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中美貿易談判成功達成第一階段協議之賜,包含機械及工具機業者皆預期,隨著中美貿易戰和緩,Q2起移轉海外第二生產基地商機發酵;加上全球5G商轉而帶動相關業者設備及應用需求,估計2020年機械設備及工具機出口值將會優於2019年。卻又恐各國加速發展電動車,恐造成汽機車產業需求大不如前的隱憂。
|
因應世界各國加速推動發展純電動車腳步,恐將影響台灣機械及工具機出口及生計,成為下一波景氣好轉浪潮下的暗礁,業者必須及早因應。 |
即便近來中美貿易戰總算有和緩跡象,但機械業者普遍認為,受惠於企業從前年下半年至去年陸續自大陸外移到越南等東南亞或印度購地建廠,廣設第二生產基地,估計最快今年中就會開始添購自動化設備,帶動最慢今年下半年景氣復甦,全年出口值有機會比去年成長10%。加上全球5G將全面商轉,也需要採購設備,使得去年12月無論是機械設備或工具機出口值都優於去年11月。
甚至如日本工具機大廠DMG MORI,還利用物聯網技術預測設備故障時間才到現場維修,再透過自動化物流技術讓零件24小時內出貨,最後以5G無線通信技術控制設備,經雲端自動升級軟體等,成為吸引廠商淘汰超過10歲老工具機的好理由,或帶來實際改善維修流程與降低維修成本的好處,奠定今年機械及工具機業成長利多條件的基礎。
然而,受到世界各國加速推動發展純電動車腳步,由於台灣機械及工具機業者主要供應內燃機引擎汽車模具或零組件Tier 2/Tier 3廠商的設備比重高達30%,一旦走入歷史,恐將影響台灣機械及工具機出口及生計,成為下一波景氣好轉浪潮下的暗礁,業者必須及早因應。
根據日本政策投資銀行(DBJ)估計,目前電動車零件數量只有同等級汽柴油車的50%水準,平均每輛車成本中的工具機成本會減少53%,因此工具機業者對於電動車態度相對冷淡。德國官員與業界高層擔憂,當地大型車商與供應鏈業者恐來不及因應此變化,不僅導致該國在電動車領域落後他國,更可能衝擊就業市場、政府稅收與經濟成長。
以及全歐洲共有309間汽車生產與組裝工廠,其中就有72間專門製造汽車引擎,但汽車零件等供應商的準備卻遠遠落後。依德國金屬工業工會(IG Metall)分部主管齊茲伯格(Roman Zitzelsberger)引述調查指出,倘若內燃機引擎時代正式終結,賓士母公司戴姆勒、保時捷總部所在地的德國巴登-符登堡邦(Baden-Wurttemberg)約39%供應商都表示對於未來感到茫然。
面臨汽車產業結構的改變,Tesla去年銷售台數成長6倍,可見世人對於電動車接受度提升,且伴隨5G技術的成熟,車聯網及自動駕駛發展將更為快速,擴大汽車服務版圖,都是巨大挑戰。相關設備業者若沒有抓住這波由油轉車的大勢,就可能被電動車廠彎道超車,是相當嚴重的事,所有相關產業都要戒慎恐懼,嚴肅因應進入電動車時代的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