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中美貿易戰火波及,台灣機械業自2018年下半年開始衰退,直到2019年機械公會最新統計報告,仍預估全年出口將下滑5~8%。然而,隨著各國5G陸續商轉,對於台灣機械業出進口效益正逐漸浮現,看似微漏曙光,卻又有經濟部自9月起逕自改變出口統計方式,恐不利機械業長遠推動航太業進口替代策略發展。
|
2019年1-11月台灣半導體設備進口來源統計分析 |
根據台灣機械工業公會彙總海關最新統計2019年1~11月台灣機械設備出口值達到251億8,301萬美元,雖仍較上年同期負成長7.8%。惟若進一步分析出口主力機種,包含半導體、面板及檢測設備排名皆大幅提升,則可見隨著各國陸續5G商轉,基地台、手機等零組件業者紛紛投入加強採購相關設備商機已開始浮現。
其中排名第一的檢測設備,約比去年負成長4.7%;半導體、IC、面板用製程設備居次,年成長1.7%。而工具機排名已落於第三位,負成長15.6%;與之相關的軸承、齒輪、滾珠螺桿等傳動零組件類排名第四位,負成長22.7%;工具機零組件類排名第九位,負成長19.6%。
另依海關最新進口統計資料,2019年1~11月台灣機械進口值299億5,455萬美元,較上年成長23.3%。最主要進口機種仍為半導體、IC、面板用製程設備排名第一位,約占總體進口金額53.6%、比上年同期成長51.2%;引擎及零組件排名第二位,約占8.7%、負成長1.2%,符合對於傳統電子及航太產業占進口設備大宗的印象;餘依序是工具機類進口負成長18.8%、機械零組件類進口負成長12.3%。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財政部統計處2019年9月逕自刪除航太設備加工列入機械設備出口值的不成文慣例,既恐不利於產業長期推動高值化升級或進口替代策略。台灣機械工業公會也認為資料失真,而決定改採德國認列機械設備出口值計算方式。
依公會日前最新公布2019年12月台灣機械設備出口值25億美元,比起2018年減少5%;去年底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再度升值後,折合新台幣計價為772億元,較2018年減少7%。估計2019年台灣機械設備出口值278億美元,與修正後2018年出口值300億美元相比,約減少7.6%;折合新台幣計價8,601億元,比2018年相比衰退5.7%。
機械公會表示,目前台灣機械業在全球競爭力正逐漸變化中,影響出口的主要變數,除了外在因素的美中貿易戰波及景氣,正在逐月減緩台灣機械產品出口。機械新產品研發方向如自動化、客制化、智慧化已成為必備條件,廠商還應具有接短急單的快速應變與交貨能力。
另一問題在於新台幣相對於主要競爭對手國家的日圓、韓元、歐元、人民幣強勢,已成為業者2020年Q1報價接單最重要難題。首在日本中高端機械受惠於日元對美元大幅貶值,已經在國際市場調降美元售價;次則是同質性最高的南韓機械貨品,由於有FTA加持,在主要市場行銷壓制台灣機械產品;另大陸機械貨品在國際市場售價較台灣產品有一段差距,台灣機械在國際市場正在受到三面夾擊,呼籲央行應適度依各國貨幣升貶幅,調整至可對應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