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SmartAuto / 新闻 /
没IMEI码?挡人财路?山寨手机面临十字路口
 

【CTIMES / SMARTAUTO ABC_1 报导】    2009年12月02日 星期三

浏览人次:【7062】

中国山寨手机产业在国外的发展似乎遇到了阻碍。继手机大厂Nokia、LG和Samsung上月中旬出重手,要求GSM协会对中国没有IMEI码的山寨手机施以惩罚性收费之后,印度,这个中国山寨手机最大的海外销售市场,其政府也已正式生效命令,禁止没有IMEI码的山寨手机在国内销售。此举对于已经受到严重打击的中国山寨手机产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所谓的IMEI码就是公认的国际行动装置标识符(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 number;IMEI),也有人称为手机序列号,其实就是手机的「身份证」。每支手机都有独一无二的手机序列号作为识别,序列号主要记载手机制造商以及用户的识别数据。拥有IMEI码的手机,电信业者或警政单位才能藉此追踪手机的动向或发话者。

序列号共有15位数字,前6位(TAC)是型号核准号码,代表是手机类型。接着2位(FAC)是最后装配号,代表产地。后6位(SNR)则是串号,代表生产顺序号。最后1位(SP)一般为0,代表的是检验码,作为备用。IMEI码一般贴于机身背面与外壳,同时也内嵌于手机的内存中。

IMEI码并不影响手机计费,内嵌IMEI码本来也不收费的。但手机生产若要具备IMEI码,必须增加额外的校验层作为安全保护。因此中国本土山寨手机厂商常藉由跳过IMEI程序验证阶段,进一步降低山寨手机的价格来提高市场竞争力。

中国本土山寨手机产业规避验证IMEI码的作为,早就在政府、国际手机品牌大厂、各家正牌手机通讯芯片厂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下,行之有年了。因为厂商们「个个有钱赚」,中国政府也乐见国内手机产业市场蓬勃发展,所以大家一起「共襄盛举」。现在山寨手机不仅只是在中国内部市场滚来滚去了,还可以外销到印度、中南美洲、非洲、中东等新兴市场,情况就不一样了。这岂不是摆明了「踩红线」、直接挑战国际手机品牌大厂吃饭的地方,开什么玩笑!另一方面,印度政府又岂能容许中国山寨手机「侵门踏户」、在自家市场插旗称王?因此山寨手机强劲的外销力道,惹毛了Nokia、LG和Samsung等手机品牌大厂,也惹恼了印度政府。

这些手机品牌大厂更是GSM协会(GSMA)的重量级成员。在其压力之下,GSM协会授权的中立发证机构,亦即欧洲设备型号认证中心,便从10月份开始,针对中国手机厂商实施惩罚性收费。若中国手机厂商生产的手机没有IMEI码,每个机型的申请费用高达2000美元。另一方面,印度政府禁止销售山寨手机的命令也在12月1日正式生效。

今年6月,印度政府就已颁布命令严禁进口没有IMEI码的手机产品。原本预计在7月开始便全面查缉。不过由于印度使用无IMEI码手机的市场规模过于庞大,粗估就有2500万支,因此禁令被迫两次延期。这段期间印度电信业者则开始针对没有IMEI码的手机用户,提供重新嵌入IMEI码的服务。使用没有IMEI手机的消费者,将无法再获得任何通话服务,印度中部城市Nagpur没有IMEI码的手机,现在就已经被切断通讯。

中国山寨手机产业已经面临关键的十字路口。由于GSM协会和国际手机品牌大厂的咄咄逼人,最近一个月中国山寨手机的出口量已大幅减少50%。而印度这块全球第二大的手机消费市场,也开始不买山寨手机的帐了。中国的山寨手机厂商会走出什么样的新路?山寨手机产业是因此改头换面展现新风貌、还是就此走向欲振乏力的另一端?不仅是中国山寨手机业者,或许目前与山寨手机产业休戚与共的台湾相关厂商们,心中应该更为忐忑不安吧。

相关活动:05/19 「山寨品牌转型浪潮」论坛暨座谈会(本活动中将讨论Android/3G山寨手机开发、中国山寨机处理器及山寨机升级转型等议题)

關鍵字: 山寨手机  IMEI 
相关新闻
内外条件丕变 山寨机欲接受检测就地合法
埃及下达封杀令 山寨机下一步怎么走?
摇身一变扬眉吐气 山寨机已成全球手机成长引擎
相关讨论
  相关文章
» 汽车微控制器技术为下一代车辆带来全新突破
» 以马达控制器ROS1驱动程式实现机器人作业系统
» 推动未来车用技术发展
» 节流:电源管理的便利效能
» 开源:再生能源与永续经营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9118LRHKWSTACUK7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