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HD DVD的逐漸式微,一場新世代DVD規格大戰總算大勢底定,藍光(Blu-Ray)規格正式榮登新世代DVD的主流寶座。當然若因此感到滿足而維持現狀,未免太過寒酸。現在Panasonic與Sony兩家大廠更進一步將現有藍光光碟單面單層25GB的容量,一口氣提高到33.4GB。這使得單面雙層的儲存容量可達66.8GB,非常驚人。

藍光光碟何時能普及,消費市場都在等。
藍光光碟何時能普及,消費市場都在等。

藍光規格的勝出,畢竟是件好事,消費者不必再花時間左右觀望,系統廠商也不必花成本兩邊通吃。現在Panasonic與Sony利用i-MLSE(Maximum Likelihood Sequence Estimation)技術,讓現有藍光光碟容量提升1/3,這種i-MLSE技術主要依靠軟體來實現,因此不需更改藍光光碟機的內部光學讀寫元件,但這種技術的缺點在於糾錯計算較為複雜,因此部分廠商需對其藍光光碟機產品中負責資料處理的硬體進行升級,以便滿足新技術在糾錯能力方面的性能需求。而新技術也可讓目前單面單層25GB的容量,提升達33.4GB,透過單面雙層技術就可讓容量加倍達到66.8GB。

Sony認為i-MLSE技術未來將成為標準規格,並可能會被藍光光碟協會納入藍光標準之中。一旦被納入標準,藍光協會的成員如Apple、DELL、LG、三星等廠商,未來均能生產高容量藍光光碟。

技術不斷在進步,新規格也不斷推出,對於瞭解市場脈動的消費者來說,不是新鮮事。然而面對如此高的儲存容量,消費者關心的重點反倒是價格問題。許多消費者問:何時能降價?

藍光光碟主要的競爭對象,就是已成熟且普及的DVD市場。雖然目前的DVD畫質已能滿足大多數消費者需求,但畫質當然永遠不嫌高,消費市場也不會只滿足於目前的DVD畫質。儘管訴求大容量高畫質,但如何真正打動消費者購買才是問題。畢竟若要觀賞藍光光碟影片,除了播放機與光碟影片之外,關鍵就在顯示器,要高畫質當然需要更大的HD螢幕來觀賞,而這一層一層的設備購置費用,並非一般消費者負擔得起。另外,燒錄機價格也通常都與光碟片連動,因此就算一般消費者想使用空白藍光光碟片來備份資料,目前價格依舊貴得嚇人。因此,面對更高容量的藍光光碟,消費者想問的問題卻只有一個:價格何時會下降?畢竟唯有真正降價普及,消費者才能真實享受到高容量儲存的便利性。

至於藍光光碟何時能取代目前普及的DVD,一來要看廠商能不能維持每部藍光影片的高畫質訴求,二來要看消費者會不會在萬物價格飛漲時將收入投注在硬體的提升。科技產品的世代交替,CD花了十年時間普及,DVD也花了十年時間逐漸取代CD。未來藍光光碟要花多久時間普及並取代DVD?消費者心中大概早有一把尺。而在科技產品的世代交替之間,如何真正打動消費者的心,進而化為實際的消費行為,讓鈔票從口袋中掏出?除了行銷手法之外,知道消費者要的是什麼才是關鍵。

消費者要的是什麼?很簡單,物美,且價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