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這個話題引來不少半導體業者的關注,甚至是競相投入,過去深耕混合訊號、工業領域與國防航太等應用的傳統半導體大廠ADI(亞德諾半導體)在近年來,也屢屢對物聯網這個課題提出見解。
|
/news/2016/07/15/2117053500S.JPG |
然而,在物聯網進入工業應用後,出現了「工業物聯網」一詞,對此,ADI自然也有不少想法與台灣媒體分享。ADI亞太區業務暨行銷副總裁鄭永暉表示,在過去,絕大部份的人對於雲端運算與物聯網的認知是,將資料一股腦的往後端送,但事實上,更好的作法,應該是要透雲端運算的能力所整理出來的結果往前端送,才能對實際的應用場景產生助益,像是停車位搜尋的問題,如何透過演算法即時將必要的資訊送交到使用者的手上,就是相當鮮明的例子。
而ADI亞太區應用工程總監李財旺則是進一步談到,工業物聯網所涵蓋的範圍相當廣,像是智慧城市、智慧電網、綠能建築、基礎建設監測、建築自動化與產線控制與自動化等,但結合雲端運算後,ADI的布局又是如何?
李財旺提到了先前CAD/CAM供應商PTC旗下的ThingWorx,他表示在終端裝置上,可以採用開源硬體Raspberry-Pi,搭載Linux作業系統後,再配合ThingWorx就能在終端裝置上進行「預」處理、資料儲存與顯示等功能,而這類終端也可以跟不同族群的雲端配合,像是大陸的百度、Google或是私有雲等,而李財旺也不諱言,ADI在未來,也打算循前面所提到的方式,以自有架構的處理器搭配ThingWorx,來讓物聯網裝置能更加智慧化。
至於ADI與以色列公司ConsumerPhysics合力開發的SCiO材料感測技術,則是採用NIR(近紅外線)為基礎,以模組化方式再整合進智慧型手機中,來檢測食物、醫療、農業與各類垂直領域的材料現況,以進一步發揮更多不同的應用。ADI亞太區系統應用工程師劉憲杰則是表示,根據研究表示,紅外線幾乎對於所有的物質都會產生能量的激勵效果,而每種物質對於紅外線的反應皆有所不同,反過來說,只要得知反應現況,就確認物質的組成,而且使用者無需採取侵入式的作法,就能取得物質的成分組成。
不過,劉憲杰也坦言,這類技術目前也處於推廣階段,由於該技術可以應用的範圍十分廣泛,他也呼籲各界一同參與,累積更多的資料量,來建立模型,透過這種作法,來打造多元的應用程式,使用者便能以智慧型手機來進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