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利浦(Philips)半导体部门8月初正式与母公司分割,这已是最近几年第三个大型半导体厂,与母企业切断脐带,不能再仰其鼻息,半导体产业发展在逐渐走向成熟之际,竞争的激烈程度日益升高,获利能力不佳自是这些半导体部门被「遗弃」的主要原因,半导体从过去的高成长与高利润,到低成长与微利,从这些分割案中我们又能找到什么启示?

半导体产业已经是退色的金母鸡了? BigPic:480x640
半导体产业已经是退色的金母鸡了? BigPic:480x640

从摩托罗拉(Motorola)、安捷伦(Agilent)到飞利浦半导体部门的分割看来,半导体部门的高度竞争,一方面因为技术的成熟,让半导体领域进入的门坎降低;另一方面却因为市场对于半导体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让一家具有竞争力的大型半导体厂商,需要具备的技术能力越来越复杂,因此想要在半导体市场胜出越来越困难。所以,这些半导体部门的独立只是开始,未来几年或许将出现数家半导体公司消失的事件,每个领域都只会剩下不到三家主要厂商。

另外,由于半导体产业景气循环的特性,造成企业获利不稳定,不利于企业长久的经营,飞利浦集团总裁兼CEO Gerard Kleisterlee就表示,该公司将藉由此次出售,远离半导体与电子组件等的「周期性行业产生的收入波动」,转而专注以医疗保健与消费者日常生活为主,更稳健且具经济效益的业务。而该公司期望将飞利浦重新定义为「真正具有价值的持有股」,而非传统印象中「不稳定的科技股」。

飞利浦集团认为半导体芯片业务的波动性太大。该公司半导体部门的执行长Frans van Houten表示,「如果受宠」(if you were really loved),飞利浦半导体被分割的事情就不会发生。这也表示,半导体业务从过去被视为能提升企业竞争力,到现今变成是拖垮企业长期发展的拖油瓶,都显示半导体已经渐渐失去明星产业的光环,让这些国际性企业宁愿舍弃半导体业务,专心经营根基更为深厚的系统产品品牌事业。

对于台湾的半导体产业来说,这些现象目前看起来忧喜参半,忧的是过去台湾半导体产业原本就是以中小规模起家,这些规模不算小的国际半导体厂商,长期竞争力都有问题了,台湾厂商未来的发展不是更令人忧虑?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是否应该采取整并的策略,形成几家大型的半导体厂商,以提升竞争力?另外,过去台湾厂商的研发比重与投入金额,都不如欧美厂商,对于长期竞争力的培养自然不足,更不用说具备多样化整合性的技术能力了。

另一方面,台湾半导体产业过去也因为规模相对较小与垂直分工模式,使得大部分厂商都只固守一小块领域,包袱显然没有摩托罗拉、飞利浦这些大型企业重,也因此,台湾半导体产业应该在最近这几年,趁着国内产业升级与全球半导体产业秩序重整的机会,强化自身体质,并寻找最适合的发展方向,为未来十~二十年的发展做好布局,最近几年或许就是台湾更进一步取得全球半导体产业重要地位的契机。

相信身在半导体产业的人对于飞利浦、摩托罗拉、安捷伦这些企业最近几年的分割动作都感到些许的忧心,这些国际级企业对于全球产业发展的前瞻看法,具备相当的参考价值,所以当其选择放弃半导体事业,也代表这个产业未来的发展性是被质疑的,尽管目前看来,此一看法还有待时间证实,但是却也相当值得台湾半导体产业思考,这是一个抢占市场趁机壮大实力的机会?还是应该认清事实,好好布局另外一个明星产业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