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SmartAuto / 新闻 /
当前In-cell Touch最大瓶颈:过热当机与噪声
 

【CTIMES / SMARTAUTO ABC_1 报导】    2012年09月04日 星期二

浏览人次:【6369】

目前市场对触控技术的发展渐趋关注,APPLE、SONY以及Samsung皆已展开In-cell触控技术布局。针对触控技术目前的瓶颈,SuperC_Touch发明元素总经理李祥宇在CTIMES主办的《电容式In-cell触控技术专利冲击分析》技术讲座中点出:「目前触控技术最大的问题在于噪声!」他说明,不论是哪种触控技术,台湾、美国、日本、韩国或是大陆的工程师皆认为当前电容式In-cell触控最大的问题在于 - 处理噪声。

BigPic:500x849
BigPic:500x849

目前APPLE、SONY以及Samsung积极布局来势汹汹的In-cell,各有千秋,以SONY advance In-cell技术来说,其实属于in-cell加on-cell的混合设计,将感应层(Rx)做在上玻璃的上方,并将Vcom层切条作为触控的驱动层(Tx)。由于在上玻璃上方只做Rx层的ITO,良率会比On-cell作法来得高;Tx及Rx相隔一块玻璃,对触控IC的设计上比三星的In-cell作法来得容易,因此已可看到量产的产品。

而APPLE的in-cell设计,则是将Vcom层切碎,切成一个Pixel大小,再用Xcom跟Ycom导线重新排列,类似变形金刚的概念,切碎再重组,是一个三层的立体结构,且必须考虑到分时的问题,触控使用4ms、显示驱动使用占12ms。但李祥宇认为,由于APPLE这项in-cell技术相当复杂,考验LCD厂生产的能力,当面板分辨率越高时,相对良率就越低,目前APPLE in-cell良率预估只有六成至七成。他认为,APPLE的技术不是一种好的In-cell技术,因为需耗费庞大资源才能成功。

李祥宇引用网络上专家对SONY In-cell的使用评论指出,SONY内嵌式触控面板的In-cell最接近干扰源,最远离讯号源,因此,噪声最强、讯号最差,触控反应最为迟钝。加上最紧邻背光模块这高热源,长时间使用将因过热而导致触控当机及屏幕黄斑等现象,比其他方案更难克服。

而APPLE In-cell也有自己的问题,网络评论指出,在APPLE视网膜屏幕良率本来就不高的情况下,整合触控制程只会使得良率更糟糕。APPLE In-cell必须面对TFT讯号对触控电路的干扰问题,这会让触控反应变得迟钝,必须加重CPU或触控IC的负担才能解决。不仅如此,Apple的In-cell作法也有因过热易导致触控当机及出现屏幕黄斑的问题。

關鍵字: In-cell touch  OGS  In-cell patent  Sony  APPLE  李祥宇 
相关新闻
高通携手索尼 共同打造新一代智慧型手机
Sony和三井达成独立5G环境下运作的动态频谱接取系统
纬创、鸿海、索尼、尼康、Scenera 携手布局智慧摄像市场
苹果首卖日 Apple Watch 4才是最值得关注的产品
2018年Q2手机销售量 华为首度挤下苹果夺亚军
相关讨论
  相关文章
» 以马达控制器ROS1驱动程式实现机器人作业系统
» 推动未来车用技术发展
» 节流:电源管理的便利效能
» 开源:再生能源与永续经营
» 「冷融合」技术:无污染核能的新希???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CL1XB9M4STACUKB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