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劇變與產業轉型壓力下,台灣製造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原物料成本飆升、人才短缺、供應鏈不穩、國際政策波動,以及數位化腳步的落後,都讓產業備感壓力。尤其以出口為主的工具機產業,在2023年面對全球匯率變動、價格戰與貿易政策干擾下,出口值出現負成長,美國近期的關稅政策更成為壓力來源。為求突圍,製造業亟需透過數位轉型重新定位,而AI(人工智慧)技術的導入,正為產業打開一扇全新的成長大門。
在一場由台灣微軟與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TMBA)共同舉辦的製造轉型論壇中,聚焦於AI對工具機產業的轉型潛力,以及建構「智」造生態系,以因應全球市場的快速變化。TMBA理事長、永進機械總經理陳伯佳指出,AI工具的導入不僅能加速生產流程,還能大幅提升精度與效率。例如「數位雙生」(Digital Twin)技術,結合AI模擬能力,讓企業在新品開發階段就能進行虛擬測試,大幅節省開發時間與成本。除此之外,AI還能協助企業整合系統數據,建立完整的生產履歷追蹤分析機制,實現更高效率的營運管理與決策。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秘書長呂正華補充,AI創新已成為推動智慧製造的核心動力,總會正透過政策倡議與資源整合,協助企業克服轉型過程中的瓶頸,並建構AI知識平台,擴大生態系夥伴網絡,強化台灣製造業的全球競爭力。
台灣微軟總經理卞志祥則點出產業普遍面臨的四大挑戰:一是人才接軌與招募困難;二是傳統系統與雲端、AI的整合瓶頸;三是企業內部資料分散,難以產出有效的AI模型;四是應對全球政策與市場的變動壓力。這些挑戰雖嚴峻,但透過雲端與AI的創新應用,也孕育出巨大的轉型契機。
鉅鋼機械即為成功轉型的典範之一。這家以生產運動鞋中底射出成型機聞名的中小企業,早在數年前便將八成資訊系統搬上雲端,並成立數位創新中心,提升倉儲效率至90%以上,展現智慧製造的具體效益。此外,達易智造與信驊科技則以AI打造360度即時工廠監控系統,提供全景高解析即時影像,協助工廠優化流程、提升調度效率,並預警潛在安全風險,強化工廠的即時反應與管理能力。這些技術應用不僅改善作業效率,也展現出AI賦能製造業的廣泛可能。
根據資誠創新諮詢的觀察,AI在預測性維護、生成式設計、仿真機器人與能源效率管理等面向皆展現高度潛力,並能衍生出如「機器人即服務」(RaaS)等新商業模式,協助企業應對缺工與成本挑戰,順利邁向工業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