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市场多寄望在新兴的六代厂逐渐步入稳定量产的阶段后,可望发挥量产效益,使得32吋等级的液晶电视价格快速下降,造成市场普及度大增。但是以现阶段6代厂所需的零组件原料价格居高不下,生产良率也还有提升空间的情况来看,已经有市场人士开始留心,在生产液晶监视器与液晶电视面板的夹缝中,6代厂是否可能变成一种尴尬规格?
在玻璃基板、彩色滤光片,甚至背光模块等零组件单价压低不易的情况下,6代厂的生产效益至今尚未真正发挥,但是以夏普与LPL两家已经进入6代厂生产的厂商来说,17吋产品似乎仍是6代厂量产不顺前,用来填补产能的阶段性工具,影响所及,还没造成液晶电视用面板大量普及的效果,却已经使得17吋面板价格,因为供过于求几乎跌破变动成本。
以过去各厂商选择新世代生产线的基板规格时,经常是「赌」在某一种面板规格将变成市场主流的尺寸上,例如3代(15吋)、3.5代(14.1吋)、4代(15、18吋)、4.5代(17吋)、5代(17吋)等等,4.5代厂在5代厂量产成熟度大增之后,用以生产17吋产品的竞争力随即降低。
同理,6、7代以上的生产线量产良率提升缓慢,加上6代线仍有不少厂商想拿它来生产17吋与19吋产品,并非最初设计的初衷,如果未来6代厂的良率提升太慢,等于给7代厂绝佳的市场良机。
以现在部份厂商一方面进入6代线量产,另一方面又准备5代厂新增产能的情况来说,恐怕已经是在为这样的情况预作准备。显示6代厂的未来发展,仍有其值得关注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