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資訊月的主角,絕對非Notebook莫屬,從北部開始的資訊月活動,也因為市場上幾家大廠的互相較勁,一路從台灣頭殺到台灣尾,期間消費者最有興趣的除了Notebook每天的新低價之外,大概就是幾個廠商高層主管之間,每天臉紅脖子粗、你來我往的口水戰了。所以,這時候不殺價的、不高分貝吆喝幾聲的,不但失了面子,好像也失了裡子。

全球經濟在經過2001年的大回檔後,2002年一整年下來好像也都欲振乏力,所以市況是真的很差吧!資訊月的促銷價是動輒上萬元的折扣,這與過去的情況完全不同,往年廠商在資訊展中有時以贈品吸引買氣,以價格為手段的時候也多是慢慢降,而剛落幕的資訊展中,點燃此次割喉競爭的IBM則是強調一次降足,讓消費者不會再產生觀望的心態。

這樣的手法果然順利吸引了買氣,也創造了市場話題,競爭廠商的壓力尤其沉重,國內筆記型電腦的「雙A」品牌,同時也是台灣筆記型電腦市場市占率前兩名的Acer與Asus被點名挑戰,回不回應好像都不是最好的做法,宏碁選擇積極回應,除了價格不讓對手佔便宜之外,與IBM在口頭上的較勁也不少;而華碩雖然沒有在媒體上發表太過激情的看法,但價格上還是得跟上市場的走向,一點也放鬆不得。

IBM領銜此次壯烈戰役的主角,被稱為「自殺機」,是一線筆記型電腦品牌的產品首度在售價上跌破4萬元,在這種破天荒的價格,與各大廠都大力捧場的狀況下,當然讓筆記型電腦順利榮登此次資訊月的「人氣」與「買氣」雙冠王,只是在景氣低迷的微利時代中,要刺激產品銷售量,除了削價,難道沒有更好的方法?降價固然是刺激買氣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不過卻也是條不歸路,一但加入削價競爭的行列,往後想要回頭其實是很難的。

資訊月在近幾年逐漸喪失過去標榜的全民資訊教育功能後,已經淪為一年一度資訊業年終衝業績的大商展了,展場內就像討價還價的菜市場,民眾只對最新售價是否夠低?贈品是否豐富?辣妹表演是否精采?感興趣,主題館已經成了最不能夠吸引人潮的角落,資訊月將走向何處?好像也巧妙地與台灣資訊產業將何去何從互相牽引著。

微利與產能過剩的時代已經來臨,資訊產業過去享有的高利潤與產能不足的情況,已經越來越難發生,資訊產品的降價或者說低價化,可能是推動市場發展的手段,也不算是脫序的市場現象,但是這對大環境是否越趨健康?可否恢復景氣的榮景?好像都沒有太大的幫助,也或許大家在經歷前一波修正後,都還無法找到真正的需求所在,正確答案時間會解答,而在還沒獲得正確答案前,大家夥的日子也都還要過下去,所以,即便是咬著牙的流血殺價,還是得好好地撐下去!

(作者:廖專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