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三五好友闲聊,不提到iPad好像就不懂得流行,从各界的批评中,可以看出,iPad之所以引人议论,正因其难以定位的「四不像」,而这,其实也是苹果要透过iPad告诉世人的:「别再试图替产品定下任何定义,那些定义早就过时了!」
每个人都被既定的观点所囿,对iPad投以不同的期待,到头来,期待却成为不谅解的批评与成见。从手机的观点看,iPad为什么不能打电话和照相?这尺寸也大得可怕,难怪会被批评为吃了类固醇的iPod。由计算机的观点看,直式屏幕和传统PC不同,放在桌上手感大降,更糟的是,竟然不能同步多任务,要商业人士情何以堪?
不过,贾伯斯难道说过,他这次做的是计算机?或是手机?答案是-以上皆非,在他的定位,他只是打造了一个消费者需要的「行动装置」。
在苹果的策略中,他们只做一件事情,就是消费者想要的。消费者想听音乐,所以苹果做iPod;消费者想打电话,所以苹果再推iPhone;那,消费者移动途中想看点不一样的-比如新闻、小说、影片和游戏,但是iPhone的屏幕尺寸不够大,所以,iPad诞生了,就这么简单。
但简单之中也蕴含了绝对的不简单,计算机产业就是摸不清楚,为何区分了众多产品线,制定了多种营销手法,却打不过苹果一只手指头数得完的产品?这正是因为传统计算机产业急于替自己定义,却让消费者必须在枝叶繁杂的产品线中找出「可能」适合自己的产品;求新、求快,对消费者来说,其实不如恰巧足够的投其所好。资深苹果迷们虽然觉得iPad惊喜度不足,但是依然固守过往的优异表现,虽然不见得立刻以购买表示支持,但热闹滚滚的讨论风潮,就是iPad最好的营销管道。
当然,iPad创新的定位,也可能搬石头砸脚,需要高阶功能者可能直接购买小笔电,而只要阅读的人也可选择低价电子书产品。Forrester Research分析师高尔文就说,iPad一定能吸引苹果入门者,这样反而有侵蚀本身产品市场的风险。
iPad能不能卖,交给市场决定就好,我们其实可以不要再想,iPad到底是什么?很简单,它就是颠覆计算机产业视角的iPad,至于名字取得好不好倒是见仁见智,如果iPad未来真的有办法将体积缩小到与卫生棉一样「薄透到像是会呼吸」,何乐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