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MakerBar的一场发表会上,认识了Bruce,当天晚上他做了个精彩的分享 – 关于他如何渡过9天8夜的Burning Man盛会。

Burning Man的燃烧仪式(摄影:Trey Ratcliff)
Burning Man的燃烧仪式(摄影:Trey Ratcliff)

这绝对是一场狂野奔放的聚会,六万多个「朝圣」者,从世界各地拥进美国内华达州的黑滚石沙漠,以各种型式来展现创意、分享理念或解放束缚,并在最后两个晚上,把象征大会精神的巨大人形及庙堂建筑给焚烧掉。

年年如此。而包括脸书创办人Mark Zuckerberg、Google创办人Larry Page等,都是Burning Man的常客。

在这里,你可看到各种天马行空的创意,尤其是俏丽的「花灯」汽车或巴士;散落在会场的数不尽营账中,持续进行着各种活动,如瑜珈修行、美食宴会,或「神秘」、「疯狂」体验。

在这里,你无法预期将碰到什么人、什么事,但可以肯定的是,绝对新鲜无冷场!

朋友问,是什么动力让他们去参加Burning Man?是平常工作压力太大,想找个地方释放一下、暂时逃避现实?

可能是吧,但应该不全然如此。

看着Bruce播放着一张张Burning Man的活动照片,很难不联想到美国嬉皮年代的影子。越战的苦闷、无意义,引发美国广泛的嬉皮运动,不仅深远地影响美国社会文化发展,所播下的种子,即使到了今日,仍然看得到它的影响力。

贾伯斯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年轻时恭逢其会,曾吸食迷幻药,再参与心灵探索性的宗教团体,并一生奉行禅修。这些经历,贾伯斯一直引以为傲,他还曾在与史丹佛学生对谈时问他们:「你们当中有几个人吸食过迷幻药?」

如今我们迈进了行动年代,贾伯斯功不可没,而他打造iPhone、iPad的创新思维,该与其内化的「颠覆」性格及静修功夫有相当程度的关系。

「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可以改变世界的人,才能改变这个世界。」这是苹果1997年《不同凡想》的广告词,这或许也说明了参与Burning Man盛会的一个重要意义:打破俗世规则、让各种可能性发生吧!

当全球经济成长的动力已由技术竞争转向「创意」、「体验」式的竞争,过去靠船坚炮利或资本密集成功运作的一些市场法则,确实正逐步地在瓦解中,最后能突显差异化价值的决定因素,将是「人」:一群有特色、勇于尝试,也懂得生活的人。

台湾或许没有Burning Man、嬉皮文化,但七、八O年代的民主运动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后遗症是台湾的政治对立与无力,但人民的批判精神与自觉,却促成在地文化的不断深化和优质化,大家愈来愈懂得经营生活和做自己,当然也培育出许多有特色的人与事。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将内在的生活质量、文化素养转化为外在的竞争优势?让国际化的科技产业与在地的文创产业结合,该是个让彼此都加值的发展方向。怎么做呢?大家一起来想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