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進軍逆變器 旭能光電打造薄膜太陽能一條龍
 

【CTIMES/SmartAuto 鍾榮峰 報導】   2010年10月29日 星期五

瀏覽人次:【5695】

薄膜太陽能面板應用備受市場高度矚目。以非晶矽A-Si製程為核心、開發薄膜太陽能模組的旭能光電(SUNNER SOLAR),也正全力擴展相關市場的新商機。

旭能光電正全力擴展薄膜太陽能市場的新商機

旭能光電(SUNNER SOLAR)副董事長歐政豪博士表示,2011年在中科的第二座廠房即可進入量產階段,預計產能可達200mw,同時旭能光電也將進軍北美市場,並繼續鞏固德國、東歐和印度與其他亞洲地區的既有優勢。除了A-Si製程之外,明年旭能光電也計畫切入同樣量產能力較為穩定的Micromorph製程,至於CIGS製程,旭能光電也正在考量投入的可行性。

歐政豪博士透露,在關鍵的薄膜太陽能生產設備部份,旭能光電和日本優貝克(ULVAC)維持相當緊密的合作關係,下一階段ULVAC將和旭能光電在逆變器部份加強合作。這也意味著,旭能光電正朝向一條龍的營運模式演進。

歐政豪博士指出,相較於單/多晶矽和高聚光型(HCPV)材料和設備的成本,儘管薄膜太陽能面板的生產設備並不便宜,不過HCPV和多晶矽的材料成本相對較為昂貴,因此薄膜太陽能面板的成本結構仍相對較低。此外,由於薄膜太陽能面板的透光性比多晶矽來得高,也具有可撓性,且A-Si和Micromorph製程都是採用氣體沈積製程,搭配強化玻璃材質,相較於單多晶矽太陽能面板,也較不易破裂破碎。

另一方面,比較單/多晶矽太陽能產品,薄膜的溫度係數小,轉換效能較不易受到溫度變化影響而較為穩定。因此在陰天多雲的氣候變化下,單/多晶矽太陽能面板的集光效能會隨之受限,呈現線性下降的反應。在不同日照條件變化的環境下,薄膜太陽能面板的日照瓦數就較為穩定。

因此,薄膜太陽能面板具有一定的市場利基,除了在大型發電廠之外,BIPV綠建築、一般工廠和大賣場頂樓等發電隔熱應用,也是旭能光電正積極拓展的領域。

更重要的是,歐政豪博士進一步指出,從發電成本和售電營收角度來看,薄膜太陽能面板每一kw單位kw/小時的發電量較高,經過測試結果,可多出33%的發電效能,這可直接有助於降低發電廠的售電成本。另外,薄膜太陽能系統的發電營收也較為容易計算。若以1700坪的屋頂面積、裝設容量為306kw的薄膜太陽能面板裝置來看,每年總發電量可達46,2600度,若每度售電單價為12.97元來計算,每月進帳可達50萬元左右。也因此,對於獨立系統的充電設備來說,薄膜太陽能面板是較佳的選擇。這也是為什麼,電動車的充電設備會採用薄膜太陽能面板作為首選的重要原因。

ULVAC也是提供日本太陽能電動車充電站的重要廠商。ULVAC企業客戶支援事業部低碳電網部專門室長葛西俊一表示,日本電動車的薄膜太陽能充電設備,在CHAdeMU協會的規範下,已經建立起統一的充電規格。ULVAC已經推出標準型及快速充電型的薄膜太陽能充電設備,正積極進軍日本電動車市場。

對於台灣太陽能產業的發展前景,歐政豪博士有著深切的期待,政府的積極作為是相當關鍵的推動力。除了立法部門通過再生能源法確定大環境的遊戲規則之外,並聯既有電網的執行面也應持續落實,以達相輔相成之效。此外,政府部門和業界英攜手合作,進一步調降薄膜太陽能設備的發電成本,趨近於一般火力發電的水平,讓台灣太陽能產業的發展成果可以順利地普及於日常生活當中,也才能真正藉由太陽能發電,促進節能減碳目標的早日實現。

關鍵字: 太陽能  PV Taiwan  旭能光電  其他電子資材元件 
相關新聞
新望PrimeVOLT參與友達能源合作 推進台灣太陽能產業發展
Fluence:太陽能結合電池儲能 加速綠能普及腳步
科思創聚氨酯樹脂獲頒TUV萊茵認證 促太陽能產業落實淨零碳排
大同與北捷合推屋頂太陽能 創新節能永續商業模式
工研院、聯合再生易拆解太陽能模組 獲德國萊因國際認證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智慧控制點亮藍牙照明更便捷
» 適用於整合太陽能和儲能系統的轉換器拓撲結構
» 光電系統測試的運動掃描和數據收集方法
» 先進光學感測技術協助實現汽車智慧表面
» 打開MicroLED說亮話 進軍商用市場指日可待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44.222.138.70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