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未來疫情過後的世界將續走向全球化或反向而行,亞洲製造業看似首當其衝的受害者,卻也有可能因為擺脫過去「跨越民族國家邊界管制的商品、資本、人員與資訊流動」等傳統實體全球化定義轉型,朝向「數位全球化」受惠!
|
台製口罩機主要外銷歐美,建議未來台灣廠商若有意到海外布局設廠,在歐洲申請口罩製造設備及技術專利會較無後顧之憂。 |
尤其是在這波疫情過後,更凸顯數位科技應用將成商業主流、商業模式新典範,將有助於解決在地化生產居高不下的熟練技術、勞動人力、品質認證規範等問題,促使數位經濟可能成為實現全球化的新載體。畢竟過去也是拜「全球化」之賜,才能讓先進國家壟斷全球智財權、金融、數位經濟到高等教育市場;享有各式各樣物美價廉的硬體產品,再搶走多數利潤,正如當年阿里巴巴也是在SARS過後崛起,開始推動B2C/B2B電商平台。
根據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最近發表的《全球資本信心晴雨表》顯示,約有73%受訪者擔心疫情會導致供應鏈中斷及消費緊縮,進而重創全球經濟;49%企業毛利率相較兩年前更低或持平,95%受訪企業正力圖挽救毛利率。而全球各地競相採取封閉措施,更導致許多公司供應鏈出現脆弱之處,52%受訪者表示已著手改變目前企業配置、41%受訪者將針對加速自動化投資。
企業與其坐以待斃,還不如起身為數位化鋪路,像是適度布局生產與研發策略等。根據安永調查,為達成營收與利潤目標的壓力,72%受訪企業將採取重大改造措施,未來一旦疫情減緩恢復正常,企業CEO將優先聚焦數位化科技的新投資(43%)與資產組合配置(42%)。
經濟部也認為,目前台灣企業除了運用工業4.0、物聯網技術,在遠端遙控在外生產基地連網數位化的機台、產線運作狀況之外,也要藉此加快數位轉型,重新調整全球據點,才能在未來疫情結束後,迎接復甦的榮景。
但遺憾的是,這次台灣產官學研單位仍然曝露在數位轉型過程中,缺乏整合專業知識、人才及組織本位主義過濃的缺點,包含在由中研院、國衛院等研究機構組成的快篩試劑和疫苗國家隊,還是回到重研發輕產業的老問題,最後將面臨量產跟品管的要求,更要求準確性跟一致性。卻卡在少了政府放行檢體和後續審批流程,就像接力賽「大家只看到第一棒起跑很快,但後面不但跑得慢,甚至連跑都不能跑。」
且依經濟部智慧局以全球專利檢索系統(GPSS)分析,這次因為抗疫大放異彩的台灣口罩機申請最多專利的項目為整體製造加工技術,但是「摺疊、包邊的設備和方法」則掛零。對比各國申請專利最多的,卻是「機械進料、出料設備和方法」共332件專利,台灣僅占11件。中國大陸口罩機相關專利註冊數量雖然最多,但大多只在當地註冊,台製口罩機主要外銷歐美,建議未來台灣廠商若有意到海外布局設廠,在歐洲申請口罩製造設備及技術專利會較無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