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策会产业情报研究所(MIC),今年首度锁定「电商购物节」进行消费者调查,并针对常于双11购物的族群提出观测。调查显示,常参加电商购物节的消费者已高达七成(67.2%),远超过节庆节日(33.1%)、百货周年庆(24.6%)与品牌周年庆(17.3%)。曾于电商购物节进行购物的网友,一年在电商购物节的平均花费为15,073元,有63.5%年花费在1万元内,而超过5万元的高消费力族群占7%;会在双11购物的族群,其年消费比整体高出1,000元左右,达16,034元。
产业分析师陈冠文表示,参加电商购物节的消费者比例已逼近七成,大幅超越传统百货商场购物节,主要与疫情期间消费通路转移有关,甚至有机会带动高消费族群一起转移到线上。
调查显示,电商购物节的计画性购物比例有上升趋势,已超越冲动性购物达到六成,资策会MIC产业分析师陈冠文分析,疫情期间有更多实体消费被迫转移至线上,加上实体零售与品牌商积极布局网购通路,吸引更多消费者持续转移,对消费者网购行为造成长远的转变,广泛的影响其购物频率、品项与金额,面对电商几乎「月月过节」型态,消费者开始习惯将各种日常购物转移至线上,平常累积购物清单再等购物节购足,连带提升计画性购物比例。
针对通路,综合型电商平台(91%)仍是最大宗电商购物节消费平台,不过实体零售网购通路(29.6%)逐渐崛起,其他依序为第三方外送平台(19.3%)、社群与通讯平台(14.6%)与品牌商网购通路(14.1%)等,而双11族群又较整体更偏好综合型电商平台购物。
资策会MIC调查显示,8成以上消费者一年参与的电商购物节少于3个,前五大购物节依序为「双11(81.5%)」、「99(37.5%)」、「双12(36.1%)」、「618(21.9%)」与「心礼节(13.5%)」,而双11族群又较整体更常于双12消费,同时相对较少于99、618与心礼节消费。
产业分析师陈冠文指出,即便电商推动「月月过节」,消费者实际响应的购物节数量仍有限,业者除了持续提升大众的购物节认知,最根本的还是须回归到让消费者有感的促销手段。
观测消费者有感促销的前五大手段,依序为「免运(59.7%)」、「折价券(40%)」、「限时商品优惠(31.7%)」、「购物金赠送(29.9%)」与「行动/电子支付优惠(26.8%)」,
资策会MIC产业分析师陈冠文指出,点数经济、购物金仍是业者重要的促销手段,不过可直接省钱或赚点仍然最吸引消费者,除此,第五名也说明行动/电子支付更普及已开始影响线上购物行为。调查显示,更多吸引消费者的因素/活动,包含赠品、解任务、会员点数/分级、抽奖与游戏互动等,其中双11族群更受到「解任务」、「游戏互动」活动的吸引。
资策会MIC调查指出,网友在电商购物节遭遇的五大消费痛点,依序为「到货时间不确定、优惠适用条件过于严苛、优惠适用条件过于复杂、商品库存不足而无法购买、客服回覆速度慢」等,其中双11购物族群更在意商品库存不足的问题,皆为未来业者持续改善的参考方向。
观测购物品项,网友于电商购物节购物前十名依序为「个人清洁、3C、美妆保养、居家生活、内外衣着、家电、零食饮料、票券、流行精品、保健医疗」,其中,双11购物族群最大宗的优先购买品项为3C产品,其二仍为个人清洁,显示疫情提升消费者对个人卫生的需求。
*调查说明:调查期间为2021年10月,采网路调查,有效样本数为2,500份,在95%信赖区间下,抽样误差±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