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產業長期依賴各國政府政策支援,政府政策如有所改變,對市場的影響遂超出其他產業。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市場-德國,政府已確定會削減補貼額度,恐影響整體產業市況。研究機構Solarbuzz總裁Craig Stevens表示,歐洲市場正面臨冷卻期,短期很難出現單一國家足以成為下一個德國,未來一兩年內,中國、印度將迅速崛起。
|
研究機構Solarbuzz總裁Craig Stevens表示,歐洲市場正面臨冷卻期,短期很難出現單一國家足以成為下一個德國,未來一兩年內,中國、印度將迅速崛起。 |
截至今年第二季為止,德國仍然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市場所在地,60%的市佔份額與去年同期相較,增加了18%的空間。論其原因,德國政府長期有策略的支持是重要原因,2009年金融海嘯之際,德國持續的投資是讓太陽能產業撐過景氣谷底的力量。今年各家廠商大幅擴產,歐洲各國開始調節支出,德國政府從今年開始將陸續減少補貼額度,下降調幅從3%到13%不等。讓Solarbuzz對2011年歐洲太陽能市況的預測趨於保守。
Craig Stevens認為,德國太陽能產業超過半數的市佔率,短期內很難由單一國家取代。2011年,歐洲國家的義大利和法國扮演著關鍵的角色,但歐洲國家不能不注意的是新興市場-中國、印度與北美市場正在迅速崛起。
北美市場的崛起,主要來自於美國政府「再生能源配比標準」規範促使電力業者積極佈建太陽能設施;而亞太地區,中國政府近年力求提升綠色工業在整體經濟架構中所佔的比例,釋出多項大型建置計畫,被視為是中國可望成為下一個太陽能市場重鎮的關鍵。不過,放眼這些大型標案,中國內資企業興趣甚濃,外資能否真正化商機為錢潮,還要再觀察。
深入剖析亞太地區太陽能產業近況,由於下游需求增加,今年第三季的C-Si電池產能擴張也超過了過往的水準。根據Solarbuzz統計,本季增加的1.12GW產能中,C-Si就以壓倒性姿態佔據了95%市佔率,且其中80%為中國和台灣廠商所有。究其原因,逐步邁入成熟階段的C-Si電池生產流程風險降低,已獲得廠商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