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第一波的IDC熱潮是由ISP業者推動,當時網路正方興未艾,ISP業者預料將會帶動資料中心的需求,不過在泡沫破滅之後,IDC反而建置過度,業者的空機率相當高,造成業者面臨資金缺口的壓力。目前殘存的第二類業者,多是體質與資本相對健全的公司。
尤其在新固網業者紛紛投入營運之後,但目前國內部分業者的作法可能會面臨調整,台灣第二波的IDC營運模式,將是擁有自己頻寬與多元化服務,並能提供全方位的解決方案,如此才能在競爭激烈的隊伍中脫穎而出。
目前3家新固網業者在IDC上的營運策略各不相同。東森寬頻電信在IDC業務是由亞太線上經營,提供網站代管、網路與應用加值服務;而東森寬頻則扮演著網路連線的角色,例如網路實體架設、網路接續以及頻寬租賃等。速博則是一力獨挑。至於台灣固網,對外雖然也是打著台固的名號,不過實際的工程建置,卻是由子公司弘運來負責。
根據UBS Warburg的報告指出,IDC全球規模在2004年將可創造45億美元的營收,加上台灣中小企業仍有高達6成以上的比例,是由企業自行建置管理,顯示IDC市場仍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