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台灣地震不斷,幸好沒有造成災情,不過有鑑於過去幾次包括地震、颱風等天災,政府還是積極強化防救災機制,並且向外國取經,借助同是易遭天災的鄰國日本經驗,由於台灣與日本地緣相近,再加上日本防災技術先進,經過多次考察,台灣所屬官員對其救災系統相當熟悉,在311災後,日本再度強化防救災體系,相關廠商也將相關觀念引進台灣。
|
/news/2018/02/06/1458290240S.jpg |
目前台灣的引進的智慧化防救災系統可依不同時程區分架構,包括災前、災時、災後,災前主要是資料蒐集,例如土石流、火災的預防性系統,這些系統平時藉由各類感測設備擷取數據,並透過傳輸技術將數據傳送到後端系統累積為歷史資訊,這些資訊在災時即可成為救災的決策依據,在救災時段,系統可也提供各種影像及通訊傳輸技術,例如專用的攝影機與無線通訊設備,另外災後復原除了仰賴通訊系統,讓各單位橫向聯繫外,另也有相關系統做為與復原期間的運用輔助。
自防救災系統中,資訊與通訊這兩類技術相當重要,災情的所有資訊,都可藉由通訊即時而完整的傳達到各單位,也許是救災單位的救援,也許是災民的收容訊息,也許是災後的復原狀況或物資配發資訊,這都必須結合資訊與通訊兩方面的技術,才能讓訊息有效且即時的在災害發生的前、中、後3個時段送出。
當然通訊只是防救災的一環,經過長年的經驗累積與技術導入,如今的防救災系統已相當完整,目前的主流系統功能包括觀測、資訊收集/共享、資訊分析/決策支援、情報通報、救援活動等。觀測方面,會先在重點地區建置相關系統,例如台灣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推動的「媽祖計畫」,就設置地震計,用以觀測地震與海嘯,另外定位系統則是利用GPS技術。
當觀測系統擷取到資訊後,就會進入資料蒐集階段,此一階段是利用防災衛星、地面無線電、光纖傳輸等通訊系統,將資訊傳到後端中心系統與各地應變中心,當資料傳送至特定系統後,就可透過資料分析與決策系統,進行緊急應變,台灣除消防署外,台電也設置了自己的應變系統,而應變系統除了中央與地方的救災指揮中心外,水、電、瓦斯等民生必要維生管線業者,也都需要有自己的應變系統。
在通報部份,日本現已在全國各地建立「瞬時警報系統」,此一系統與衛星連接,當有地震、海嘯,甚或恐怖攻擊時,系統會自動發出警報,通知全國民眾,另外則是「鄉鎮市防災同時廣播系統」,不過這部分台灣政府仍未有相關建置。
從防救災系統建置面來看,台灣建置已算完整,不過政府機關的橫向溝通仍有進步空間,未來各機關系統介面播需統一整合,各機關間聯繫溝通、調度支援也都需要強化,近年來全球氣候變化快速,災害發生頻率變短且規模漸大,他建議台灣必須進一步強化防救災系統,方能降低天災損失,並提昇救災與復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