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從數十年前就曾經歷過幾次的流行,但是就不曾有過像今年這麼地風起雲湧,尤其是由世界級的家電大廠領軍帶頭往前衝,積極地推廣以「3D TV」為主軸的3D產業;不過就在同時,我們也發現不少3D發展的負面阻力與障礙,會將這股舉世3D的狂熱逐漸澆冷,如果今天我們能夠克服這些阻力與障礙,則我們就有機會將3D推向主流產業;反之,這百年難得一見的3D榮景,有可能會從此衰敗下去直到下次的輪迴再生。

那麼,什麼會造成3D發展的阻力與障礙?主要有:缺乏優質3D內容、充斥許多劣質3D內容、配戴3D眼鏡不舒服與不習慣、容易產生頭暈目眩、沒有標準制訂所以造成各家的3D TV與3D眼鏡不相容等。我們從這些造成原因來看,硬體的標準制訂還不會是最大的阻力,因為市場的自由競爭下自然會有人勝出,在市場自然的淘汰下,勝者為王,就會篩選出消費者最需要的標準出來;至於3D眼鏡的配戴不舒服與不習慣,確實是現階段推展「3D TV」很大的障礙,不過這是可以透過人體工學設計與學習適應觀賞3D TV來改善與降低阻力。

剩下來的就與3D內容有關了,其實我們也都很清楚,「3D TV」與「3D眼鏡」都只是觀賞3D影像的輔助工具而已,它們本身並不具有傷害性,真正會讓人感到不舒服、頭暈目眩、眼壓升高等,是因為看了3D立體影像後才會有的症狀;而真正優質的3D立體影像會讓人感到自然、舒服、愉悅與心動。

可惜的是,目前真正優質的3D內容實在太少了,反而市場上到處充斥劣質的3D內容,尤其是今年「AVATAR」襲捲全球3D電影票房後,Hollywood就有不少電影片商想搭此「AVATAR」3D熱的便車,將原本2D影片,在非常短的時間內,硬生生地轉成3D影片來發行。要觀眾花比2D電影高的票價,去觀賞劣質的3D電影,這是非常不道德的行為,這種假3D之名行詐騙之實,非常令人不齒。更令人不解的是,居然還有「3D TV」的大廠如Samsung、Sony等,竟然將即時(Real Time)「2D轉3D」的功能附在其「3D TV」產品來行銷,其目的是要解決當前3D內容不足的權宜之策;但這對其「3D TV」產品的推廣不僅沒有幫助,反而是幫倒忙。

我一再的呼籲:要重視開發真正優質的3D內容,不要為3D而3D;畢竟不是所有的2D影片都適合拿來製作3D內容,因為它真正的價值是「創意」與「故事性」,3D只是表達的一種工具。優質3D內容肯定是3D產業的最大推手;但劣質的3D內容卻是3D產業的最大殺手。這種製造劣質3D內容,追求近利的投機廠商,不僅是扯3D的後腿,更是自斷生路,損人不利己,何以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