,英飛凌、恩智浦、瑞薩、德儀及意法半導體等5大IDM即占43%,尤其英飛凌市占率達11.6%,為車用半導體龍頭。


張世杰觀察,類比晶片全球前10大IDM公司都有母國強大應用體系支撐,如美系-國防工業,歐、日系-汽車工業。美系廠在太空、軍工產業支持下,在規格、操作環境上極致發展,並將產品輸出管制,保持自身優勢及對下游的引響力。


歐日系廠運用自身強大的汽車產業能量,從開發導入到安全法規,排除外來競爭,也累積晶片開發至整車系統工程的能量。不過,類比晶片重視規格,從製程、設計、構裝必須偕同優化,驗測也需借重自測程序,IDM一定程度上必須垂直整合,以韓國為例,韓國現代汽車(HYUNDAI)全球成長快速,逐步複製歐日車用IC策略。


台灣半導體業者的機會與挑戰

雖然各大IDM廠已搶得先機,台灣也有代工大廠及供應鏈生態系,2021年半導體產值約達1,458億美元(約合新台幣4兆元),占全球26.2%,也許可以找機會切入新領域。張世杰認為,台灣是晶圓代工重鎮,先進製程有相對成熟或落後的製程可以找尋應用機會,這些產能結合國內類比晶片設計,可以開拓出以成本為優勢的產品模式。比方成熟製程可以活化利用,國內系統廠透過策略性投資,以資金門檻相對低的類比晶片為標的,並導入自用,國內特殊應用標準品(ASSP)廠投資應用周邊類比IC廠構建完整應用方案,可以發揮母雞帶小雞的效果。



圖四 : 台灣2021年半導體產值1,458億美元(約合4兆台幣),占全球26.2%。(source:工研院)
圖四 : 台灣2021年半導體產值1,458億美元(約合4兆台幣),占全球26.2%。(source:工研院)

此外,台灣的優勢在於產業鏈完整集中,可以打造成本低、完整的解決方案。至於劣勢則是,不具高階應用且分工過於明確,多為配合ASSP方案或系統周邊的需求導向,導致業者僅能著力於低規格產品,而且無法定義創新產品,話語權仍掌握在IDM等大廠手中。



圖五 : 台灣IC設計主力在邏輯IC,記憶體及類比感測元件相對較弱。(Source:工研院)
圖五 : 台灣IC設計主力在邏輯IC,記憶體及類比感測元件相對較弱。(Source:工研院)

不過,台灣目前已有業者發展Fab+design、System+design,有機會引入專業委外封測代工(OSAT),整合成類IDM廠,如傳統封裝、先進封裝、高階測試多元發展的日月光投控就穩居龍頭地位,台積電等產業龍頭也可以幫自己的類比產品調整製程與架構。至於電動車市場近年來有業者大力推動傳統車廠分工,如鴻海的MIH電動車開放平台(Mobility In Harmony Open EV Platform),台廠可以把握這些機會,擴大實力與競爭力。簡單來說,台灣很多廠房做了成熟製程就沒辦法做數位,成熟製程最適合做類比IC,台灣現在可以做具有成本優勢的產品,與舊產能結合,找新的出海口,在台積電、聯發科、鴻海等「富爸爸」的帶領下,成功機會非常高。


未來2趨勢:異質整合+高效運算

展望2022年下半年或2023年,類比晶片的未來趨勢還可以觀察哪些指標?


張世杰指出,近期超微半導體(AMD)市值已超越龍頭英特爾(Intel),AMD的成功引出新的機會點,代表在摩爾定律推進下,還有其他多元進展方案有待發掘與挑戰,多晶片異質整合有機會在性能及成本上找出甜蜜點。類比晶片是以規格導向,不追隨摩爾定律,過往都和數位晶片做出明確的產品區隔,「透過異質整合,可以將多樣態晶片整合,做到系統及封裝單元,這將是未來的產品趨勢。」


此外,世界級的晶片廠商如蘋果(Apple)、超微、英特爾、高通(Qualcomm)、聯發科技(MTK)等已透過各式垂直、水平排放整合多晶片以進行高效能運算,未來可密切注意這些大廠的發展動態,隨時掌握電源管理IC(PMIC)、IO晶片(IOIC)的最新整合進程。


相關文章
類比晶片需求強烈 8吋晶圓代工風雲再起
工業4.0環境下的自動化系統重新定義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全球智慧手機用戶數持續增長 2028年蘋果將超越三星
» 荷蘭半導體再添助力 ChipNL獲1200萬歐元資金挹注
» Honda發表全新e:HEV油電混合動力系統:S+ Shift技術
» 半導體生產技術加速演進 高純度氣體供應為成功基礎
» 創新在宅醫療 南臺科大智慧健康醫療科技研究中心展示成果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29.209.80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