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處亞熱帶及熱帶地區,夏季蔬菜生長常受豪雨及颱風等天然災害影響,導致品質及產量供應不穩定,影響到消費民生需求。為了減輕氣候災害所造成的影響,農糧署近年積極推動設施型農業,輔導蔬果作物由露地栽培轉型升級溫網室設施栽培,並導入智慧環控及自動化省工設備,以穩定農作物生產,提升產品品質及經營成效,促進產業發展。
|
經由自走懸吊桿式噴灑系統,可協助提升農作物生產效益。 |
為促進農作物從生產、加工、分裝、物流、冷鏈到行銷流程效益,再搭配自動化與機械化運用及後端加工加值,推動農作物產銷更有效率。農糧署東區分署說明,採用設施栽培能夠智慧控制農作物生長的環境,可有效避免遭受暴雨襲擊及蟲害入侵,加上自動調控設備除可減省人力需求外,更可以改善作物生長條件及優化生產管理模式,進而達到產期調節與穩定產量及提高品質的目的。
推動智能防災設施型農業計畫採隨到隨辦方式辦理,補助項目有加強型水平棚架網室、簡易式塑膠布溫網室及結構型鋼骨溫網室等,另外,為改善設施生產效能推動智能化管理,亦補助設施內部的環境控制及生產設備,項目包括溫室環控系統、水養液供應系統、內循環風扇、光控式電動遮蔭、微霧降溫系統、自走懸吊桿式噴灑系統、栽培高架設施等,以自動化方式控制設施內光線、通風、水分與營養液供給,優化作物生長環境與栽培管理流程。
東區分署表示,目前供應花蓮地區學童營養午餐的有機蔬菜皆是利用溫網室栽培,搭配自動澆灌設備適時補充營養液及水分,透過設施結構增強保護力,促進有機蔬菜穩定成長;該分署強調設施農業栽培好處可降低病蟲害防治用藥,強化農作物與生產環境安全,進而提供有機、友善耕作環境,穩定作物生產及品質,保障農友及消費者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