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產品 /
Maxim推出可提取生命體徵的開發平台 拓展醫療及健身應用
 

【CTIMES/SmartAuto 林彥伶報導】   2018年06月28日 星期四

瀏覽人次:【2364】

Maxim推出MAX-HEALTH-BAND,幫助設計者在可穿戴設計中提取生命體?和原始資料,並可透過MAX-ECG-MONITOR獲得臨床級心電圖(ECG)、心率監測資料。

MAX-HEALTH-BAND採用Maxim的嵌入式演算法,提供生命體?和原始資料;MAX-ECG-MONITOR可跟蹤ECG和心率訊號。
MAX-HEALTH-BAND採用Maxim的嵌入式演算法,提供生命體?和原始資料;MAX-ECG-MONITOR可跟蹤ECG和心率訊號。

MAX-HEALTH-BAND評估系統與開發平臺是心率和運動監測腕帶,採用經過優化的MAX86140光學脈搏血氧儀/心率感測器、MAX20303可穿戴電源管理方案以及Maxim的運動補償演算法。MAX-ECG-MONITOR評估與開發平臺則採用了監測ECG和心率訊號的MAX30003超低功耗、臨床級類比前端(AFE)。該平臺提供兩種規格 —— 濕電極片(適用於臨床應用)和胸帶(健身應用)。

許多健康、健身可穿戴設備研發人員都需要花費大量精力開發高品質的光學心率檢測方案,主要挑戰源於光學檢測和運動補償演算法的複雜性,這些因素嚴重阻礙了設計進程。工程師必須考慮舒適度、電池壽命以及高精確度測量等客戶期望的目標。MAX-HEALTH-BAND和MAX-ECG-MONITOR評估與開發平臺解決了這些設計難題。

MAX-HEALTH-BAND心率和運動監測儀在IC等級展現了系統級效能,並可用於評估AFE和電源管理IC (PMIC),能夠節省多達6個月的開發時間,簡化建模和原型設計過程。平臺包括運動補償演算法,基於PPG訊號提取健康、健身測試需要的資料。此外,平臺可通過藍牙將演算法計算的結果輸出到手機;也可以將健康感測器的原始資料傳送到智慧手機app,以利客戶進行演算法計算。平臺嵌入的演算法可提供包括心率、心率變異(HRV)、計步值和運動資料。為提高精確度,心率和運動監測器還收集心跳相關的生理資料。與競爭方案相比,MAX-HEALTH-BAND中的Maxim IC功耗降低一半以上,每次充電可維持長達7天的工作時間。IC尺寸也縮小大約三分之一,為用戶提供更精巧、舒適的外形尺寸。

MAX-ECG-MONITOR評估與開發平臺採用MAX30003臨床級AFE,分析資料並準確地跟蹤ECG和心率訊號,為客戶提供可靠的臨床和健身資料。平臺同樣支援開發者運行自己的演算法,獲取ECG健身或醫學資訊。作為Movesense生態系統的一部分,MAX-ECG-MONITOR運行開放式應用程式

設計介面(API),為各種基於ECG的應用開發獨特的設備app,顯示休息或劇烈運動期間的心率訊號。

「監測設備開發人員很難具備測量、視覺與機械工業設計、訊號處理和演算法開發等諸多方面的專業知識。另一方面,消費者對可穿戴設備的舒適度、電池壽命及測量精確度提出了更高要求。」Movesense公司業務拓展總監Jussi Kaasinen表示:「MAX-ECG-MONITOR等基於Movesense應用的產品化、商用化設計能夠協助使用者快速地將產品推向市場,並保證了高效能和高舒適度。」

「有了這些最終應用,軟體公司和新創公司能夠開箱即用,大幅加快產品上市時間。」Maxim Integrated工業及醫療健康事業部執行總監Andrew Baker表示:「例如,MAX-HEALTH-BAND是非常完備的方案,允許客戶設計完備的心率和運動監測器 ——可選擇使用使用者自己的演算法或我們的客製化演算法。」

關鍵字: 可穿戴裝置  ECG  感測器  Maxim 
相關產品
Microchip支援NIDIA Holoscan感測器處理平台加速即時邊緣AI部署
兆鎂新推出新37系列工業相機配備onsemi AR0234感測器
瑞薩推出新韌體可配置感測器符合EPA及UBA標準
瑞薩發布創新感應式位置感測器的參考設計型錄
新型i.Sense EC.W感測器讓拖鏈系統即時狀態監測更經濟實惠
  相關新聞
» 3D IC封裝開啟智慧醫療新局 工研院攜凌通開發「無線感測口服膠囊」
» 微軟發表新一代零水冷資料中心設計 樹立永續科技新標竿
» Intel Foundry使用減材釕 提升電晶體容量達25%
» 默克在日本靜岡建設先進材料開發中心 深化半導體創新與永續發展
» AI助力創新光學顯微鏡 觀察高速腦神經功能影像
  相關文章
» 以馬達控制器ROS1驅動程式實現機器人作業系統
» 推動未來車用技術發展
» 節流:電源管理的便利效能
» 開源:再生能源與永續經營
» 「冷融合」技術:無污染核能的新希望?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3.58.245.158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