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去(2018)年中美貿易戰初啟之際,因為當時美方僅先針對中國大陸鋼鐵與智慧財產權項目,導致大部份台灣製造業者多半抱持著觀望態度。若非認為電子代工產業要返美生產,為時尚早;便是如工具機業者早已布局大陸內需市場,所受衝擊相對有限,甚至看好轉單商機。
|
工業總會秘書長蔡練生、工具機公會秘書長黃建中皆同意:「一旦大陸終端產品銷售受阻後,勢必波及台商供應鏈!」 |
然而,直到第三季(Q3)才赫然發現中美貿易戰回波衝擊正逐漸外溢。包含因為關稅及運輸費用增加,拉抬原物料成本,間接影響企業投資信心,消費動能趨於保守,機械業出口訂單在去年Q3即出現遞延、反轉。甚至驚傳大陸商務部對於日本、台灣立式加工中心機大廠啟動反傾銷調查,不排除是當地同業因輸美受阻,在自家市場堅壁清野的手段。
另根據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最新發表的2019年Q1製造業景氣展望時也指出,受到智慧型手機銷售不振影響,市場預估2019年各項電子終端產品出貨成長都將放緩,對台灣資訊電子業產值成長造成壓力,預估2019年資訊電子業產值約6.67兆元、年增2.20%,較上季預測下修0.90%。
如今,或許還要加入今年3月台灣即將明文禁止所有政府機關與公營事業員工,使用大陸製硬體科技產品、app軟體與服務,甚至是社群網站及平台的清單。重點其實不在於內容或能否落實?而是陸方若挾此報復,對等禁用台灣資通訊產品或供應鏈零組件,貪圖一時之快恐為台商帶來滅頂之災。
雖然當天與會的工業總會秘書長蔡練生、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秘書長黃建中都將台灣禁用華為產品的事件歸為國安顧慮,避而不談。卻皆同意:「一旦大陸終端產品銷售受阻後,勢必波及台商供應鏈!」
因此,蔡練生建議台商:「若想趁中美貿易戰搶占轉單商機的前提,仍應循國際貿易規範的原產地規則。」也就是自大陸進口的材料還須經過實質加工增值的過程,才不會被視為轉出口避稅。否則,就如同之前美國獨許日、鋼品豁免的原因之一,便是對於台製產品「含中」成份過高的疑慮使然。
黃建中進一步指出,即便目前台灣工具機產業採用陸製鋼品的比例極小,卻因為世界各國後來改搶南韓、日本、台灣鋼品料源時間接受害。由華為產品被禁用一事,也顯現出過去電子代工業全球供應鏈來源龐雜的問題,如今隨著產業遊戲規則改變,開始從全球化朝向多邊、雙邊貿易趨勢之後,台商也只能被動應對。
所幸台灣工具機廠商向來不過度仰賴大型企業訂單,未來只要不違反戰略貿易管制協定(STC),幾乎都能分散出口至世界各國,在這波中美貿易戰所受衝擊將相對輕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