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大陆媒体报导,由于中国大陆政府采行出口导向型税收政策、又严格管制外汇,已使得当地的高科技产业出现矛盾情况;专家忧心地指出,尽管全大陆各地吸引外资兴办IC企业,且给予不少优惠政策,但现行政策弊病,恐将使境内半导体企业现状堪忧。
大陆国务院在2000年发布的「鼓励软体产业和积体电路产业发展」18号文件,主要是鼓励外资兴办高科技企业,其中半导体企业可享有三大优惠:第一、一般纳税人销售自己生产的IC产品,2010年前按17%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对实际税赋超过6%的部分即征即退;第二、IC设计企业实际税赋超过3%的部分即征即退;第三、对投资超过人民币80亿元或小于0.25微米制程技术的企业,企业所得税可享5年全免或5年减半。
由于IC成品若直接销售给大陆电脑、照相机等电子产品制造商,依大陆现行税制是将这些IC成品视为内销产品,每交易一次就需课征17%的增值税。反观出口导向的税收政策,出口产品将被退还已征收的增值税,且出口越多,还可得到海关、税务等部门提供更多便利。在此矛盾下,许多上海的IC设计、生产业者,只好将自己80%以上的产品,出口到国外,然后再进口这些出口产品。
大陆半导体业专家评论指出,中国大陆官方政策若不调整,将切断当地IC产业链,而使得身为资讯产业支柱的IC业,失去一次发展的良机。据统计,2001年大陆IC消耗量为262亿颗,然大陆自有产能仅可供给63亿颗,目前在上海生产的IC产品,并非就近内销,而是先出口到香港等地,再进口回内地。
IC业者表示,把IC成品出口到香港再进口回内地的运费,也比交17%增值税合算。 2年前至大陆设立封测厂的威宇半导体便发现,其产品要内销几乎不可能,威宇甚至无法接受仅有百米之隔的中芯国际订单,而中芯、威宇也无法接受上海IC设计公司的订单。若封装业者无法将产品直接内销,并接受在大陆的IC设计企业订单,大陆将无法拥有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
尽管上游业者可要求下游业者在价格上先吃17%的增值税,待成品出口后再到税务局退税,文件规定每半年一退,然实际上最终拿到退税长达1年,而此将造成企业大量资金被积压。上海税务官员亦证实上述情况,并坦言间接出口是否要征税的政策,确实值得检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