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工業4.0浪潮持續簇擁下,身處高科技產業高度集中的台灣,更應重視智慧製造整合思維。尤其相較於其他製造業,台灣半導體及顯示器兩大產業因有早期推動「兩兆雙星」產業所累積的雄厚基礎,可說是最接近工業4.0願景的製造業。在今(2019)年8月28~8/30日舉行的「智慧製造與監控辨識展」也提供一個最貼近兩大產業的交流平台,讓業者交流成果,期盼共同引導產業升級轉型,實踐智慧製造的願景。
|
友達光電公司去年起也在中國大陸成立「達智匯」工業智能製造公司,以提供智慧製造解決方案。 |
包括面板業兩大龍頭為力抗產業逆風,近年來也加重著力於智慧製造,以提升效率,並雙雙將技術轉化為獲利來源。如鴻海集團旗下的群創光電公司便充分應用其智能工廠技術,從2014年開始逐步在台灣架設自動化產線,2016~2019年藉由關燈工廠,省下近5,000名直接人力與81億元費用支出,現正接受國際機構評核,期盼開創面板以外的賦能價值。
友達光電公司去年起也在中國大陸成立「達智匯」工業智能製造公司,以提供智慧製造解決方案。依親自來台參與「新世代智慧製造高峰研討會」的達智匯智能製造(蘇州)有限公司總經理趙麗娜表示,該公司秉持的精神是為客戶提供可持續競爭力的智能製造解決方案,將友達多年來在智能製造領域累積的經驗、知識和技術能量傳遞到其他企業。
因應到了互聯網時代的製造業生存形態面臨結構性變化,包含產品形態、銷售管道與訂單狀態等,許多企業光打造高度自動化的無人工廠、關燈工廠是不夠的!還要能具備高度柔性、智能化及敏捷反應,將物理層與資訊層融合打造資訊系統,讓CPS成為主核心驅動模式,具備自感知、自回應、自回饋功能,進而產生許多品質協同平台、工業大腦、智能生產系統、大數據平台等。
但趙麗娜強調:「這些經過相關技術產生的數據、演算法,終歸還是要為管理服務,主要還是用來建構新管理體系,形成基於工業大腦支撐的最佳決策系統。」即便目前智能設備仍是整體製造流程的主要核心元素,再加入許多技術發展,構成物聯感知與數字神經網路,但最終目的須用來檢視可否達成OEE、LCC、庫存成本等預估效益。達智匯便透過結合精益化、自動化、資訊化流程,在多個廠區節省約50%人力。
且在憑藉著知識體系、技術、人才3大核心要素,形成智能工廠之後,最終還要留下人才的智慧升級,以形成新工匠體系,協助大部份企業解決轉型面臨的欠缺人才危機。趙麗娜指出,達智匯現今提出的智能製造解決方案特點,包含:
1. 基於自我轉型經驗累積成為夯實的知識體系,協助客戶建立人才儲備庫;
2. 為自我管理體系較成熟的企業,提供完善系統架構解決方案,縮短改善周期;
3. 若客戶已有完整平台,僅欠缺某些升級的關鍵環節,還能提供上百項豐富的補丁軟體。
與其他智能製造系統整合服務公司最大不同,在於提倡「賦能」的核心價值,透過共享達智匯的技術與知識體系,疊加於客戶既有的人才儲備庫,達成1+1>2的效果,有助於加速實現智能製造轉型升級,不只解決現有問題,還要培養團隊具備持續長久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